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動態(tài)局部可重構FPGA的容錯技術研究
本文選題:Xilinx 切入點:FPGA 出處:《廣西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利用具有可重配置特性的現(xiàn)場可編輯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開發(fā)出穩(wěn)定性高且安全系數(shù)大的電子產(chǎn)品。將FPGA的動態(tài)局部可重構技術用于實現(xiàn)容錯系統(tǒng),不僅提高了產(chǎn)品密度,縮短了開發(fā)周期,而且能保證系統(tǒng)的安全可靠,同時使硬件具備可重組性。 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利用動態(tài)局部可重構FPGA設計實現(xiàn)容錯系統(tǒng),主要工作包括:深入研究了FPGA原理和設計流程,探索各種動態(tài)重構系統(tǒng)設計方法,提出一種簡化的動態(tài)自重構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運用基于早期獲取部分可重構(Early Access Partial Reconfiguration,EAPR)方法的原理及設計思想,在已存在的邏輯動態(tài)重構層次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原有的設計流程,實現(xiàn)動態(tài)局部自重構。具體是依托Xilinx Virtex-4系列開發(fā)板,使用其配套工具,結合實例將所提出設計方法應用于容錯系統(tǒng),通過動態(tài)重構假定模塊出錯,建立可靠的模塊化動態(tài)局部重構系統(tǒng),證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優(yōu)越性。在實現(xiàn)局部動態(tài)重構的過程中,將整個容錯系統(tǒng)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初始設計平臺、劃分靜態(tài)與重構區(qū)域設定模塊、分別并行設計各個模塊、解決重構模塊與可重構模塊或與靜態(tài)模塊之間的通信問題、規(guī)劃設計約束、產(chǎn)生比特流文件、合并組裝。使用動態(tài)局部重構的方式完成故障恢復,簡化恢復過程,最終完成整個系統(tǒng),提高糾錯速度。同時提出以內嵌的微處理器為核心的自重構方案,調度/管理芯片上的其他邏輯資源利用的是內部作為控制系統(tǒng)中心的硬核處理器,在可容錯的通信實例中使用動態(tài)局部可重構技術并盡可能縮短重構時間。
[Abstract]:The field editable gate array Programmable Gate FPGA with reconfigurabl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to develop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safety factor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dynamic local reconfigurable technique of FPGA is used to implement fault-tolerant system. 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product density, shortens the development cycle, but also ensures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makes the hardware reconfigurable.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dynamic local reconfigurable FPGA to implement fault-tolerant system. The main work includes: deeply studying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flow of FPGA, exploring various design methods of dynamic reconfigurable system. In this paper, a simplified design scheme of dynamic self-reconfigur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idea of early acquisition of early reconfigurable Access Partial reconfiguration are used. This paper further simplifies the original design flow and realizes dynamic local self-reconfiguration, which is based on Xilinx Virtex-4 series development board, using its matching tools, and applying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to fault-tolerant system through dynamic refactoring, the module error is assumed by dynamic refactoring. A reliable modular dynamic local reconstru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loc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the fault-tolerant system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initial desig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Dividing static and reconfigurable region setting modules, designing each module in parallel, solving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between reconfigurable module and reconfigurable module or static modul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constraints, generating bitstream files. Merging and assembling. Using dynamic partial reconfiguration to complete the fault recovery, simplify the recovery process, finally complete the whol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rror correction speed. At the same time, a self-reconfiguration scheme with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as the core is proposed. The other logical resources on the scheduling / management chip are the hardcore processor which is the center of the control system. The dynamic local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fault-tolerant communication instance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time is shortened as much as possible.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P30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畋;韓愛芳;;基于FPGA的可重構計算技術研究[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10年04期
