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基于Stratix Ⅳ FPGA雙DDR2接口的信號完整性與時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10-25 18:57
【摘要】:眾所周知,在PCB版圖設計中,MCU與DDR2間的走線排布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在實際應用中,含有雙DDR2的設計尤為常見。本論文既以Altera公司的Stratix IV FPGA與Micron公司的MT47H18M8DDR2接口數(shù)據(jù)通信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DDR2接口的數(shù)字電平形態(tài)與時序,制訂一個PCB排布方案,使得CPU與DDR2之間的通信更為可靠。 論文分別深入分析了所有類型DDR2接口的信號,包括時鐘信號、地址/命令信號、寫數(shù)據(jù)選通信號以及寫數(shù)據(jù)信號。通過PCB傳輸線的阻抗控制、傳輸線T型分枝結構的優(yōu)化、驅動電流的選取以及最重要的端接或片上終結電阻,來實現(xiàn)數(shù)字波形的修飾與幅度調整,從而獲得最優(yōu)的電平判決。另一方面,在時鐘系統(tǒng)中由于雙DDR2接口的地址/命令捕獲與時鐘信號構成源同步時鐘系統(tǒng),寫數(shù)據(jù)捕獲與寫數(shù)據(jù)選通信號也構成源同步時鐘系統(tǒng)。但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寫數(shù)據(jù)捕獲是在選通信號的上下沿觸發(fā),而地址/命令捕獲只在時鐘信號的上跳沿觸發(fā)。在各自的源同步時鐘系統(tǒng)中,同時使建立時間裕量與保持時間裕量最大,即建立時間裕量等于保持時間裕量。本論文通過找出系統(tǒng)的建立/保持時間裕量與時鐘線、選通線、數(shù)據(jù)線以及地址/命令線信號傳輸時延的關系,進一步結合阻抗控制下的單位長度PCB傳輸線的時延,得到建立/保持時間裕量與PCB傳輸線長度的關系。通過調整傳輸線的長度,來實現(xiàn)建立時間與保持時間裕量的最大。 論文中對時序的仿真,使用了眼圖測量與眼圖模板標示。首先分別設定數(shù)據(jù)線、數(shù)據(jù)選通線、地址/命令線以及時鐘線的長度。通過建立電路模型并輸出眼圖,制作眼圖模板。在眼圖模板上顯示出建立時間、保持時間、建立時間裕量、保持時間裕量以及時鐘抖動。這樣可以直觀的顯示出需要調整的時間裕量,以方便通過走線長度的調整實現(xiàn)時間裕量的調整。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routing between MCU and DDR2 is very difficult in PCB layout desig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design with double DDR2 is particularly common. In this paper, the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ratix IV FPGA of Altera Company and MT47H18M8DDR2 of Micron Compan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analyzing the digital level configuration and timing of DDR2 interface, an arrangement scheme of PCB is developed, which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PU and DDR2 more relia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als of all kinds of DDR2 interface, including clock signal, address / command signal, write data strobe signal and write data signal. Through the impedance control of the PCB transmission lin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type branch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 selection of the driving curr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erminal or on-chip end resistor, the modification and amplitude adjustment of the digital waveform are realized, and the optimal level decision is obtain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lock system, because the address / command acquisition and clock signal of dual DDR2 interface constitute the source synchronous clock system, the write data capture and write data strobe signal also constitute the source synchronous clock system.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the write data capture is trigger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 of the strobe signal, while the address / command capture only triggers the hopping edge of the clock signal. In their respective source synchronous clock systems, the establishment time margin and the hold time margin are maximized at the same time, that is, the establishment time margin is equal to the hold time margin. In this paper, we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 retention time margin of the system and the transmission delay of clock line, strobe line, data line and address / command line, and further combine the delay of unit length PCB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impedance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 retention time margin and the length of PCB transmission line is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ransmission line, the maximum amount of time margin is re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timing of the simulation, the use of eye chart measurement and eye chart template marking. First, set the length of the data line, the data strobe line, the address / command line and the clock line respectively. By establishing the circuit model and outputting the eye diagram, the eye diagram template is made. The setup time, hold time, build time margin, hold time margin and clock jitter are displayed on the eye chart template. In this way, the time margin needed to be adjusted can be displayed intuitively, so that the adjustment of time margin can be realized easily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line length.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P334.7;TN79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輝;張伯虎;;COFDM技術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2 劉小英;陳曉明;朱勇;;“通信原理”課程建設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王新新;布挺;;基于圖像表面積的置亂程度評價算法[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陳寅杰;石瑞;曹建軍;鄭熠;;基于LabVIEW的數(shù)字信號生成在漁船通導設備測試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年21期

5 段天睿;滕照宇;姚勇;李興紅;黃明炳;;柔性線路板串擾PSpice仿真分析及應用[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9年05期

6 滕照宇;黎明柱;宋崇希;張昀;白維;周顯光;;硬盤微帶線路串擾問題的研究[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2年01期

7 劉全金;;一種A律PCM編碼的簡化方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8 劉全金;江建生;李強;黃忠;;談《通信原理》課程的“口訣式”教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劉麗萍,李彩霞;卷積碼UEP方案在分等級傳輸中的應用[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10 熊華清;李春泉;尚玉玲;;BGA焊點空洞對信號傳輸性能的影響[J];半導體技術;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少華;周德儉;;若干因素下的高速互連線間的串擾規(guī)律研究[A];2008中國電子制造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侯金華;;基于FPGA的SOC系統(tǒng)可靠性設計[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簡銳鋒;梁滿貴;李俊杰;陳亮;;CallerID信號解調的軟件實現(xiàn)[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5)論文集[C];2005年

4 朱燦焰;劉家勝;汪一鳴;毛凌鋒;;有限精度下混沌擴頻序列的周期特性[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5 孔嘉;蕭寶瑾;郗繡錦;;反相對稱調制在頻域中的應用[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6 戴鑫焱;陳正榮;畢國平;;Gold序列抗多址干擾性能及在短波通信中的應用[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7 楊晟;朱詩兵;;通用化WSN體系結構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鄭海昕;劉燕都;侯孝民;;PCM/FM遙測信號的AR模型譜估計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9 沙軍;黃凌;;基于FPGA的RS(204,188)譯碼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10 吳儉;邵玉斌;劉小洋;;基帶傳輸系統(tǒng)的DSP+FPGA硬件實現(xiàn)[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冬梅;基于達芬振子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沈鋒;中短波擴頻導航接收機信號同步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隋丹;通信信號盲檢測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4 楊波;高頻譜效率的無線網(wǎng)絡廣義協(xié)作通信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5 張海剛;編碼與調制—移動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賈東立;改進的差分進化算法及其在通信信號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楊星海;無線移動環(huán)境中濾波多音調制關鍵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韓科鋒;應用于2G/3G移動通信的多模發(fā)射機芯片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王曉勇;LTE-A系統(tǒng)中功率分配與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高崧;寬帶宏模型技術與無源性補償[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磊;集成多路單體液壓支柱密封質量監(jiān)測儀的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永;消防單兵綜合信息采集系統(tǒng)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高鵬;基于DSP的WiMAX自適應調制解調器的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孟令君;基于DSP試驗機測控系統(tǒng)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葉智祥;基于ARM的以太網(wǎng)轉換器研究及應用[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鄭偉光;基于小波變換的信號調制方式識別方法[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禹士朋;UHF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防沖突算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馬天榮;基于Gabor變換的多載波調制技術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曹唯偉;基于拼音編碼的水下語音通信發(fā)射端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趙飛;LTE混合自動請求重傳技術[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945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2945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f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