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期擾動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硬化期擾動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
【摘要】:采用振動臺提供擾動,以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和損傷度作為評價指標,研究了受擾齡期和擾動時間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貫入阻力值為10.7~14.8MPa時的擾動對混凝土強度影響最為顯著,其最大抗壓強度損失率達到25%以上,最大抗折強度損失率則超過30%.臨近初凝和終凝時的擾動對混凝土影響較小,平均強度損失率在10%左右.擾動時間的延長對抗壓強度影響不大,對抗折強度影響比較顯著.擾動時間小于30min時,抗折強度降低較為平緩,平均強度損失率在10%左右;擾動時間為40 min時,平均抗折強度損失率超過30%.貫入阻力值為10.7~14.8MPa,擾動時間為30min時,受擾混凝土損傷隨齡期加劇,損傷演化值超過5%;擾動時間為40min時,由于初始損傷較大,未出現(xiàn)損傷隨齡期加劇的現(xiàn)象.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河北省重型裝備與大型結(jié)構(gòu)力學可靠性重點實驗室;國家電投寧晉熱電有限公司;
【關(guān)鍵詞】: 混凝土 擾動 強度 損傷度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78477) 河北省高等學?茖W技術(shù)研究項目(QN2015250)
【分類號】:TU528
【正文快照】: 混凝土材料由骨料、水泥基體和界面過渡區(qū)(ITZ)這3部分組成,為典型的非均質(zhì)材料,其強度主要取決于界面過渡區(qū)的黏結(jié)強度[1].實際工程中,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性能除了與原材料的多樣性、本身構(gòu)造的復雜性有關(guān),還極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建設質(zhì)量[2].在混凝土施工的諸多程序中,混凝土澆筑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瑞蘭;高占云;;不同摻量粉煤灰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1年18期
2 孟麗巖;蓋遵彬;尹曉黎;;使用年限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影響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13年05期
3 馮晴;鄧鴻飛;王建倉;;高溫地下工程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4 鄭建洪;林東;西曉林;;高溫對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J];廣東建材;2011年09期
5 王迎飛;黃雁飛;周麗美;;高強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及其相關(guān)性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6 馬莉;彭剛;;水飽和混凝土力學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災害與防治工程;2009年01期
7 余志武,丁發(fā)興,羅建平;高溫后不同類型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5年05期
8 舒朗;盧忠遠;嚴云;喬歡歡;安金鵬;;利用粉煤灰級配提高混凝土力學性能[J];煤炭學報;2008年08期
9 劉鋒;黃海濱;夏曉舟;李麗娟;鐘根全;郭永昌;;再生塑料改性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及數(shù)值模擬[J];建筑材料學報;2011年02期
10 王愛軍;;高溫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影響的試驗分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志佳;趙賀云;邵利利;盧晉波;劉紅彬;彭瑞東;;高溫下混凝土力學性能實驗中的變形測試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張宇峰;吉伯海;彭昌憲;;混凝土水化反應材料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李麗娟;黃海濱;劉鋒;;再生塑料顆粒改性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4 胡曉波;龍亭;陶新明;侯曉燕;劉芬;肖柏軍;;模擬酸雨條件下C50混凝土力學性能變化的試驗分析[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麗娟;黃海濱;劉鋒;;再生塑料顆粒改性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6 胡曉波;龍亭;陶新明;侯曉燕;劉芬;肖柏軍;;模擬酸雨條件下C50混凝土力學性能變化的試驗分析[A];“發(fā)展綠色技術(shù),,建設節(jié)約結(jié)構(gòu)”——第十四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寧建國;盧靜涵;;鋼筋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孫洋;刁波;;凍融與化學物質(zhì)腐蝕環(huán)境下混凝土力學性能退化的試驗研究[A];第17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年
9 牛紹仁;李立仁;;特細砂及JK高強混凝土力學性能[A];混凝土結(jié)構(gòu)基本理論及應用第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第一卷)[C];1990年
10 田耀剛;丁慶軍;王發(fā)洲;胡曙光;;高強次輕混凝土力學性能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韜;沖擊荷載作用下重晶石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2 黃振;納米混凝土力學性能及耐久性研究[D];沈陽大學;2016年
3 李向輝;基于高地溫隧洞襯砌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6年
4 蔣立浩;高溫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上海理工大學;2011年
5 欒海洋;不同尺度酸雨環(huán)境下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6 姬鴻云;低溫下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7 王曉麗;杜拉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及早期裂縫的分形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張仕進;電液壓脈沖強極性活化水提高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9 李凌云;高壓水荷載下井壁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博;高性能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37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73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