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齡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早齡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化學收縮 自收縮 電阻率 界面過渡區(qū)
【摘要】:近年來,工程建筑水平的提高帶動著混凝土材料向著高強、高性能方向發(fā)展,同時導致高性能混凝土早期開裂現(xiàn)象屢見不鮮。裂縫的出現(xiàn)降低了混凝土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縮短了其使用壽命,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縫成因主要由收縮引起。為優(yōu)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縮,提高其耐久性,需對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縮原理進行深入研究。電學性能是材料的基本屬性,通過對水泥基材電學性能的研究,結合早期水泥基材電阻率和自收縮變化,可探討采用電阻率法對早期自收縮性能進行預測的可行性。本文以電阻率法為基本研究方法,測試了不同水泥基材料在不同水灰比和不同骨料摻量條件下的收縮和電阻率發(fā)展曲線,討論了各水化性能的內在機理并對不同水化性能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測試了水灰比分別為0.3、0.35、0.4、0.45的四組水泥凈漿試件在7d齡期內的化學收縮、自收縮和電阻率發(fā)展曲線。結果表明,水泥漿體單位水泥質量化學收縮隨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而漿體試件自收縮和電阻率隨水灰比的增大而減小。自收縮測試結果顯示水灰比0.3和0.35的試件在7 d齡期內體積呈現(xiàn)收縮一致性,而水灰比0.4和0.45的試件分別在7.7 h和16.8 h內出現(xiàn)輕微膨脹;漿體早期體積變化主要由自收縮發(fā)展、強度發(fā)展(抑制收縮)和水化升溫導致熱脹三者耦合作用控制。P0.35試件電阻率微分曲線出現(xiàn)了三個峰值點,從左到右分別代表電阻率由降轉升、AFt轉化為AFm(水化產物包裹層破裂),以及水化高峰期結束三個典型水化過程。根據(jù)三個峰值點并結合水泥漿體電阻率曲線可以將水泥漿體早期水化過程分為溶解期、誘導期、水化加速期和水化減速期四個階段。自收縮與化學收縮關系表明水泥漿體早期自收縮值與化學收縮值相差兩個數(shù)量級,化學收縮造成的內部孔隙只有少部分能產生對漿體宏觀體積有影響的自收縮;同時二者之比受齡期影響不大,受水灰比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小,自收縮與化學收縮比值越大。自收縮(ε)和電阻率(ρ)的數(shù)學關系ε=aebρ表明水泥漿體自收縮相對電阻率呈現(xiàn)指數(shù)函數(shù)變化,且隨著水灰比的增大,系數(shù)a減小、b增大。表明采用電阻率法對水泥漿體早期自收縮進行定量預測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測試了水灰比為0.4、骨料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0、10%、30%和50%的混凝土在7d齡期內的電阻率和自收縮變化。結果表明,骨料摻量的增加會增大混凝土電阻率;電阻率微分曲線顯示骨料摻量大的混凝土電阻率在溶解期表現(xiàn)為較快的下降速率和后期較快的上升速率;7d齡期總電阻率與骨料摻量呈指數(shù)正相關;炷磷允湛s隨骨料摻量增大而減小;骨料體積大于30%時對混凝土1d內的自收縮抑制作用明顯。同一混凝土試件自收縮相對電阻率具有與水泥漿體一致的指數(shù)函數(shù)關系,且系數(shù)a、b均隨骨料摻量增大而減小,論證了采用電阻率法預測早齡期水泥基材自收縮趨勢的正確性和可行性。測試了骨料粒徑范圍分別為5-10mm和10-20mm、骨料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10%、30%、50%的混凝土7d齡期內的電阻率和自收縮發(fā)展曲線;采用顯微硬度儀測試了骨料體積分數(shù)為30%時不同粒徑骨料混凝土7天齡期的界面過渡區(qū)厚度并對試件界面過渡區(qū)體積分數(shù)進行了理論計算。結果表明,不同骨料粒徑混凝土內單個骨料周圍界面過渡區(qū)厚度均為0.05mm。骨料摻量相同時,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體積分數(shù)隨骨料粒徑的減小而增大,同時界面過渡區(qū)體積分數(shù)越大,混凝土電阻率越小,自收縮越大。而隨著骨料摻量的增加,不同骨料粒徑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體積分數(shù)差距減小,對混凝土水化性能的影響也減小。
【關鍵詞】: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化學收縮 自收縮 電阻率 界面過渡區(qū)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72.1;TU528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緒論13-29
- 1.1 混凝土收縮性能研究現(xiàn)狀13-14
- 1.2 混凝土的收縮種類和收縮機理14-21
- 1.2.1 化學收縮15-16
- 1.2.2 自收縮16-19
- 1.2.3 溫度收縮19
- 1.2.4 干燥收縮19-20
- 1.2.5 碳化收縮20-21
- 1.3 混凝土各組分對自收縮性能的影響21-24
- 1.3.1 水泥21
- 1.3.2 礦物摻合料21-23
- 1.3.3 骨料23-24
- 1.4 電學方法在混凝土研究中的應用24-26
- 1.4.1 無電極電阻率測定儀24-25
- 1.4.2 電阻率法的應用25-26
- 1.5 本論文選題背景及意義26-27
- 1.6 論文研究內容27-29
- 第2章 原材料與測試方法29-33
- 2.1 原材料29
- 2.1.1 水泥29
- 2.1.2 粗骨料29
- 2.2 實驗測試方法29-33
- 2.2.1 凝結時間29
- 2.2.2 化學收縮29-30
- 2.2.3 自收縮30-31
- 2.2.4 電阻率31
- 2.2.5 界面過渡區(qū)31-33
- 第3章 早齡期水泥漿體水化性能相關性研究33-43
- 3.1 凝結時間33
- 3.2 化學收縮33-34
- 3.3 自收縮34-37
- 3.4 電阻率37-39
- 3.5 化學收縮和自收縮的定量關系39-40
- 3.6 導電性能和自收縮相關性40-42
- 3.7 本章小結42-43
- 第4章 骨料含量對混凝土水化性能影響43-51
- 4.1 骨料摻量對混凝土電阻率的影響43-46
- 4.1.1 試驗方法及配合比43-44
- 4.1.2 試驗結果及分析44-46
- 4.2 骨料摻量對混凝土自收縮的影響46-47
- 4.2.1 試驗方法及配合比46
- 4.2.2 試驗結果及分析46-47
- 4.3 混凝土電阻率與自收縮相關性47-49
- 4.4 本章小結49-51
- 第5章 骨料粒徑對混凝土水化性能的影響51-63
