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氫化物吸/放氫反應容器典型結構研究進展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1金屬吸放氫的簡化模型
MH吸氫機理在于,氫分子物理吸附在金屬表面,解離成氫原子,之后氫原子擴散到金屬晶格,形成固溶體MHx,然后大多數(shù)材料的MH轉(zhuǎn)換成MHy,反應過程可表示為式(1),吸氫機理如圖1所示[8]。反應是可逆的,氫化反應需要加壓或冷卻,而減壓或加熱則有利于反脫氫反應過程。MH儲氫系統(tǒng)的瓶頸....
圖2帶翅片的螺旋換熱器結構圖
Dhaou等[10]在螺旋管壁上安裝翅片,實驗研究了裝有LaNi5合金的圓柱儲氫裝置吸附性能,結構如圖2所示。實驗結果表明,由于翅片的集成,使MH儲氫容器的吸氫、放氫時間大大縮短。Bhouri等[11]以鋁氫化物為合金,在裝有縱翅片的多管儲氫容器中對氫吸收過程進行了優(yōu)化,充氫過....
圖3三種不同結構管殼式換熱器示意圖
Raju等[16]模擬了3種不同的管殼式反應器,如圖3所示。第1種向圓柱形MH反應器中通入多條冷卻管,第2種使用螺旋管增加換熱面積,第3種MH放在管道內(nèi),管道外部使用流體換熱。Sekhar等[17]利用三維數(shù)值模型研究了4種MH圓柱形結構容器的性能,直管(I)和螺旋管(II)內(nèi)部....
圖4包含60個內(nèi)嵌冷卻管反應器3D模型剖面圖
Anbarasu等[18]建立了MH基儲氫裝置最小充/放氫時間的二維數(shù)學模型,通過改變其內(nèi)嵌的冷卻管數(shù)量來預測其最小充/放氫時間。使用LmNi4.91Sn0.15合金對內(nèi)置36個和60個嵌入式冷卻管(ECT)的氫化物床進行了兩種不同設計的實驗,結構剖面如圖4所示。實驗研究氫化物....
本文編號:3951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95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