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全球地球化學基準:了解過去,預測未來

發(fā)布時間:2016-12-13 18:11

  本文關鍵詞:全球地球化學基準:了解過去,預測未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地學前緣》 2012年03期

投稿

全球地球化學基準:了解過去,預測未來

 

【摘要】:要認識地球的演化和全球變化,就必須有一致性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基準或基線作為參照標尺。文中闡述了地球化學基準概念、建立方法和應用實例。地球化學基準是指系統(tǒng)記錄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層的含量和空間分布,作為了解過去地球化學演化和預測未來地球化學變化的定量參照標尺。要建立全球地球化學基準,首先必須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在中國以1∶20萬圖幅為基準網格單元,在全國系統(tǒng)采集有代表性巖石組合樣品約10 000件,疏松沉積物樣品約6 000件,精確分析涵蓋元素周期表上除惰性氣體以外幾乎所有元素的含量,制作化學元素時空分布基準地球化學圖,提供衡量中國大陸化學元素演化和未來變化的標尺。以不同時代巖石代表性樣品建立原生巖石圈地球化學基準,作為了解過去地球化學演化參照標尺,如云南祿豐龍產地楚雄—蘭坪盆地白堊系-古近系界面(K-T界面)的凝灰質灰?guī)r和凝灰質泥巖中發(fā)現(xiàn)Ir的含量為0.25~0.8ng/g,是白堊系和古近系地層基準含量的10~20倍。以疏松沉積物樣品建立次生土壤圈地球化學基準,用于作為預測未來變化的參照標尺,如CaO含量分布與氣候和酸雨分布有關,CaO在南方酸雨作用下淋失貧化,在西北堿性條件下富集。在過去15年里,由于酸雨的持續(xù)作用,CaO平均含量下降了22.6%,CaO含量1%的分布面積擴大了23.0%。同時,這種原生和次生地球化學基準的建立,提供了具有時間和空間分布的成礦物質背景,對礦產資源評價和預測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關鍵詞】
【基金】: 財政部的大力支持 科學技術部的大力支持 國土資源部的大力支持
【分類號】:P59
【正文快照】:

0引言人類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努力,迄今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表上110余種元素中的90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存在(其他為人工合成元素),并逐漸獲得這些元素的全球豐度值(地殼克拉克值)。但人類迄今對這90種元素的全球分布知之甚少。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科學界逐漸達成共識,即要認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黎彤,袁懷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1年03期

2 謝玉玲,徐九華,錢大益;[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3 成杭新,劉占元,趙傳冬;[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4 呂志成,段國正,郝立波,李殿超;[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劉鵬舉,王成文,孫躍武,張寶福,王連和,岳書范;[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胡克;陳兵;Hiroyuki Kitagawa;介冬梅;趙奎濤;;[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王文穎;蘇克;高桂梅;甘樹才;劉招君;;[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林景仟,譚東娟,于學峰,許文良,李秉仁,,李瑛;[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9 龐艷春;林麗;朱利東;王新利;馬葉情;;[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劉瑞;[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馬東升;;[A];加強地質工作 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王少懷;;[A];2007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省利;[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2 牛生杰;[D];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

3 韋延光;[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4 隋延輝;[D];吉林大學;2005年

5 張歡;[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6 張鑫;[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李學軍;[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8 郭保健;[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9 萬世明;[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10 潘愛芳;[D];西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來明;[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2 韓永明;[D];長安大學;2003年

3 侯廣順;[D];中國地質大學;2003年

4 劉存革;[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5 胡彬;[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6 陳兵;[D];吉林大學;2005年

7 霍艷;[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8 徐爭啟;[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9 歐陽燦;[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10 李津;[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偉,董云鵬,姚安平;[J];中國地質;2002年01期

