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氨基單糖 納濾 物性調(diào)控 數(shù)學模型 納濾膜分離特性
【摘要】:氨基單糖是一類具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和藥用功能的甲殼素衍生物,氨基單糖的制備方法決定了其制備過程中會存在其前體氨基單糖殘留,納濾分離是一種潛在的高效分離純化氨基單糖的方法。為了探究氨基單糖的納濾分離效果和分離特性,本課題旨在研究不同物性條件對氨基葡萄糖鹽酸鹽(GAH)、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和氨基葡萄糖硫酸鹽(GAS)單一體系及混合體系的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為納濾分離小分子結(jié)構(gòu)類似物提供理論依據(jù),為納濾分離機理提供有益補充。首先,利用500 Da的負電荷有機納濾膜進行過濾分離,通過調(diào)節(jié)壓力為4-22 bar,GAH與GAS濃度分別為5-25g/L、NAG濃度為30-70g/L,溫度為15-35℃以及通過NaCl、MgCl2、MgSO4調(diào)控離子強度探究不同物性條件對三種單一氨基單糖體系的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4-22 bar范圍內(nèi),三種氨基單糖膜通量與壓力均成線性關系;隨壓力增加,GAH與NAG截留率先上升后下降;而由于電荷作用,GAS截留率隨壓力升高增大至48%。物料濃度不斷增加時,NAG截留率隨濃度增大而不斷減小至35%;GAH與GAS則隨濃度增大而分別增大至42%、49%。料液溫度由15℃升高至35℃時,三種氨基單糖膜通量不斷增大,有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但其截留率則隨操作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改變離子強度結(jié)果表明,由于Donnan效應,GAH與GAS截留率隨MgSO4加入而升高,MgCl2對GAH與GAS截留率影響最小。MgSO4的加入導致NAG截留率最高;相比于NaCl,MgCl2有利于NAG滲透,因此MgCl2的加入導致NAG截留率最低。其次,通過濃差極化、不可逆熱力學、立體位阻以及計算分子直徑模型對GAH與NAG、GAH與GAS以及GAS與NAG三種混合體系納濾分離過程進行表征,分析了納濾分離GAH與NAG、GAH與GAS以及GAS與NAG三種混合體系的分離特性。結(jié)果表明,在4-22 bar條件下,壓力對GAH分離因子影響不大,始終維持在1.2左右。GAH與NAG濃度比由1:14增大至1:2時,GAH分離因子由1.10增大至1.23,因此GAH濃度升高可擴大二者截留率差異。溫度由15℃升高至35℃時,GAH分離因子則由1.37降低至1.07,不利于GAH與NAG分離。同時GAH與NAG分子極性分別增大至3.74、5.94 Debye;計算分子直徑分別增大至0.62、0.68 nm,且二者計算分子直徑與溫度成指數(shù)關系,為納濾傳質(zhì)機理作了重要補充。此外,離子強度顯著影響GAH分離因子,MgSO4加入導致GAH分離因子降低至1.0。靜電排斥和Donnan平衡為GAH納濾傳質(zhì)機理;溶質(zhì)擴散為NAG納濾傳質(zhì)機理,并且實驗結(jié)果與數(shù)學模型相吻合,因此本文所用數(shù)學模型可應用于GAH與GAS混合溶液的納濾分離。對于GAH與GAS混合體系,MgSO4的加入導致GAH分離因子最高可達1.35,而MgCl2的加入使得此GAH分離因子低至1.05;且實驗結(jié)果與數(shù)學模型相吻合,因此本文所用數(shù)學模型可應用于GAH與GAS混合溶液的納濾分離。對于GAS與NAG混合體系,隨GAS濃度增大,NAG分離因子不斷增大;且模型擬合所得結(jié)果與實驗結(jié)果相一致,因此本文所用數(shù)學模型亦可應用于NAG與GAS混合溶液的納濾分離。結(jié)果表明通過物性調(diào)控可以擴大氨基單糖的納濾截留差異,為大規(guī)模氨基單糖的納濾分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關鍵詞】:氨基單糖 納濾 物性調(diào)控 數(shù)學模型 納濾膜分離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028.8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4
- 1.1 立題背景與意義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12-22
- 1.2.1 氨基單糖應用及生產(chǎn)12-15
- 1.2.2 氨基單糖的分離提取15-16
- 1.2.3 納濾分離技術概述16-18
- 1.2.4 納濾分離機理研究進展18-19
- 1.2.5 納濾技術在生產(chǎn)領域的應用19-22
- 1.3 研究目的意義與研究內(nèi)容22-24
- 1.3.1 研究目的及意義22
- 1.3.2 研究內(nèi)容22-23
- 1.3.3 技術路線23-24
- 第二章 單一氨基單糖體系的納濾分離特性研究24-44
- 2.1 引言24
- 2.2 實驗材料與方法24-29
- 2.2.1 實驗材料24
- 2.2.2 實驗儀器24-26
- 2.2.3 實驗方法26-29
- 2.3 結(jié)果與討論29-43
- 2.3.1 納濾膜基本性能測定29-33
- 2.3.2 壓力對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33-35
- 2.3.3 濃度對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35-37
- 2.3.4 溫度對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37-40
- 2.3.5 離子強度對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的影響40-43
- 2.4 本章小結(jié)43-44
- 第三章 混合體系氨基單糖的納濾分離機制探究44-64
- 3.1 引言44
- 3.2 實驗材料與方法44-46
- 3.2.1 實驗材料與儀器44
- 3.2.2 實驗方法44-46
- 3.3 納濾分離數(shù)學模型46-49
- 3.3.1 濃差極化模型46-47
- 3.3.2 不可逆熱力學模型47
- 3.3.3 計算分子直徑模型47-48
- 3.3.4 立體位阻模型48-49
- 3.4 結(jié)果與討論49-63
- 3.4.1 壓力對GAH與NAG混合溶液納濾分離性能的影響49-50
- 3.4.2 濃度比對GAH與NAG混合溶液納濾分離性能的影響50-53
- 3.4.3 溫度對GAH與NAG混合溶液納濾分離性能的影響53-57
- 3.4.4 離子強度對GAH與NAG混合溶液納濾分離性能的影響57-58
- 3.4.5 GAH與GAS混合體系對數(shù)學模型的適用性驗證58-61
- 3.4.6 NAG與GAS混合溶液對數(shù)學模型的適用性驗證61-63
- 3.5 本章小結(jié)63-64
