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工論文 >

牛骨基分級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05:36

  本文關(guān)鍵詞:牛骨基分級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分級多孔炭 氮氧原位摻雜 超級電容器 贗電容 氧氣還原反應 金屬-氮-炭


【摘要】:多孔炭材料比表面積高、孔隙發(fā)達、導電性能優(yōu)良、化學穩(wěn)定性好,在能源和環(huán)境等領(lǐng)域應用廣泛。近年來發(fā)展的分級多孔炭材料具有三維連通的微孔-中孔-大孔的分級結(jié)構(gòu),可大幅提高多相傳質(zhì)速率,在高性能電化學材料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因此,研究開發(fā)分級多孔炭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與實用價值。本論文采用廉價易得的生物質(zhì),利用其精美有序的分級層狀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了系列的分級多孔炭材料,開展了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和氧還原電極催化劑的應用研究。首先,采用牛骨為原料,通過碳化、活化工藝制備了原位摻雜異質(zhì)原子的分級多孔炭材料。研究表明,牛骨中的有機膠原蛋白是制備高功能化炭材料的重要前驅(qū)體,無機羥基磷灰石作為天然硬模板,有利于產(chǎn)生三維連通的介孔和大孔;實現(xiàn)了炭材料的比表面、孔結(jié)構(gòu)與表面化學的可控制備。850℃活化溫度制得高介孔率的分級多孔炭,比表面積高達2520 m2g-1,孔容達到3.18 m3g-1,氮含量為1.56%,氧含量為10.2%。在此基礎上,將制備的分級多孔炭用于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進行了電化學電容和器件性能研究。結(jié)果表明,分級多孔炭超高的比表面積有利于大幅提升雙電層電容,高比例介孔提高了傳質(zhì)效率,原位摻雜的氧、氮基團提升了表面浸潤性,增加了微孔利用率,并且通過可逆氧化還原反應增加了贗電容。測試表明,分級多孔炭比電容高達435Fg-1,倍率性能出色,且電化學穩(wěn)定性能優(yōu)異。采用分級孔炭材料作為正負極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比電容高達85.2 F g-1,2萬次循環(huán)充放電后電容保持率97.5%,輸出能量密度30.3 Wh kg-1。最后,對所制備的分級多孔炭材料進行摻雜改性,研究了其在氧還原反應中的應用。研究表明,分級多孔炭的三維連通孔道結(jié)構(gòu)有利于催化活性位點的高分散和反應中間體的傳質(zhì)。通過二茂鐵和乙二胺熱解摻雜制備的鐵氮共摻雜多級孔炭催化劑(Fe-N-HPC)表現(xiàn)出良好的氧還原催化活性,反應為準四電子過程。通過熱解維生素B12制備的鈷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Co-N-HPC),比表面積高達859 m2 g-1,氧還原半波電位(E1/2)比商業(yè)Pt/C高8 mV,動力學電流密度(jk@0.8V vs. RHE)為204mA cm-2,達到Pt/C的兩倍,且電化學穩(wěn)定性好,抗甲醇中毒能力強。在此基礎上,采用維生素B12為鈷源,二茂鐵為鐵源,熱解碳化制備的雙金屬共摻雜分級多孔炭(FeCo-N-HPC),氧還原催化活性進一步提高,E1/2比商業(yè)化Pt/C高23 mV,jk(@0.8V)達到51.6 mA cm-2,10000s恒電位反應電流衰減率僅為10.7%,穩(wěn)定性顯著優(yōu)于Pt/C(35.2%)。
【關(guān)鍵詞】:分級多孔炭 氮氧原位摻雜 超級電容器 贗電容 氧氣還原反應 金屬-氮-炭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27.11;TM53
【目錄】: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4-5
  • 摘要5-7
  • ABSTRACT7-18
  • 符號說明18-19
  • 第一章 緒論19-33
  • 1.1 多孔炭材料19-20
  • 1.2 分級多孔炭材料20-21
  • 1.3 分級多孔炭用于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21-25
  • 1.3.1 超級電容器概述21-22
  • 1.3.2 超級電容器分類與儲能機理22-24
  • 1.3.3 碳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24-25
  • 1.4 分級多孔炭用于氧還原電催化材料25-30
  • 1.4.1 氧還原反應概述25
  • 1.4.2 氧還原反應機理25-26
  • 1.4.3 氧還原催化劑的研究進展26-30
  • 1.5 本課題選題思路和主要研究內(nèi)容30-33
  • 1.5.1 選題意義和研究目的30-31
  • 1.5.2 課題研究內(nèi)容31-32
  • 1.5.3 論文創(chuàng)新點32-33
  • 第二章 實驗部分33-39
  • 2.1 實驗藥品及儀器33-34
  • 2.2 實驗方法34-35
  • 2.2.1 碳化活化制備分級多孔炭34
  • 2.2.2 熱解制備鐵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催化劑34
  • 2.2.3 熱解維生素B12制備鈷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材料34
