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的制備與抗菌陶瓷的開發(fā)
本文關鍵詞:化學工程的前沿——超細粉末制備,,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北大學》 2009年
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的制備與抗菌陶瓷的開發(fā)
羅志龍
【摘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國內(nèi)外納米抗菌材料的發(fā)展狀況及抗菌陶瓷的開發(fā)現(xiàn)狀,闡明了抗菌陶瓷開發(fā)的意義。 本文在課題組多年開發(fā)基礎上對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制備工藝做了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優(yōu)化,得出了最佳工藝參數(shù);以制得的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為基礎,開發(fā)了具有高效抑菌效果的抗菌陶瓷,并做了定性測試;并對抗菌釉料的性能特點做了初步探討。主要結(jié)論如下: (1)沉淀法制備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工藝步驟為:晶種制備、水解、沉淀、洗滌、干燥、煅燒。主要工藝參數(shù)為:Ag~+以氯化銀溶膠引入;合成水解反應溫度控制在95±3℃;反應體系濃度120g/L;反應時間30min;800℃煅燒1.5h;分散改性劑采用六偏磷酸鈉(Na_6P_6O_8)。 (2)粉體定性檢測: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其主要元素含量測定得出粉體的化學組成Ag_(0.03)Zr_(0.18)Ti_(0.33)P_(0.11)O_(0.34);高分辨透射電鏡可看出其粒度細小,分散形貌良好;經(jīng)激光粒度儀檢測,粉體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徑為300nm;經(jīng)抗菌試驗表明,無外加光照,粉體濃度100mg/L,30min內(nèi)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達到99.0%以上;粉體經(jīng)日光照射3個月后,未發(fā)生嚴重光致變色現(xiàn)象,抗菌性能仍保持在95%以上。 (3)將自制抗菌粉體引入普通陶瓷釉料,采用二層釉工藝,燒成溫度1180-1200℃,氧化氛燒成,制得抗菌陶瓷;陶瓷樣品抗菌測試表明,當抗菌粉體摻入量超過6%,即產(chǎn)生較強抗菌作用(抗菌率>95%),且具有良好的耐酸堿和耐候性。 (4)初步探討了納米材料的引入對降低釉料燒成溫度的影響機理;以物理分散法與化學分散法結(jié)合對抗菌劑在釉料中的分散性進行優(yōu)化使其達到最佳;以變色抑制劑解決了銀離子變色問題。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Q174.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曾蕾;無機氧化物載銀納米抗菌材料的制備及抑菌性能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周文劍;天然輝沸石載體抗菌劑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良賢;抗菌建筑衛(wèi)生陶瓷的試制和展望[J];山東陶瓷;2000年04期
2 肖麗平,李臨生,李利東;抗菌防腐劑(Ⅲ)天然抗菌防腐劑[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2年02期
3 陳丹,郭玉忠;超細二氧化鈦的表面改性技術[J];材料導報;2003年S1期
4 程明明;柴立元;彭兵;王建強;;抗菌陶瓷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材料導報;2005年09期
5 董相廷,馮秀麗,王進賢,閆景輝,劉鐘馨,洪廣言;納米AgCl水溶膠的制備與表征[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5年01期
6 盧維奇,劉金云;我國的抗菌陶瓷及其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7 黃浪歡,曾令可,羅民華;濕化學方法制備納米粉體時團聚現(xiàn)象的探討[J];佛山陶瓷;2001年10期
8 李國棟;氧化物超細粉團聚機理研究[J];硅酸鹽學報;2002年05期
9 周桃生,李秋紅,鄭克玉,朱杰;分散劑及其在陶瓷制備中的應用[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胡黎明,古宏晨,李春忠;化學工程的前沿——超細粉末制備[J];化工進展;1996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可;抗菌陶瓷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大成,周大利,劉恒,陳朝珍,張萍;超微粉體的制備(五)[J];四川有色金屬;2000年02期
2 車劍飛,汪信,陸路德,楊緒杰;納米粒子填充PTFE摩擦副材料的研究進展[J];工程塑料應用;2004年07期
3 鄭秀婷;吳大鳴;孟慶云;王克儉;劉穎;萬里;任冬云;;原位氣泡拉伸法制備LDPE/納米Mg(OH)_2復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7年10期
4 陳愛武;;PA/Cu復合粉末激光燒結(jié)成型機理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8年06期
5 潘曉艷;方斌;陳長鑫;;環(huán)氧樹脂/多壁碳納米管導電復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9年03期
6 桂君;錢家盛;魏強;章于川;;HSi-g-A151的制備及其對納米Si_3N_4的表面改性[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7 張明剛;趙廣榮;;生物相容性磁性納米復合粒子的制備與表征[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陳加娜;葉紅齊;謝輝玲;;超細粉體表面包覆技術綜述[J];安徽化工;2006年02期
9 華明揚;翁永珍;梅成國;張成權(quán);王宏謨;;新型納米銀系列抗菌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安徽化工;2008年05期
10 王小莉;杜長森;周華;王燕平;;納米碳酸鈣的制備、改性與應用[J];安徽化工;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丹明;楊光;趙書平;蘇興榮;李金國;;軍用電子裝備的防霉[A];第五屆電子產(chǎn)品防護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續(xù))[C];2006年
2 鄭德;;稀土化合物在塑料工業(yè)中的應用概述[A];第二屆中國海西稀土產(chǎn)業(yè)技術成果對接會專家論文集[C];2011年