- 5.1 骨料粒徑對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的影響51-57
- 5.1.1 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體積的測定52
- 5.1.2 試驗結果與分析52-54
- 5.1.3 不同骨料粒徑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體積分數(shù)計算54-57
- 5.2 骨料粒徑對混凝土電阻率的影響57-59
- 5.3 骨料粒徑對混凝土自收縮的影響59-61
- 5.4 本章小結61-63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63-65
- 6.1 結論63-64
- 6.2 展望64-65
- 參考文獻65-7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71-73
- 致謝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小建;巴恒靜;馬保國;;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強度與水泥水化率的關系[J];工業(yè)建筑;2006年02期
2 計亦奇;池建業(yè);劉巽伯;;高強低自收縮復合骨料混凝土的自收縮——高強低自收縮復合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之二[J];混凝土;2006年05期
3 孔祥明;張珍林;;高吸水性樹脂對高強混凝土自收縮的減縮機理[J];硅酸鹽學報;2014年02期
4 郭毅霖;李悅;霍達;;骨料與纖維用量對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影響效應的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6年03期
5 黃偉;林振榮;王浩;;水泥基膠凝材料早期自收縮的研究進展[J];科技風;2008年09期
6 高長海;;預濕陶粒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自收縮的影響[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05期
7 管娟,鄧敏,沈洋;國內外高性能水泥漿體自收縮研究近況[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5年05期
8 楊楊;江晨暉;何英;陳衛(wèi)忠;湯鳳仙;;干燥條件下高強混凝土的自收縮及其評價[J];施工技術;2005年S2期
9 謝麗;丁武洋;;混凝土早期自收縮與彈性模量的相關性試驗研究[J];浙江建筑;2011年12期
10 高英力;龍杰;劉赫;李友云;;粉煤灰高強輕骨料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及抗裂性試驗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倩;孫偉;繆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縮變形行為的研究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田倩;孫偉;繆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縮變形行為的研究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田倩;孫偉;繆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縮變形行為的研究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上冊)[C];2003年
4 高小建;巴恒靜;馬保國;;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強度與水泥水化率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5 楊楊;江晨暉;;干燥條件下高強混凝土的自收縮及其評價[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計亦奇;劉巽伯;池建業(yè);;復合骨料對高強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縮的影響[A];2004“第七屆全國輕骨料混凝土學術討論會”暨“第一屆海峽兩岸輕骨料混凝土產制與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田倩;孫偉;繆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縮變形行為的研究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8 田倩;劉加平;繆昌文;;水泥基材料自收縮機理研究進展及熱力學討論[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鵬;張同生;陳培鑫;韋江雄;余其俊;;波紋管法測量水泥基材料早期自收縮的改進與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蔣正武;孫振平;;高性能混凝土中自身相對濕度變化與自收縮的研究[A];HPC2002第四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朋歡;幾種鹽對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及抗裂性能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史文沖;早齡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關性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6年
3 管娟;高性能水泥漿體早期自收縮[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4 易昌興;水泥基材料自收縮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郭毅霖;水泥基膠凝材料自收縮性能的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張東亮;無機鹽對混凝土早期收縮開裂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王娟;GF(3)上多位自收縮序列的模型與研究[D];鄭州大學;2008年
8 尹自立;高性能混凝土早齡期自收縮與開裂敏感性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鐘佩華;高吸水性樹脂(SAP)對高強混凝土自收縮性能的影響及作用機理[D];重慶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79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97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