  • 2.2.4 熱解制備鐵鈷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催化劑34-35
  • 2.2.5 超級電容器電極制備工藝35
  • 2.2.6 對稱電容器的組裝35
  • 2.2.7 氧還原催化劑電極制備35
  • 2.3 測試表征35-36
  • 2.3.1 掃描電子顯微鏡35
  • 2.3.2 透射電子顯微鏡35
  • 2.3.3 X射線衍射儀35-36
  • 2.3.4 拉曼光譜儀36
  • 2.3.5 熱重分析36
  • 2.3.6 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36
  • 2.3.7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36
  • 2.3.8 氮氣等溫吸脫附36
  • 2.4 電化學測試36-39
  • 2.4.1 循環(huán)伏安測試36-37
  • 2.4.2 恒流充放電測試37
  • 2.4.3 交流阻抗測試37
  • 2.4.4 旋轉(zhuǎn)圓盤圓環(huán)測試37
  • 2.4.5 計時電流測試37-39
  • 第三章 牛骨基分級多孔炭的制備及其結(jié)構(gòu)成分研究39-47
  • 3.1 引言39-40
  • 3.2 牛骨基分級多孔炭材料的制備40-41
  • 3.3 牛骨基分級多孔炭材料的結(jié)構(gòu)與成分研究41-46
  • 3.3.1 結(jié)構(gòu)表征41-42
  • 3.3.2 微觀形貌42-43
  • 3.3.3 表面成分與表面化學狀態(tài)分析43-45
  • 3.3.4 比表面與孔結(jié)構(gòu)分析45-46
  • 3.4 本章小結(jié)46-47
  • 第四章 氮氧原位摻雜具有高介孔率的分級多孔炭的電容性能研究47-55
  • 4.1 引言47
  • 4.2 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測試47-50
  • 4.2.1 電極的制備47
  • 4.2.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47-49
  • 4.2.3 恒流充放電測試49
  • 4.2.4 交流阻抗測試49-50
  • 4.3 比表面、孔結(jié)構(gòu)及雜原子對電容性能影響分析50-53
  • 4.4 電極材料耐久性研究53-54
  • 4.5 本章小結(jié)54-55
  • 第五章 對稱超級電容器的組裝及電化學性能研究55-61
  • 5.1 引言55-56
  • 5.2 對稱電容器的組裝56
  • 5.3 運行電勢窗口56-57
  • 5.4 循環(huán)伏安測試57-58
  • 5.5 恒流充放電測試58-59
  • 5.6 電容器耐久性研究59
  • 5.7 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59-60
  • 5.8 本章小結(jié)60-61
  • 第六章 鐵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及其氧還原催化性能的研究61-73
  • 6.1 引言61
  • 6.2 催化劑的制備61-62
  • 6.3 催化劑制備條件的優(yōu)化62-64
  • 6.3.1 鐵前驅(qū)體含量對催化性能的影響63-64
  • 6.3.2 炭載體比表面對催化性能的影響64
  • 6.4 形貌、結(jié)構(gòu)與成分表征64-67
  • 6.5 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67-71
  • 6.5.1 催化活性67-69
  • 6.5.2 電化學穩(wěn)定性69-70
  • 6.5.3 抗甲醇毒化性能70-71
  • 6.6 活性位點的初步探究71-72
  • 6.7 本章小結(jié)72-73
  • 第七章 鈷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及其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73-85
  • 7.1 引言73
  • 7.2 催化劑的制備73-74
  • 7.3 催化劑制備條件的優(yōu)化74-75
  • 7.3.1 前驅(qū)體維生素B12與炭配比的影響74
  • 7.3.2 熱解溫度的影響74-75
  • 7.4 形貌、結(jié)構(gòu)與成分的表征75-79
  • 7.5 氧還原催化活性79-81
  • 7.6 電化學穩(wěn)定性81-82
  • 7.7 抗甲醇毒化性能82-83
  • 7.8 本章小結(jié)83-85
  • 第八章 鐵鈷氮共摻雜分級多孔炭及其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85-95
  • 8.1 引言85
  • 8.2 催化劑的制備85
  • 8.3 形貌、結(jié)構(gòu)表征85-88
  • 8.4 氧還原催化活性88-93
  • 8.5 電化學穩(wěn)定性93-94
  • 8.6 抗甲醇毒化性能94
  • 8.7 本章小結(jié)94-95
  • 第九章 全文總結(jié)95-97
  • 參考文獻97-109
  • 致謝109-111
  • 學術(shù)成果及發(fā)表的論文111-113
  • 作者和導師簡介113-114
  • 附件114-11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獻彪;;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進展[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2 ;文摘[J];炭素技術(shù);2008年01期

