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鐵和石墨烯復合氧化鐵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氧化鐵和石墨烯復合氧化鐵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鋰離子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好的特點,在能量儲存設備和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氧化鐵作為負極材料由于成本低、理論容量高和綠色環(huán)保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氧化鐵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會發(fā)生劇烈的變化,從而使電化學性能遭到破壞。此外,氧化鐵較差的導電性也損害了電池容量。 針對上述問題,本論文采用溶劑熱法、水熱法和軟模板法制備不同形貌氧化鐵,并研究氧化鐵的形貌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利用氧化石墨制備石墨烯與氧化鐵的復合材料,系統(tǒng)地研究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以氯化鐵為原料,尿素為反應添加劑,采用溶劑熱法制備氧化鐵顆粒。研究表明:尿素含量和水熱溫度均會影響產(chǎn)物的形貌與結構,并進一步影響鋰離子電池性能。當氯化鐵和尿素物質的量比為1:2時,所制備氧化鐵顆粒尺寸為0.35~0.5μm,且分布均勻、結晶性好。 2)以氯化鐵和硫酸鈉為原料,采用水熱法制備花形氧化鐵,初步分析形成機理,并研究其電化學性能。研究表明:當硫酸鈉與氯化鐵的物質的量比為1:1時,在140℃水熱反應16h所得氧化鐵具有尺寸為3~4.5μm的花形形貌。該花形氧化鐵恒流充放電30次后比容量為497.3mAh/g。 3)以氯化鐵為原料,通過軟模板法制備納米球形氧化鐵,進而研究其電化學性能。研究表明:丙三醇和水的體積比為1:3時,所制備的球形氧化鐵尺寸小、分布均勻,結晶性好。該球形氧化鐵恒流充放電30次后比容量為533.6mAh/g。 4)將氧化石墨與上述三種氧化鐵的前驅體復合,通過退火工藝制備石墨烯與氧化鐵的復合材料,并研究其電化學性能。研究表明:與沒有復合石墨烯的氧化鐵相比,石墨烯與氧化鐵復合材料的比容量、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均有較大提高。其中,石墨烯與球形氧化鐵的復合材料在恒流充放電30次后比容量高達657.2mAh/g,比容量提高了23.2%。
【關鍵詞】:氧化鐵 石墨烯 鋰離子電池 比容量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Q138.11;TM9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7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三氧化二鐵材料的研究進展12-20
- 1.2.1 不同形貌三氧化二鐵的制備方法12-18
- 1.2.2 三氧化二鐵的鋰離子電池性能研究18-20
- 1.3 石墨烯與氧化鐵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20-24
- 1.3.1 石墨烯與氧化鐵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21-23
- 1.3.2 氧化鐵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鋰離子電池性能研究23-24
- 1.4 本論文的提出及意義24-25
- 1.5 本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25-27
- 第二章 實驗方法27-36
- 2.1 材料的表征與測試方法27-30
- 2.1.1 X 射線衍射27
- 2.1.2 掃描電子顯微鏡27-28
- 2.1.3 光電子能譜28-29
- 2.1.4 鋰離子電池循環(huán)伏安曲線和交流阻抗測試29-30
- 2.1.5 鋰離子電池恒流充放電和倍率性能測試30
- 2.2 實驗所用原料與設備30-32
- 2.3 氧化鐵及其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32-33
- 2.3.1 溶劑熱法制備氧化鐵32
- 2.3.2 水熱法制備氧化鐵32-33
- 2.3.3 軟模板法制備氧化鐵33
- 2.4 石墨烯與氧化鐵復合材料的制備33-34
- 2.5 電池的封裝34-36
- 第三章 氧化鐵的可控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36-61
- 3.1 影響氧化鐵顆粒合成和形貌的主要因素36-41
- 3.1.1 氧化鐵納米顆粒的形貌和成分的表征36-37
- 3.1.2 尿素含量的影響37-39
- 3.1.3 溶劑熱反應溫度的影響39-41
- 3.2 影響花形氧化鐵合成和形貌的主要因素41-46
- 3.2.1 花形氧化鐵的合成和成分表征41-42
- 3.2.2 無水 Na_2SO_4的含量42-44
- 3.2.3 水熱反應溫度的影響44-46
- 3.3 影響球形氧化鐵合成和形貌的主要因素46-51
- 3.3.1 球形氧化鐵的形貌和成分表征46-48
- 3.3.2 丙三醇的含量48-49
- 3.3.3 反應溫度的影響49-51
- 3.4 不同形貌氧化鐵電化學性能的研究51-60
- 3.4.1 氧化鐵顆粒的電化學性能51-54
- 3.4.2 花形氧化鐵的電化學性能54-57
- 3.4.3 球形氧化鐵的電化學性能57-60
- 3.5 本章小結60-61
- 第四章 石墨烯與氧化鐵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61-70
- 4.1 石墨烯與氧化鐵顆粒的復合材料結構表征及其性能研究61-63
- 4.1.1 石墨烯與氧化鐵顆粒復合材料的形貌和尺寸61-62
- 4.1.2 石墨烯與氧化鐵顆粒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62-63
- 4.2 石墨烯與花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結構表征及其性能研究63-66
- 4.2.1 石墨烯與花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形貌和尺寸63-64
- 4.2.2 石墨烯與花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64-66
- 4.3 石墨烯與球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結構表征及其性能研究66-68
- 4.3.1 石墨烯與球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形貌尺寸66-67
- 4.3.2 石墨烯與球形氧化鐵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67-68