3 吳艷青;施惠基;;粉末冶金熱壓過程界面擴散與應力場耦合的力學模型[A];第七屆全國爆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王偉;段躍新;肇研;石鳳;;氣相白炭黑對環(huán)氧樹脂流變特性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季君暉;;抗菌紡織品研究進展[A];第四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商世廣;王進美;;納米抗紫外織物整理研究[A];第四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高惠;楊俊玲;;納米SiO_2的制備方法及應用[A];第八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科林;楊文芳;;染料助劑及染料對抗菌纖維功能性影響的研究[A];第八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任雪潭;曾令可;王慧;稅安澤;劉平安;劉艷春;張海文;程小蘇;;傳統(tǒng)陶瓷的表面改性[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韓仲琦;;水泥粉體的改性與應用[A];華北地區(qū)硅酸鹽學會第八屆學術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冀輝;以鱗片石墨為原料的多功能碳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高傳慧;堿式硫酸鎂晶須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曲華;摻雜型ZnS納米粒子的制備及表面修飾對其發(fā)光性質(zhì)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孫朝陽;基于超分子環(huán)糊精的共聚物合成及其包絡吸附性能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傅樂峰;聚羧酸超塑化劑的合成、性能和分散吸附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6 徐瑞東;脈沖電沉積制備納米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7 劉述忠;納米摻銻氧化錫(ATO)粉體制備及其漿料穩(wěn)定性[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8 張愛敏;快速熱循環(huán)注塑材料ABS/PMMA的物理改性及其成型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陳默;大豆分離蛋白抑菌膜性能評價及抑菌劑釋放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10 張志奮;漿膜動態(tài)性能研究及其在蒙脫土摻雜漿料改性效果評價中的應用[D];東華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存挺;介孔生物玻璃對銀離子的裝載、釋放及抗菌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凱;納米CaCO_3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膠粘劑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裴付宇;鍍銀滑石粉的制備及其在功能紡織品上的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欒苗;以水溶性聚合物刷為模板合成銀納米粒子[D];鄭州大學;2010年
5 唐龍翔;二氧化氯和有機肥對黃瓜枯萎病的防治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歡;一維ZnO半導體納米線的制備與場發(fā)射特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石德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電極改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龍穎;Al_2O_3陶瓷及其表面金屬化的低溫燒成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9 梁春娜;雞蛋殼為原料制備醋酸鈣的工藝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10 孫傳明;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瑞芬,許秀艷,付國柱;納米TiO_2在涂料中的抗菌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5期
2 梁金生,王靜,金宗哲,王家勝;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抗菌性能[J];山東陶瓷;2003年04期
3 唐啟祥;;一種天然沸石礦的結(jié)構(gòu)和脫氮性能的試驗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2期
4 李婷;鐘澤輝;;載銀沸石抗菌劑的研究進展[J];包裝工程;2011年03期
5 孫劍;喬學亮;陳建國;;無機抗菌劑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S1期
6 湯戈,王振家;無機抗菌材料的發(fā)展和應用[J];材料科學與工程;2002年02期
7 王洪水;喬學亮;王小健;陳建國;熊建裕;曹元成;;載銀沸石抗菌劑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8 王永忠;鐘明強;楊晉濤;劉吉;王慧麗;;納米Ag~+-TiO_2/聚氯乙烯抗菌塑料制備及其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9 冀冰;郭萬濤;吳醫(yī)博;王兵;;納米碳酸鈣在橡膠中的應用和研究進展[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08年05期
10 楊飛;陳克復;楊仁黨;李軍;;無機載銀抗菌沸石對涂料流變性能的影響[J];中華紙業(yè);2010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洪水;納米銀及載銀納米抗菌材料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黃勛;無機抗菌復合材料的制備、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麗新;廣西輝沸石的吸附與離子交換性能及其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江山;新型高分子抗菌劑及抗菌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高向華;銀/沸石復合抗菌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4 王小健;銀系納米復合抗菌材料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陳英;海因系聚合物的合成、氯化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王興雪;聚丙烯/超細無機抗菌劑共混物及其細旦纖維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7 包春磊;新型抗菌纖維材料的研究[D];華南熱帶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8 高毅穎;銀系納米無機抗菌材料的制備及其抑菌效果檢測[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9 曲濤;納米鉬酸銀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07年
