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碳化與凍融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5 15:23
  隨著粉煤灰混凝土應用范圍的推廣,實際工程中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問題日益凸出,主要表現(xiàn)為抗碳化能力和抗凍性能差。對于碳化、凍融單一因素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近幾年國內(nèi)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和推廣。然而,在實際工程中混凝土并非處于單一的環(huán)境中,往往同時受多種環(huán)境因素的復合作用。為此,本文研究了碳化與凍融復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的土耐久性,探究了碳化與凍融復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質量損失、抗壓強度和動彈性模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了碳化對凍融的影響、單一凍融因素作用和碳化-凍融復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規(guī)律。通過實驗得出:(1)碳化-凍融實驗中混凝土外觀損傷要大于單一凍融實驗的情況;粉煤灰的摻量越大,混凝土表面砂漿脫落、邊角破損、骨料外漏情況越嚴重。(2)碳化前期混凝土碳化深度增長較快,后期緩慢;相同碳化時間,粉煤灰摻量越大,碳化深度越大,碳化28d后X4系列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值是X1系列混凝土的2.3倍,X3、X2系列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值則分別是X1系列混凝土的1.8倍和1.5倍。(3)粉煤灰混凝土強度增長較... 

【文章來源】:山東建筑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碳化與凍融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用水泥、砂子、石子、粉煤灰、減水劑

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


時對配合比進行調(diào)整,直到拌合物的性能滿足實驗要求。本實驗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40,并初步確定配合比。試拌 20L 混凝土,如圖 2.2(a)所示。增加減水劑的用量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改善,如圖 2.2(b)所示,滿足實驗要求,最終確定配合比如表表 2.7 混凝土配合比(kg/m3) 編號 粉煤灰 水泥 砂 石子 減水劑1 0 326 832 1150 2.9 2 48.9 277.1 832 1150 2.9 3 97.8 228.2 832 1150 2.9 4 146.7 179.3 832 1150 2.9

過程圖,混凝土試塊,過程,模具


均勻涂抹一層脫模劑,如圖 2.3(e)所示。將攪拌機中的拌合物卸出,再將拌合物裝入模具中并使其高于模具口,然后將模具放置于振動臺上進行振動,在振動過程中要防止模具發(fā)生跳動并不時的用抹刀將多余的混凝土掛掉,保證模具口的平整。要將成型面的混凝土的抹平避免產(chǎn)生氣泡,直到混凝土的表面出現(xiàn)均勻的漿體后停止振動。(4)拆模:將試塊放入恒溫恒濕養(yǎng)護室,如圖 2.3(f)所示,24h 后拆模。(5)養(yǎng)護:將混凝土試塊放入標準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至 28 齡期。如圖 2.3(g)所示。(a) (b) (c) (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凍融-碳化作用下?lián)椒勖夯一炷翉姸攘踊囼瀃J]. 李永靖,潘鋮,張淑坤,鄭志明,岳瑋琦,張鴻達,馬啟郁.  非金屬礦. 2019(01)
[2]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破壞的原理與分析[J]. 陳若曦.  居舍. 2019(01)
[3]低摻量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抗凍耐久性試驗研究[J]. 何曉瑩,王瑞駿,陶喆,付騰歡.  硅酸鹽通報. 2018(11)
[4]在房建中根據(jù)碳化深度對混凝土的粉煤灰摻量進行應用研究[J]. 代玉蘭,雍濤.  綠色環(huán)保建材. 2018(10)
[5]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J]. 劉繼狀,朱琳.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 2018(10)
[6]混凝土凍融損傷過程研究[J]. 馬開志.  廣東建材. 2018(09)
[7]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研究[J]. 張秀清.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 2018(25)
[8]影響混凝土碳化的原因分析[J]. 肖茜.  建材與裝飾. 2018(38)
[9]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抗凍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J]. 董波.  粉煤灰綜合利用. 2018(03)
[10]凍融循環(huán)對粉煤灰混凝土碳化作用影響研究[J]. 王青成.  四川建材. 2016(08)

碩士論文
[1]粉煤灰混凝土碳化與凍融耦合作用研究[D]. 王振強.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2]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 趙全勝.河北工業(yè)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2859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2859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c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