- 4.4 本章小結68-70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70-71
- 致謝71-72
- 參考文獻72-77
- 攻碩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澍;王瑋;王康麗;蔣凱;程時杰;;石墨烯在化學儲能中的研究進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4年02期
2 江浩;楊繼濤;胡國新;黃浩;;Fe_3O_4催化纖維素水熱法制備Fe_2O_3/碳納米復合材料[J];表面技術;2014年04期
3 Xinning Luan;Ying Wang;;Thermal Annealing and Graphene Modification of Exfoliated Hydrogen Titanate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Lithium-ion Intercalation Properti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09期
4 曹輝;蔣永善;馬井雨;蔣寧;蔣永樂;;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研究[J];電池工業(yè);2014年03期
5 黃承煥;涂飛躍;覃事彪;周有元;;石墨烯/金屬氧化物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4年17期
6 關磊;王瑩;;新型石墨烯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9期
7 聞雷;宋仁升;石穎;李峰;成會明;;炭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及前景[J];科學通報;2013年31期
8 王進;展亮亮;許娟;陳智棟;曹劍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SnO_2-Gn-C三元復合物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J];常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9 周國江;劉紅斌;劉麗來;邢善超;杜新偉;;PVP輔助水熱法制備Fe_2O_3/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J];黑龍江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10 李健;官亦標;傅凱;蘇岳鋒;包麗穎;吳鋒;;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在儲能電池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1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倩琰;宰建陶;肖映林;李波;錢雪峰;;SnO_2納米花陣列/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鋰電性能研究[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廉鎖原;無機材料的乙醇溶劑熱合成及應用[D];蘇州大學;2013年
2 黃青武;氧化物/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可控合成及其氣敏與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梁秀娟;外電場輔助沉淀法合成納米氧化鋅顆粒及其應用于潤滑劑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婁世云;石墨烯/Ⅱ-Ⅵ族半導體納米晶復合物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5 馬德崇;半金屬鉍微納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李娜;高功率柔性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7 姜煒;鉭基復合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質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8 蔣永;石墨烯負載過渡金屬氧化物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9 李紅;α-Fe_2O_3基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降解甲苯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10 郇偉偉;摻雜納米Fe_3O_4標記~(99)Tc~m生物顯像及負載絲裂霉素C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苗苗;氧化鐵及其復合半導體材料的制備、表征與性質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3年
2 斯拉瓦;高倍率鋰離子電池一氧化硅/石墨烯負極材料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張承;納米ZnFe_2O_4粒子及其復合材料的合成與結構和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徐振亞;CdS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生長及光學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3年
5 吳際良;微波法合成含鉍納米材料及其表征[D];武漢工程大學;2010年
6 朱有啟;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D];鄭州輕工業(yè)學院;2012年
7 余羚;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及其鋰離子電池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董虹;沉淀法制備FePO_4·2H_2O及在LiFePO_4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張倩;鋰離子電池石墨烯基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肖瑋;鋰離子電池Fe_2O_3/石墨烯復合負極材料的水熱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氧化鐵和石墨烯復合氧化鐵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9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50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