2 鞏蓓蓓;任愛鋒;胡方明;;基于FPGA數(shù)據(jù)流控制動態(tài)可重構的實現(xiàn)[J];電子科技;2011年03期
3 王婷;鄔鈞霆;趙昕;;基于FPGA的可重構處理單元研究[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4 周盛雨;孫輝先;陳曉敏;安軍社;張健;;基于FPGA的動態(tài)可重構系統(tǒng)實現(xiàn)[J];電子器件;2007年02期
5 戴林興;;動態(tài)局部重構可用性探究[J];硅谷;2011年05期
6 谷鑾;徐貴力;王友仁;;FPGA動態(tài)可重構理論及其研究進展[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7年11期
7 王春玲;李恒文;;基于FPGA的可重構系統(tǒng)及其結構分析[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年12期
8 林祥金;張志利;朱智;;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FPGA實現(xiàn)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控制工程;2007年S3期
9 姜晶菲;唐玉華;崔向東;;可重構多路仲裁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年01期
10 崔忠林;;FPGA遠程配置在系留氣球中的研究與應用[J];火控雷達技術;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松;李躍華;張金林;;基于FPGA局部動態(tài)可重構的抗SEU容錯系統(tǒng)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侯金華;;基于FPGA的SOC系統(tǒng)可靠性設計[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健;孫輝先;陳曉敏;安軍社;;反熔絲FPGA的可靠性設計措施[A];第二十三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Design and Research of Video Fir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FPGA[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5 董雪;費建軍;白嬌楊;;基于FPGA的智能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A];天津市電視技術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王瑋;錢偉康;應懷樵;;基于FPGA的PXI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硬件設計[A];現(xiàn)代振動與噪聲技術(第九卷)[C];2011年
7 錢偉康;梁利娟;王麗麗;;一種基于FPGA的CAN總線船舶監(jiān)控系統(tǒng)[A];全國第三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交流會?痆C];2009年
8 楊學友;葉振忠;劉常杰;李博文;;一種高速智能化視覺傳感器設計[A];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魯艷;雷維嘉;謝顯中;;基于Avalon接口的交織編碼技術的FPGA實現(xiàn)[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許超;肖鐵;施柏鑫;;基于FPGA的電子內窺鏡視頻處理系統(tǒng)[A];全國第二屆信號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英;賽靈思發(fā)布新型FPGA芯片方案[N];人民郵電;2009年
2 ;實現(xiàn)FPGA產(chǎn)品差異化[N];中國電子報;2011年
3 ;FPGA為消費電子提供安全保證[N];中國電子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趙艷秋 馮曉偉 馮健;FPGA:市場應用廣 門檻需降低[N];中國電子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馮曉偉;FPGA格局難改 新興企業(yè)勝算幾何?[N];中國電子報;2009年
6 ;異步架構FPGA實現(xiàn)業(yè)界最高速度[N];中國電子報;2009年
7 ;突破功耗和成本限制設計中國需要的FPGA[N];中國電子報;2009年
8 ;通信仍是FPGA最大市場[N];中國電子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梁紅兵;賽靈思:降低FPGA應用門檻[N];中國電子報;2010年
10 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 劉剛;FPGA+DSP升級熱像設計[N];中國電子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柴亞輝;基于FPGA的高性能計算架構硬件任務與資源模型研究[D];上海大學;2012年
2 張承暢;多FPGA系統(tǒng)的關鍵問題及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李鵬;基于元構件的FPGA硬件構件設計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4 余慧;時分交換的新型FPGA互連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謝丁;FPGA互連結構評估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復旦大學;2011年
6 王忠明;SRAM型FPGA的單粒子效應評估技術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7 廖永波;SOC軟硬件協(xié)同方法及其在FPGA芯片測試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唐玉蘭;偽布爾可滿足性算法及其在FPGA布線中的研究應用[D];江南大學;2010年
9 鄔貴明;FPGA矩陣計算并行算法與結構[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趙丹;星箭一體化航天器時變計算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博;FPGA遠程動態(tài)重構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周志娟;相移波束形成的FPGA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許沖;激光脈沖定距算法研究與FPGA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葉忠彬;基于FPGA的數(shù)字頻率合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彭涵陽;無串擾超聲測距系統(tǒng)的激勵方法及基于FPGA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天津大學;2010年
6 杜國女;基于FPGA的音樂景觀燈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蘭州交通大學;2011年
7 隆志遠;基于FPGA和光電耦合的旋轉機械非接觸雙向信號傳輸系統(tǒng)[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8 袁臻;電動多葉光柵通訊部分的FPGA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劉開健;基于FPGA的實時圖像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劉鈺力;基于FPGA的SHA256高效數(shù)字加密系統(tǒng)[D];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41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64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