-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展望64-66
- 4.1 主要結(jié)論64-65
- 4.2 創(chuàng)新點65
- 4.3 展望65-66
- 參考文獻66-73
- 致謝73-74
- 論文發(fā)表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禮琴;劉力;徐德生;;納濾在制藥及食品中的應用進展[J];中成藥;2008年08期
2 芮玉青;王薇;杜啟云;;納濾技術的應用進展及存在問題[J];工業(yè)水處理;2009年09期
3 侯亞惠;張洪林;李長波;馬會強;邱峰;佟皓;;納濾處理腈綸廢水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4 尚洪濤;;納濾過程原理綜述[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5 張顯球,張林生,呂錫武;納濾軟化除鹽效果的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4年06期
6 李衛(wèi)民;;礦泉水生產(chǎn)新工藝——納濾技術[J];飲料工業(yè);2008年04期
7 傅前君;;納濾處理含銅廢水的試驗和經(jīng)濟性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2期
8 張顯球;張林生;呂錫武;;面向染料清潔生產(chǎn)和染料廢水處理的納濾技術[J];水資源保護;2007年05期
9 樓民;俞三傳;高從X&;;納濾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08年01期
10 嚴濱;於錦鋒;吳發(fā)輝;林麗華;藍偉光;;納濾技術在制藥業(yè)廢堿回收中的應用研究[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顯球;張林生;呂錫武;;納濾去除水中的有害離子[A];中國化學會第七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葉冬柏;余國明;鄒守軍;;納濾技術在混酸再生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大會論文集(中)[C];2009年
3 溫勇;呂擁軍;劉震;;納濾技術在處理大觀霉素廢水中的應用[A];第4屆全國醫(yī)藥行業(yè)膜分離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侯立安;劉曉芳;;納濾水處理應用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A];2010年膜法市政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屠多難;;納濾技術在生物后處理工藝中的應用簡介[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6 曾杭成;張國亮;孟琴;章宏梓;;印染廢水深度處理中納濾和反滲透工藝的比較[A];2008年中國精細化工協(xié)會水處理化學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杭曉風;萬印華;陳向榮;;納濾技術分離谷氨酸和鹽混合液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宋金玲;李哲超;蘇保衛(wèi);;二級納濾海水淡化的試驗研究[A];全國苦咸水淡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賀延芳;納濾技術,讓水資源的明天更美好[N];中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報;2010年
2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中國膜工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新加坡三達Suntar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 藍偉光;用納濾技術讓百姓喝上“放心水”[N];中國化工報;2012年
3 于莘明;多元 營造 優(yōu)質(zhì)水[N];科技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趙曉;用納濾法變河水為飲用水[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畢飛;飲用水納濾深度處理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與工程示范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陳健華;膜—生物反應器及納濾強化去除污水內(nèi)分泌干擾物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3 張智燁;沼液生物基濾料與膜濃縮一體化處理技術與工藝[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叢鑫;高濃度鹽水的納濾濃縮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甘振東;超濾預處理及鈣離子對納濾工藝效能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孫玉寬;電催化耦合納濾處理有機廢水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4 冷婧;EDTA絡合—納濾技術處理含銅、鎘、鉛模擬土壤酸性瀝出液的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溫潛;納濾方法濃縮木質(zhì)纖維素酶解糖液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6 游亞杰;納濾濃縮富集稀土母液沉淀上清液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7 李英杰;納濾在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浸出液回收稀土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8 張勝男;氨基單糖納濾分離特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9 時浩;納濾對中藥有效成分的適用性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10 康為清;納濾法應用于鹽湖鹵水鎂鋰分離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青海鹽湖研究所);2014年
,本文編號:824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82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