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工論文 >

聚羧酸減水劑對再生石膏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21:37

  本文關(guān)鍵詞:聚羧酸減水劑對再生石膏性能的影響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再生石膏 聚羧酸減水劑 標稠需水量 凝結(jié)時間 強度


【摘要】:對比研究了聚羧酸減水劑(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PCS)對原生與再生石膏性能的影響,并通過SEM、粒徑分析對其作用機理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PCS對再生石膏與原生石膏性能影響差異顯著,相同摻量下,PCS對再生石膏具有更強的減水能力;隨PCS摻量增加,原生石膏凝結(jié)時間延長,而再生石膏的凝結(jié)時間卻呈先縮短后延長的趨勢;原生石膏2h強度與干強分別在0.12%、0.15%摻量下達到峰值,之后強度降低;而隨PCS摻量的增加,再生石膏強度不斷增加,在摻量0.20%內(nèi),并無再生石膏最佳的PCS摻量。分析表明,再生石膏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小的粒徑是導致PCS對其產(chǎn)生較好減水效果的主要因素,隨PCS摻量的增加,再生石膏硬化體致密度增加、晶體搭接更緊密,因此其強度大幅提高。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重慶建大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關(guān)鍵詞】再生石膏 聚羧酸減水劑 標稠需水量 凝結(jié)時間 強度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872160)
【分類號】:TQ177.3
【正文快照】: 1引言再生石膏是指原生石膏制成半水石膏后再水化得到的二水石膏。理論上石膏可以循環(huán)利用,然而目前為止,廢棄石膏的重新利用量十分有限[1-5]。隨著石膏礦資源不斷減少,對廢棄建筑石膏的再利用將越來越重要。鑒于此,已有多位學者對再生石膏做了研究。李志新等人從相組成、熱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志新;彭家惠;趙海鑫;趙敏;任利納;朱登玲;;再生石膏相組成、熱性能及微觀形貌變化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4年02期

2 周科利;劉瑾;李真;;含短側(cè)基低分子量聚羧酸系減水劑的合成與作用機理探討[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3 黃洪財;馬保國;邢偉宏;張琴;;不同類型減水劑對建筑石膏性能影響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2期

4 彭家惠;瞿金東;張建新;陳明鳳;吳徹平;;聚羧酸系減水劑在石膏顆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分散機理[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彭家惠;操雪榮;瞿金東;張建新;謝厚禮;;減水劑對建筑石膏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6年02期

6 孫家瑛;;廢石膏路基回填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安全性評價[J];粉煤灰;2006年01期

7 瞿金東,彭家惠,吳莉,張建新;建筑石膏外加劑研究進展[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8 楊新亞,牟善彬,潘江;提高再生石膏性能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9 張高科,謝毅,朱瀛波,牟善彬;減水劑對石膏微觀結(jié)構(gòu)及性能的影響[J];非金屬礦;2003年05期

10 朱曉莉;陶瓷廢模石膏代替部分天然石膏生產(chǎn)水泥的試驗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1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田亞坡;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在水泥和輔助性膠凝材料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靜冉;彭家惠;彭志輝;趙敏;孫慧;;水分對模具石膏性能及微觀結(jié)構(gòu)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6年03期

2 邱星星;彭家惠;李志新;趙敏;戎延團;;聚羧酸減水劑對再生石膏性能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6年03期

3 張凡凡;胡兆平;劉鵬;陳超;;減水劑對硝基β磷石膏性能影響的研究[J];廣東化工;2016年08期

4 段正洋;李建錫;鄭書瑞;韓偉明;耿慶鈺;郭惠斌;;減水劑對α半水磷石膏性能影響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6年01期

5 李志新;彭家惠;趙敏;戎延團;趙海鑫;朱登玲;;磷再生石膏、脫硫再生石膏熱性能與力學性能的變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12期

6 李志新;彭家惠;邱星星;趙敏;葛靜冉;;CA緩凝劑對再生石膏性能的影響及其機理[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5年06期

7 莊林林;王凌云;丁明;張繼黎;;半水磷石膏粒徑對砌塊顯微組織和強度的影響[J];安徽化工;2015年05期

8 李志新;彭家惠;戎延團;邱星星;趙海鑫;;再生石膏水化過程、強度及耐水性的變化研究[J];非金屬礦;2015年05期

9 龔雁;常安;王秀慶;毛明富;劉士榮;;聚羧酸系減水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應(yīng)用化工;2015年08期

10 辛迪;安轉(zhuǎn)轉(zhuǎn);胡學一;夏詠梅;徐澤躍;徐建華;許小靜;;部分水解的聚醋酸乙烯酯對β-H模具性能的改善[J];硅酸鹽通報;2015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廖煒;保坍增強型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劑BTC-3應(yīng)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5年

2 代柱端;減水劑對不同膠凝材料的吸附及流變性調(diào)控機理[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尚燕;繆昌文;劉加平;冉千平;;石膏對新型聚羧酸系超塑化劑在水泥表面吸附行為的影響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04期

2 莫祥銀;景穎杰;鄧敏;許仲梓;唐明述;;聚羧酸鹽系高性能減水劑研究進展及評述[J];混凝土;2009年03期

3 馬保國;張慢;譚洪波;李亮;;聚羧酸減水劑側(cè)鏈密度對水泥早期水化特性的影響[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6期

4 房滿滿;西曉林;林東;殷素紅;文梓蕓;;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的研究現(xiàn)狀和應(yīng)用前景[J];材料導報;2008年03期