3 楊陽;;新型多孔炭材料[J];技術(shù)與市場;2008年07期

4 李燦;黃正宏;張江南;康飛宇;梁吉鋒;;以石油渣油為原料制備多孔炭[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3期

5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焦制多孔炭技術(shù)國際領(lǐng)先[J];工業(yè)催化;2009年01期

6 吳明鉑;鄭經(jīng)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學結(jié)構(gòu)及其表征[J];化學通報;2011年07期

7 錢旦;郝廣平;李文翠;;含氮多孔炭的制備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中的應用[J];新型炭材料;2013年04期

8 張引枝,鄭經(jīng)堂,王茂章;多孔炭材料在催化領(lǐng)域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1996年06期

9 劉貴陽,黃正宏,康飛宇;沸石礦為模板制備多孔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1期

10 商玲玲;夏金童;肖勇;李闖;吳旭升;譚海龍;;生石油焦制備的多孔炭材料吸附性能及電熱性能研究[J];炭素技術(shù);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夏笑虹;劉洪波;黃衍瑞;石磊;何月德;;小分子二元酸/酚醛樹脂共聚炭化制備多孔炭材料[A];第22屆炭—石墨材料學術(shù)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貴陽;黃正宏;康飛宇;;沸石改性對以其為模板制備的多孔炭的影響的初步研究[A];非金屬礦物材料—環(huán)保、生態(tài)與健康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4年

3 周穎;姚七妹;邱介山;趙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勇;張鵬飛;徐旋;鞏玉同;李翼;李浩然;;氮摻雜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1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陸安慧;;結(jié)構(gòu)和形貌規(guī)整的多孔炭可控合成[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大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鞏玉同;魏中哲;王勇;;一種簡單可持續(xù)的合成多級孔炭基材料的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7分會:能源納米科學與技術(shù)[C];2014年

7 周穎;姚七妹;邱介山;郭洪臣;王云鵬;趙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8 王愛平;劉貴陽;康飛宇;黃正宏;郭占成;;浸漬方法對制備模板多孔炭的影響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9 劉鋼;賈明君;劉羽;張文祥;吳通好;;具有石墨相結(jié)構(gòu)的納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與表征[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文明;基于固廢高分子材料制備多孔炭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2 王勇;植物麻桿基和膠原基生物質(zhì)多孔炭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3 郭明晰;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容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16年

4 張忠潔;利用模板碳化法控制合成多孔炭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基礎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郭春雨;瀝青系多孔炭的結(jié)構(gòu)及其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吳明鉑;多孔炭的制備及其孔結(jié)構(gòu)、表面官能團的調(diào)控[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7 袁曉玲;氮摻雜多孔炭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世萍;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構(gòu)筑及其在新能源技術(shù)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5年

9 陳冬;多孔炭負載氫氧化鎳復合電極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10 齊菊銳;稻殼基多孔炭的物理化學性能表征及應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治強;基于生物質(zhì)的功能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性能測試[D];燕山大學;2015年

2 徐樂樂;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容法脫鹽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3 田桂英;多孔炭/離子交換膜復合電極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何媛媛;利用模板炭化法合成超電容多孔炭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芳芳;酚醛樹脂基多孔炭微球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邢超;重質(zhì)炭源制備高附加值多孔炭用于超級電容器[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王妍;多孔炭的制備及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別妙;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膠束化行為及模板法制備多級多孔炭[D];浙江大學;2016年

9 王蒙蒙;硝酸改性生物質(zhì)多孔炭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6年

10 馬源;瀝青基多孔炭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控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797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8797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585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