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化釩催化劑的結構調控及其析氫反應的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0-02 03:44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環(huán)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高清潔新能源燃料的開發(fā)與利用可以有效緩解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科學技術的一次新探索,是研究者智慧與創(chuàng)新的展現,更將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場重要變革。氫能,一種資源豐富、來源多樣、熱值高、可儲存、可再生、清潔無污染等新能源。而在氫能的大力推廣使用中,儲運是氫能應用的核心保障。目前,電解水制備氫氣是最具備發(fā)展?jié)摿Φ臍錃獾拇鎯娃D化手段。而電催化劑在電解水制備氫氣的過程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整個反應的進程。鉑基材料在電解水制備氫氣過程中有著優(yōu)越的表現,但由于其價格昂貴,地球上資源稀缺,從而無法大力使用。所以,就需要尋求一種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循環(huán)使用壽命長,對環(huán)境友好無害的高效催化劑,從而提高電解水制備氫氣在未來的發(fā)展。由此,研究和開發(fā)具備高效催化效果的非貴金屬的催化劑成為了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工作重點。因而本論文探究了過渡金屬氮化釩在析氫反應中的表現,具體研究內容如下:(1).以多釩酸銨(NH4)2V3O8和NH4...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技術原理概述
1.1.1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原理
1.1.2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反應原理
1.1.3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催化劑
1.2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內容
1.2.1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
1.2.2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2 實驗方法
2.1 實驗試劑
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材料表征和性能測試
2.3.1 常規(guī)粉末多晶X-射線衍射測試(XRD)
2.3.2 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分析(SEM)
2.3.3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2.3.4 X射線光電子譜(XPS)
2.3.5 氮氣等溫吸脫附測試(BET)
2.3.6 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3 具備高效析氫性能的三維多孔氮化釩(VN)八面體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多釩酸銨前驅物的制備
3.2.2 三維多孔氮化釩(VN)八面體的制備
3.3 結果與討論
3.3.1 AVO前驅物的成分和形貌表征
3.3.2 三維多孔氮化釩八面體的成分和物相表征
3.3.3 三維多孔氮化釩八面體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3.4 結論
4 具備高效析氫性能的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多釩酸銨前驅物的制備
4.2.2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制備
4.3 結果與討論
4.3.1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成分表征
4.3.2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物相表征
4.3.3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4.4 結論
5 總結與展望
5.1 研究工作總結
5.2 往后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A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獲獎情況
C 學位論文數據集
致謝
本文編號:3850030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技術原理概述
1.1.1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原理
1.1.2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反應原理
1.1.3 電解水制備氫氣的催化劑
1.2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內容
1.2.1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
1.2.2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2 實驗方法
2.1 實驗試劑
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材料表征和性能測試
2.3.1 常規(guī)粉末多晶X-射線衍射測試(XRD)
2.3.2 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分析(SEM)
2.3.3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2.3.4 X射線光電子譜(XPS)
2.3.5 氮氣等溫吸脫附測試(BET)
2.3.6 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3 具備高效析氫性能的三維多孔氮化釩(VN)八面體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多釩酸銨前驅物的制備
3.2.2 三維多孔氮化釩(VN)八面體的制備
3.3 結果與討論
3.3.1 AVO前驅物的成分和形貌表征
3.3.2 三維多孔氮化釩八面體的成分和物相表征
3.3.3 三維多孔氮化釩八面體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3.4 結論
4 具備高效析氫性能的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多釩酸銨前驅物的制備
4.2.2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制備
4.3 結果與討論
4.3.1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成分表征
4.3.2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物相表征
4.3.3 二維多孔氮化釩(VN)納米篩的電化學性能測試
4.4 結論
5 總結與展望
5.1 研究工作總結
5.2 往后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A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獲獎情況
C 學位論文數據集
致謝
本文編號:38500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8500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