5 韓利華;張學麗;封孝信;康舉;;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的研究進展及發(fā)展現(xiàn)狀[J];混凝土;2008年02期

6 李真;劉瑾;周家勇;張志滿;;水溶性聚丙烯酸類高效減水劑的合成及表征[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02期

7 孫家瑛;;廢石膏路基回填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安全性評價[J];粉煤灰;2006年01期

8 楊新亞,牟善彬,潘江;提高再生石膏性能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9 彭家惠,張建新,陳明鳳,瞿金東;減水劑對建筑石膏的助磨作用和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03年04期

10 彭家惠,張建新,陳明鳳,萬體智;石膏減水劑作用機理研究[J];硅酸鹽學報;2003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季亞軍;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表征及其與膠凝組分的相互作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郭惠玲;聚丙烯酸系高效減水劑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錦崗;楊建軍;吳慶云;張建安;吳明元;;聚羧酸減水劑大單體的合成方法[J];商品混凝土;2011年07期

2 馬保國;胡家兵;譚洪波;;兩種醚類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和應(yīng)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5期

3 王景華;賈吉堂;張明;張培林;王惠忠;;減縮型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8期

4 付強善;王小兵;熊磊;蔣長清;;低標號混凝土用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與應(yīng)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9期

5 劉娟紅;高霞;紀洪廣;;無機鹽對硫酸鹽與聚羧酸減水劑相互作用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6 李順;李安;溫永向;王勝年;;聚羧酸減水劑防腐技術(shù)研究[J];水運工程;2014年05期

7 馬保國;譚洪波;潘偉;李亮;;聚羧酸減水劑的兩親匹配[J];化工進展;2007年12期

8 黃雪紅;林埔;鄭木霞;翁荔丹;陳震;;聚羧酸減水劑在水泥水化過程中的微觀表現(xiàn)[J];廣州化學;2008年01期

9 楊斌;;聚羧酸減水劑機理及應(yīng)用[J];廣西質(zhì)量監(jiān)督導報;2010年06期

10 雷西萍;;聚羧酸減水劑對礦渣水泥性能影響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妮;韋江雄;余其俊;馬天從;鄭建;吳永斌;;一種減縮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制[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三屆學術(shù)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yīng)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于連林;蔡慶杰;范雷;周立明;;含有磷酸官能團的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yīng)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3 王友奎;趙帆;李綿貴;楊燦;;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及在混凝土中的應(yīng)用[A];中國混凝土進展2010[C];2010年

4 劉方;何唯平;;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與應(yīng)用性能研究[A];第十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yīng)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順;;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對水泥水化過程的影響[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季亞軍;韋江雄;余其俊;;聚羧酸減水劑在不同膠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陳國忠;宋樹貴;沈建新;;聚羧酸減水劑生產(chǎn)工藝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應(yīng)用[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yīng)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鄭飛龍;方云輝;陳小路;蘭自棟;蔣卓君;柯余良;于飛宇;林添興;;氧化還原引發(fā)體系醚類聚羧酸減水劑合成[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yīng)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王太山;溫宏平;呂長亮;宋家樂;;一種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yīng)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王自衛(wèi);裴繼凱;趙婷婷;曹永旺;李軍平;王正波;任建國;;防霉變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劑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應(yīng)用新進展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雅琪;后高鐵時代 聚羧酸減水劑企業(yè)何去何從?[N];中國建材報;2012年

2 曉強;武漢格瑞林建設(shè)年產(chǎn)30萬噸聚羧酸減水劑項目[N];中國建材報;2010年

3 可心;湖北統(tǒng)領(lǐng)科技集團年產(chǎn)二千噸聚羧酸減水劑母液合成生產(chǎn)線投產(chǎn)[N];中國建材報;2011年

4 北京東方新綠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黎思幸;封端醚型系列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N];中國建材報;2011年

5 曉軒;“新型聚羧酸減水劑綠色制造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yīng)用”項目通過鑒定[N];中國建材報;2014年

6 劉江寧 李軍業(yè);聚羧酸減水劑在南水北調(diào)工程中的應(yīng)用[N];中國建材報;2007年

7 遼寧科隆化工實業(yè)有限公司 姜艷 金鳳龍 劉鑫;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單體的合成及其應(yīng)用[N];中國建材報;2009年

8 程超;中建商混公司外加劑廠科技創(chuàng)效200萬元[N];中國建材報;2009年

9 證券時報記者 建業(yè);傳化股份 擬在杭州設(shè)立合資公司[N];證券時報;2010年

10 程超 王愛武;中建三局商品砼公司外加劑廠成功生產(chǎn)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N];中國建材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譚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與應(yīng)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2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減水劑合成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劉治華;不同羧基密度與功能基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4 王林;粘土礦物對聚羧酸減水劑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楠;硫酸鹽對聚羧酸減水劑吸附—分散行為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2 胡倩文;粘土對聚羧酸減水劑的分散性能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3 余文志;RAFT法合成聚羧酸減水劑及分子量參數(shù)對其應(yīng)用性能影響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隗功驍;超早強聚羧酸減水劑對預制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北京建筑大學;2015年

5 劉斌;含泥量對摻聚羧酸減水劑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6 劉磊;低分子量聚羧酸鹽粘土抑制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7 王林龍;抑制粘土對聚羧酸減水劑負效應(yīng)的添加劑及其作用機理[D];重慶大學;2015年

8 鮮芳燕;氰基及酯基改性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9 徐慶濤;功能型聚羧酸減水劑的合成及其表征[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10 陳妍;蔗糖酯基大分子衍生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939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7939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bd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