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質量的理論與實驗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生物質熱化學轉化行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長安大學》 2015年
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質量的理論與實驗對比研究
林祥
【摘要】:隨著人類對石化能源的需求量的不斷攀升,世界范圍內的石油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巨大問題。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石油儲存量是有限的,中國光是2013年度的進口原油就高達2.82億噸,對外依存度逼近60%,這不僅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擔,而且還會危及我國的能源戰(zhàn)略安全。因此,尋找資源充足,環(huán)境友好的石油替代能源是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緩解能源危機,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生物質油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對緩解能源危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動力機械替代燃料。本文研究生物質熱解乳化油的噴霧特性,以含量為5%經蒸餾精制后的生物質熱解乳化油作為研究對象,以純柴油和純生物質熱解油為對比研究對象。根據導師曹建明教授基于最大熵原理和質量守恒定律推導出的噴霧液滴尺寸分布函數,利用FORTRAN程序設計語言來編寫生物質熱解乳化油的噴霧液滴尺寸數目分布和索特平均直徑數值計算程序。對燃油噴射壓力分別為16 MPa、20 MPa、24 MPa,噴嘴孔徑分別為0.26 mm、0.315 mm、0.366 mm工況下,質量配比為0%、5%、100%的生物質熱解乳化油進行理論計算,得到液滴尺寸數目分布曲線圖和索特平均直徑曲線圖。在程序計算中確定出拉格朗日因子變化系數β初始值,乳化燃料BPO 0、BPO 5的拉格朗日因子變化系數β在1.18—1.23之間變化,變化范圍很小,且隨著噴孔孔徑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壓力的增大而減小,而BPO 100的β值變化范圍相對較大。隨著噴孔孔徑的減小、噴油壓力的增大,液滴霧化尺寸分布向小顆粒方向集中,NPDF峰值也變大,索特平均直徑變小,說明霧化效果變好,三種乳化燃料的尺寸分布曲線總體變化趨勢相似。不同壓力、孔徑及不同生物質熱解乳化油質量比例下,乳化油索特平均直徑D32的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均擬合較好,都隨著壓力的增大、生物質油比例的減小而變大,霧化質量變好;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液滴尺寸數目分布的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總體上相同,曲線的變化趨勢一致?傮w上,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符合程度較高,理論預測對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質量的評價準確,該理論模型科學可信。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劍春;生物質熱化學轉化行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何建;液化石油氣/柴油混合燃料噴霧質量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紹艷,葛春星,于淑萍;微乳液介質-1-(2-吡啶偶氮)-2-萘酚光度法測定水中微量銅[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2 王文俊;左洋;李永紅;邵自強;張有德;;精制棉與硝化工藝對硝化棉含氮量及其分布均勻性的影響[J];兵工學報;2010年10期
3 何彩霞;對硅酸溶膠的制備及其影響因素的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4 修淑麗,張考,王梅華,劉彥,張燁,白和謙;乳糜血標本的丙氨酸轉氨酶檢測[J];北京醫(yī)學;2004年05期
5 陳貽階,劉月霞,郭慶華;羧甲基纖維素鈉對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影響[J];表面活性劑工業(yè);1995年04期
6 陳貽階,劉月霞,郭慶華;羧甲基纖維素鈉對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影響[J];表面活性劑工業(yè);1996年04期
7 鄧斌,黃海英;氮化硅粉體水基懸浮液電動特性的研究[J];山東陶瓷;2004年06期
8 高晶榮,張樂群,湯煥毅;穩(wěn)定的三相混合體系的生成研究——用廣東白瓷土制備清潔膏[J];日用化學工業(yè);1993年03期
9 吳慶,陳惠芳,潘鼎;碳纖維表面處理與上漿綜述[J];材料導報;2000年06期
10 李彬,隋智通;冷卻速度和添加劑對SiO_2-Al_2O_3-CaO(MgO-Fe_2O_3-Na_2O)系玻璃分相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藝;199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楊鳳;施利毅;張劍平;;納米羥基磷灰石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三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張彩鳳;王金玲;;腐植酸對Pb~(2+)、Ni~(2+)、Cr~(6+)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八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肥料(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平;夏新華;劉詩青;;納米乳的制備與應用研究概況[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屆制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勇;一維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氣相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閆桂煥;下吸式固定床農林類生物質低焦油氣化過程試驗研究與數值計算[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靜嫻;多孔NiTi合金表面溶膠凝膠法制備生物活性涂層及相關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程瑞香;東北主要樹種落葉松、樺木和柞木膠接性能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5 崔學民;乳膠體系水基流延工藝及其疊層制備陶瓷材料的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2003年
6 陳玉峰;碳化硅/炭黑水基料漿凝膠注模成型的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2003年
7 郭紅霞;微米納米復合顆粒的制備方法及電磁響應性行為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8 陳興明;納米二氧化硅粉體材料的研制[D];四川大學;2003年
9 徐如良;工業(yè)油罐噴射清洗、底泥生成機理及其資源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崔樹勛;高分子界面吸附的單分子力譜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惠;鋼渣對磷的吸附與解吸特性及影響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楊杰;集成電路用硅片加工化學品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趙崇;人造沸石—水溶液混合離子體系中鋅、鎘離子的吸附特性與機理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4 張路遙;水溶性CdTe量子點的制備與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5 黃凱毅;半導體用超細CeO_2化學機械拋光漿料的制備[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常通;電泳—氧化擴散法制備NiO/NiFe_2O_4涂層及其熔鹽氣氛腐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朱紅;生物質氣化過程運行工況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8 張朝臣;多孔氮化硅基陶瓷表面涂層的制備[D];天津大學;2012年
