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工論文 >

電鑄Cu-SiC復合電極的制備及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01:17

  本文關鍵詞:電鑄Cu-SiC復合電極的制備及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氧化鑭 電鑄 銅-碳化硅復合材料 相對電極損耗


【摘要】:電火花加工是利用正負極間形成瞬時火花放電通道產(chǎn)生高溫去除多余材料的非傳統(tǒng)加工方法,該方法能夠獲得所需要的尺寸和表面質量。在電火花加工過程中,工具電極的材料和制備方式一直是影響電火花加工質量的關鍵指標,作為電火花的工具電極材料,應具有較高的熔點、優(yōu)良的導電性能,以及在電火花加工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耐電蝕性。為了提高電火花加工工具電極的抗電蝕性,本文選用稀土La2O3作為電鑄基液添加劑來制備Cu-SiC復合電極材料,以燒結釹鐵硼永磁體作為工件材料進行電火花加工實驗。主要研究和結果如下所示:1.在分析復合電鑄理論的基礎上,規(guī)劃出電鑄Cu-SiC復合材料的工藝路線,以鑄層表面粗糙度Ra為指標,首先設計一組正交試驗來確定電鑄Cu-SiC復合材料的鑄液配方和最佳工藝參數(shù),最終確定電鑄液組成和工藝條件為:CuSO4?5H2O 200 g/L,H2SO420 g/L,H3BO3 20 g/L,NaCl 80 mg/L,SiC 35 g/L,溫度30℃,電流密度4A/dm2。2.在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的條件下,向電鑄液中分別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La2O3作為電鑄基液添加劑,詳細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鑭添加量對復合鑄層表面形貌、硬度、耐蝕性的影響,以及SiC微粒在復合鑄層中的分布和沉積量。結果表明:向鑄液中添加適量的氧化鑭時,電鑄所得Cu-SiC復合材料中SiC均勻性較好,電鑄Cu-SiC復合材料中的SiC顆;緹o團聚,提高了Cu-SiC復合材料的表面質量和耐蝕性,促進了銅離子和碳化硅共沉積,當La2O3添加量為1.5 g/L時,復合材料的顯微硬度比未添加稀土氧化鑭時提高了27%。3.進行電火花加工實驗,實驗表明,向鑄液中添加適量氧化鑭得到的復合電極材料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電蝕性。當La2O3添加量為1.5 g/L時,電極相對質量損耗最低,為5.7%。研究結果表明,向電鑄基液中添加稀土氧化鑭電鑄Cu SiC復合電極的方法是有效的,最終提高了復合電極材料的性能,降低了工具電極的相對質量損耗。
【關鍵詞】:氧化鑭 電鑄 銅-碳化硅復合材料 相對電極損耗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5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21
  • 1.1 課題的來源和研究意義9-10
  • 1.1.1 研究課題的來源9
  • 1.1.2 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9-10
  • 1.2 電火花工具電極的材料10-11
  • 1.2.1 普通電火花工具電極材料10
  • 1.2.2 電火花表面改性電極材料10-11
  • 1.2.3 微細電極材料11
  • 1.3 電火花工具電極的常用制備方法11-15
  • 1.3.1 車削加工法11-12
  • 1.3.2 激光燒結法12
  • 1.3.3 粉末冶金法12-13
  • 1.3.4 LIGA技術13-14
  • 1.3.5 電鑄法14-15
  • 1.4 電鑄技術的研究和發(fā)展現(xiàn)狀15-18
  • 1.4.1 電鑄技術的原理15
  • 1.4.2 電鑄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15-16
  • 1.4.3 電鑄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16-18
  • 1.5 RE在電鑄技術中的運用與發(fā)展18-20
  • 1.6 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20-21
  • 第二章 復合電沉積技術和電火花加工21-30
  • 2.1 電沉積的基本過程21-22
  • 2.2 陰極極化理論22
  • 2.3 電結晶過程22-23
  • 2.4 電鑄沉積量的計算23
  • 2.5 復合電沉積的理論模型分析23-26
  • 2.5.1 Guglielmi模型23-25
  • 2.5.2 MTM模型25-26
  • 2.5.3 其他模型26
  • 2.6 電火花加工及其工具電極損耗26-29
  • 2.6.1 電火花加工的原理和設備26-28
  • 2.6.2 電火花加工的特點28
  • 2.6.3 影響工具電極抗電蝕性的因素28
  • 2.6.4 工具電極的損耗指標28-29
  • 2.7 本章小結29-30
  • 第三章 復合鑄層的制備過程和檢測內(nèi)容30-40
  • 3.1 電鑄Cu SiC復合材料的工藝路線30
  • 3.2 電鑄實驗裝置的設計30-32
  • 3.3 電鑄兩極材料及鑄液成分的確定32-35
  • 3.3.1 兩極材料的選擇32-33
  • 3.3.2 鑄液成分和含量的確定33-34
  • 3.3.3 鑄液固體增強相的選擇34-35
  • 3.3.4 鑄液添加劑的選擇35
  • 3.4 正交試驗確定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35-36
  • 3.5 試樣性能表征內(nèi)容和檢測方法36-39
  • 3.5.1 復合鑄層中SiC沉積量的測量和復合鑄層中SiC分布的表征36
  • 3.5.2 復合鑄層的顯微組織分析36-37
  • 3.5.3 復合鑄層的表面形貌表征37
  • 3.5.4 復合鑄層的硬度測試37-38
  • 3.5.5 復合鑄層的表面粗糙度測量38
  • 3.5.6 復合鑄層的耐蝕性測定38-39
  • 3.6 本章小結39-40
  • 第四章 添加氧化鑭電鑄Cu-SiC復合材料的實驗研究40-46
  • 4.1 氧化鑭對電鑄Cu-SiC復合材料微觀形貌的影響40-41
  • 4.2 氧化鑭對電鑄Cu-SiC復合材料中SiC分布的影響41-42
  • 4.3 氧化鑭對電鑄Cu-SiC復合材料中SiC沉積量的影響42-43
  • 4.4 氧化鑭對電鑄Cu-SiC復合材料顯微硬度的影響43-44
  • 4.5 氧化鑭對電鑄Cu-SiC復合材料耐蝕性的影響44-45
  • 4.6 本章小結45-46
  • 第五章 添加氧化鑭電鑄Cu-SiC工具電極的EDM試驗研究46-54
  • 5.1 前言46
  • 5.2 電火花加工試驗46-49
  • 5.2.1 工具電極的制取46-47
  • 5.2.2 電火花加工機床47
  • 5.2.3 相關計算47-48
  • 5.2.4 加工過程48-49
  • 5.3 電火花加工實驗結果與分析49-53
  • 5.3.1 工件去除率分析49-50
  • 5.3.2 電極相對損耗分析50-51
  • 5.3.3 加工后電極的表面形貌51-52
  • 5.3.4 工件表面形貌表征52-53
  • 5.4 Cu-SiC復合電極電蝕原理53
  • 5.5 本章小結53-54
  • 第六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54-56
  • 6.1 研究總結54
  • 6.2 展望和不足54-56
  • 致謝56-57
  • 參考文獻57-60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0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亞州;電鑄Cu-SiC復合電極的制備及實驗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5465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5465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2f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