2 李廷棟;;[J];中國地質;2006年04期

3 劉光鼎;;[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4期

4 趙文津,車敬凱,徐中信;[J];地球物理學報;1996年05期

5 任紀舜;[J];地球學報-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94年Z2期

6 許志琴;李海兵;楊經綏;;[J];地學前緣;2006年04期

7 劉光鼎;;[J];地學前緣;2007年03期

8 任紀舜;鄧平;肖藜薇;牛寶貴;王軍;;[J];地質學報;2006年10期

9 趙文津;[J];中國工程科學;2003年02期

10 毛景文,謝桂青,張作衡,李曉峰,王義天,張長青,李永峰;[J];巖石學報;200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學錦,劉大文,向運川,嚴光生;[J];中國地質;2002年03期

2 許志琴,楊經綏,張澤明,劉福來,楊文采,金振民,王汝成,羅立強,黃力,董海良;[J];中國地質;2005年02期

3 石耀霖;[J];地震;2001年03期

4 林清,傅家謨,劉德漢,盛國英,盧家爛;[J];地球化學;1993年03期

5 魏文博,譚捍東,金勝,鄧明,葉高峰,鄧靖武,萬戰(zhàn)生;[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6 魏文博;金勝;葉高峰;鄧明;譚捍東;Martyn Unsworth;John Booker;Alan G.Jones;;[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7 楊文采;劉光林;楊鍇;程振炎;;[J];地球物理學報;2006年03期

8 楊文采;楊午陽;程振炎;;[J];地球物理學報;2006年06期

9 王海燕;高銳;馬永生;朱鉉;李秋生;匡朝陽;李朋武;盧占武;;[J];地球物理學報;2007年02期

10 楊文采;朱光明;楊振華;王宏琳;徐剛;周一平;姚虹;李桂華;;[J];地球物理學報;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海玲;鄧晉福;李凱明;李永華;;[J];地質論評;1999年S1期

2 遲效國;李才;金巍;劉森;楊日紅;;[J];地質論評;1999年S1期

3 武紅嶺;;[J];地質論評;2011年04期

4 ;[J];冰川凍土;2011年04期

5 琚艷麗;;[J];高中生學習(高一版);2011年05期

6 朱濤;;[J];地震學報;2011年05期

7 袁道先;;[J];科學通報;2011年26期

8 毛建仁;陶奎元;邢光福;趙宇;楊祝良;;[J];地質論評;1999年S1期

9 王瑜;;[J];地質論評;1999年S1期

10 呂慶田;史大年;湯井田;吳明安;常印佛;SinoProbe-03-CJ項目組;;[J];地球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德孚;;[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2 趙根模;聶永安;;[A];中國地震學會第三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6年

3 王永明;黃金水;;[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胡寶群;呂古賢;王方正;孫占學;;[A];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何麗娟;汪集旸;金建;;[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路鳳香;張瑞生;鐘增球;鄭建平;余淳梅;;[A];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夏群科;楊曉志;郝艷濤;;[A];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肖龍;徐義剛;何斌;;[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9 邵建國;張小平;;[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20)[C];1990年

10 蔡學林;朱介壽;曹家敏;鄭圻森;;[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 徐紹史;[N];人民日報;2009年

2 國土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供稿;[N];大眾科技報;2006年

3 記者 滕艷;[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4 記者 滕艷;[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5 李斌;[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6 葉凱;[N];東方早報;2008年

7 張麗華;[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8 陳晨;[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9 張夢然;[N];科技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趙凡 李桂芬;[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殿明;[D];吉林大學;2005年

2 鄭英龍;[D];中國地質科學院;1990年

3 胡寶群;[D];中國地質大學;2001年

4 劉洋;[D];吉林大學;2006年

5 程彥博;[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6 朱弟成;[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3年

7 李向民;[D];西北大學;2007年

8 劉明軍;[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張維萍;[D];西北大學;2007年

10 張達;[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泉;[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張曉莉;[D];長安大學;2003年

3 白勇;[D];西北大學;2006年

4 李楊;[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王哲;[D];新疆大學;2011年

6 徐宏斌;[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7 徐鶯;[D];中南大學;2010年

8 張紅強;[D];西北大學;2008年

9 張炯;[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閆亭廷;[D];長安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全球地球化學基準:了解過去,預測未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19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119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b03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