9 倫曉中;玉米秸稈膨化預處理與酶解產糖優(yōu)化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10 溫國麗;紅外光譜技術用于食品分析及生物傳感的初步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冀星,郗小林,孔林河,李俊峰,李麗;生物柴油技術進展與產業(yè)前景[J];中國工程科學;2002年09期
2 郭小汾,楊雪蓮,陳勇,謝克昌;可燃固體廢棄物的熱解動力學[J];化工學報;2000年05期
3 鈴木伸;中國與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J];環(huán)境科學進展;1993年06期
4 米鐵,劉武標,陳漢平,劉德昌,李善文,李克,尹輔印;流化床生物質氣化過程的中試研究[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年02期
5 黎蘇;柴油噴霧粒度場分布的試驗研究[J];吉林工業(yè)大學學報;1989年02期
6 ;New mass loss kinetic model for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iomas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1年16期
7 曹建明,武濤,程前,祁東輝,邊耀璋;柴油與LPG/柴油雙燃料噴霧特性的對比[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8 曹建明;;霧化液滴尺寸和速度分布函數的推導[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9 王述洋,譚文英;生物質液化燃油的開發(fā)前景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J];科技導報;2000年06期
10 劉石彩,蔣劍春,陶淵博,劉漢超,姜志剛,劉運平;生物質固化制造成型炭技術研究[J];林產化工通訊;200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祁東輝;混合噴射液化石油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程前;柴油機與LPG/柴油雙燃料混合噴射發(fā)動機的特性對比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2 武濤;LPG/柴油混合燃料噴霧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亞兵,陳曉平,顧利鋒;常壓及加壓條件下生物質熱解特性的熱重研究[J];鍋爐技術;2004年04期
2 曹有為;王述洋;張劍;;轉錐式生物質熱解裝置中熱載體加熱方案選擇與設計[J];林業(yè)勞動安全;2006年02期
3 楊海平;陳漢平;王賢華;辛芬;張世紅;鄭楚光;;生物質熱解研究的進展[J];煤氣與熱力;2006年05期
4 趙廷林;王鵬;鄧大軍;舒?zhèn)?曹冬輝;;生物質熱解研究現狀與展望[J];農業(yè)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yè));2007年05期
5 王賢華;陳漢平;王靜;辛芬;楊海平;;無機礦物質鹽對生物質熱解特性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08年06期
6 胡松;孫路石;向軍;張軍營;李培生;付鵬;楊濤;陳巧巧;;非傳統動力學分析法解析生物質熱解過程[J];太陽能學報;2008年08期
7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質熱解液化工藝及其影響因素[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8年03期
8 張瑞霞;仲兆平;黃亞繼;;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研究現狀[J];節(jié)能;2008年06期
9 趙保峰;馬殿國;陳雷;孟光范;張杰;張曉東;;生物質熱解模擬計算方法與應用[J];山東科學;2009年02期
10 林木森;蔣劍春;;生物質熱解特性研究[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朱錫鋒;鄭冀魯;郭慶祥;朱清時;;生物質熱解液化小試裝置研制及初步實驗[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敬;賈青竹;王昶;李桂菊;劉康;;木材類生物質熱解特性及動力學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趙洪葉;孫俊環(huán);魏曉明;徐冬利;;生物質熱解氣化工藝的能量平衡計算[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李永軍;易維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質熱解液化工藝中風機工作點的變化[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李在峰;雷廷宙;丁鳴;崔峻貞;胡建軍;;生物質熱解制炭制氣系統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朱錫鋒;鄭冀魯;郭慶祥;朱清時;;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研制及試驗研究[A];2004“安徽制造業(yè)發(fā)展”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呂雪松;楊昌炎;姚建中;林偉剛;;生物質熱解過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驅體的轉化規(guī)律[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魏平貴 陳灝;[N];中國化工報;2011年
2 記者 童慶;[N];鄂州日報;2014年
3 胡前龍;[N];中國石化報;2007年
4 李琮;[N];中國化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齊國利;生物質熱解及焦油熱裂解的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立;生物質熱解制氫機理和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3 趙軍;懸浮流化式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設計理論及仿真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4 陳海翔;生物質熱解的物理化學模型與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張宏雷;生物質熱解還原制備一氧化錳的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趙保峰;生物質熱解中氧化鈣原位脫焦脫碳機理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王述洋;生物質熱解動力學建模及錐式閃速熱解裝置設計理論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8 徐俊明;生物質熱解油分類精制基礎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9年
9 王爽;海藻生物質熱解與燃燒的試驗與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10 翁俊桀;同步輻射光電離質譜研究木材類生物質熱解[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祥;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質量的理論與實驗對比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孟清霞;堿改性HZSM-5催化劑對生物質熱解影響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張海楠;揮發(fā)分與焦炭的交互反應對生物質熱解焦炭活性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李濱;生物質熱解實驗及轉錐式生物質熱解反應器設計理論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5 徐進;生物質熱解液化系統冷凝器堵塞問題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6 石海波;固定床生物質熱解炭化系統設計與實驗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張清勇;生物質熱解液化實驗臺測溫系統及噴淋冷激裝置的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06年
8 高希培;生物質熱解液化實驗研究及裝置改進[D];鄭州大學;2009年
9 賀心燕;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及工藝研究[D];鄭州大學;2008年
10 王蕓;基于組分分析的生物質熱解特性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生物質熱化學轉化行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9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3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