10 王錦嫣;納米結(jié)構(gòu)非織造基抗菌功能材料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曉旭;抗菌高分子材料抗菌性檢驗方法的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0年02期
2 高志強,馬會英;大麻纖維的性能及其應用研究[J];北京紡織;2004年06期
3 于向陽,程繼健,杜永娟;TiO_2光催化抗菌材料[J];玻璃與搪瓷;2000年04期
4 王云,陳寧,周燕;粉體粒度與研磨技術[J];山東陶瓷;1999年03期
5 汪良賢;抗菌建筑衛(wèi)生陶瓷的試制和展望[J];山東陶瓷;2000年04期
6 賈玉寶,秦海川;幾種低溫快燒陶瓷原料[J];山東陶瓷;2004年04期
7 張東曙,蔡蘭坤,祝鴻范,周浩;復配緩蝕劑防銀變色協(xié)同效應的研究[J];材料保護;2002年02期
8 馮乃謙,嚴建華;銀型無機抗菌劑的發(fā)展及其應用[J];材料導報;1998年02期
9 黃占杰;無機抗菌劑的發(fā)展與應用[J];材料導報;1999年02期
10 董相廷,劉桂霞,張偉,王大宇,李艷紅,劉景和,李建利,洪廣言;水熱沉淀法合成SnO_2納米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浦生;抗菌陶瓷通過國家級鑒定[J];石油工程建設;2001年05期
2 ;抗菌陶瓷通過國家級鑒定[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02期
3 王靜,金宗哲,梁金生,冀志江,顏學武;抗菌陶瓷抗菌性能檢測方法研究[J];江蘇陶瓷;2001年04期
4 彭廣文 ,商玉玲;崇尚健康 引領時尚 華光抗菌陶瓷隆重問世[J];山東陶瓷;2003年04期
5 田樹霖;全新的抗菌陶瓷生產(chǎn)技術[J];山東陶瓷;2001年01期
6 楊榮興,王剛,李論哲,付勇;抗菌陶瓷的制備工藝及抗菌性能[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7 興華;;日本制成功抗菌陶瓷[J];磚瓦世界;1992年15期
8 趙念章;陶瓷奇葩——魯鐘牌納米抗菌陶瓷墻地磚[J];山東陶瓷;2001年04期
9 王剛,楊榮興;以磷酸銀制備抗菌陶瓷的實驗研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3年01期
10 ;新型“抗菌陶瓷”在高明順成企業(yè)研發(fā)獲得成功[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師彩麗;蘇炳煌;邱艷靜;熊兆賢;任磊;李鈁;;載銀羥基磷灰石抗菌陶瓷粉體的應用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2 胡曉洪;張茂林;安太成;盛國英;傅家謨;曹燕芬;;光催化納米級TiO_2涂層抗菌陶瓷的研究[A];2004年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王佳;彭兵;柴立元;王云燕;程明明;;載銀納米二氧化鈦鍍膜抗菌陶瓷的研究進展[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專輯(上)[C];2006年
4 ;國內(nèi)外抗菌陶瓷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A];慶祝中國硅酸鹽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專輯[C];2005年
5 劉紅華;李建設;;納米抗菌日用陶瓷的研究[A];《現(xiàn)代陶瓷科技進步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項金鐘;柳清菊;王毓德;周楨來;吳興惠;;抗菌陶瓷制品中抗菌釉的研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尹荔松;沈輝;;二氧化鈦自清潔抗菌陶瓷膜的制備及特性[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李春紅;陳玉清;;納米二氧化鈦抗菌陶瓷內(nèi)墻磚的研制和性能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劉延美;;淄博華光瓷業(yè)有限公司發(fā)展報告[A];山東省材料發(fā)展報告(2007-2008)[C];2008年
10 劉儒平;俞康泰;劉玉軍;趙春芝;;稀土氧化物對納米抗菌陶瓷釉料性能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色釉料暨原輔材料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第四次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梅;[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3年
2 韓文;[N];中國包裝報;2009年
3 邊笛;[N];民營經(jīng)濟報;2009年
4 張世洪;[N];廣東建設報;2003年
5 王靜;[N];廣東建設報;2004年
6 王靜 冀志江;[N];中國建材報;2004年
7 洪金;[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8 司濤;[N];中華建筑報;2003年
9 路云;[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4年
10 關關;[N];中國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志義;納米復合TiO_2粉體的相結(jié)構(gòu)、耐熱及抗菌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2 丁新更;銀離子摻雜納米二氧化鈦粉體的制備、性能研究與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馮晉陽;無機抗菌陶瓷的研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王可;抗菌陶瓷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3 羅志龍;納米無機復合抗菌粉體的制備與抗菌陶瓷的開發(fā)[D];西北大學;2009年
4 孟巖巖;無機抗菌劑在日用陶瓷中的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王佳;陶瓷釉面抗菌自潔薄膜的制備工藝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6 徐竹;反相微乳液法制備TiO_2/ZrO_2復合陶瓷膜[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7 周文劍;天然輝沸石載體抗菌劑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新文;金屬—二氧化鈦復合抗菌材料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化學工程的前沿——超細粉末制備,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9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1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