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萘酰亞胺膜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
【圖文】:
Selectivities(α)P(O2)P(N2)P(CO2)P(CH4)α(O2/N2)α(CO2/CH4)NTDA-DMMDA/TIMDA(9∶1)7.161.4437.21.084.9731.7NTDA-DMMDA/TIMDA(8∶2)11.12.58712.354.3130.2NTDA-DIMDA19.2.4.551123.834.2229.2NTDA-DIMDA/TIMDA(9∶1)22.35.331144.444.1825.7NTDA-DIMDA/TIMDA(8∶2)24.96.411517.213.9120.9a.Pispermeabilitycoefficient;units:1Barrer=10-10cm3[STP]·cm·cm-2·s-1·cm·Hg-1.為了直觀的研究聚萘酰亞胺的氣體分離性能,圖2及圖3分別為這些聚合物對O2/N2及CO2/CH4氣體的分離性能與Robeson上限線進行的比較。聚合物的氣體分離數(shù)據(jù)在圖中越是靠近Robeson上限線,說明它們的氣體分離性能越好。如圖2所示,盡管制備的聚萘酰亞胺氣體分離數(shù)據(jù)均在O2/N2的Robeson上限線之下,但是整體上要好于6FDA-DIMDA,尤其是遠遠優(yōu)于Matrimid5218。在圖3中,聚萘酰亞胺對CO2/CH4氣體分離表現(xiàn)整體上也好于Matrimid5218,尤其是NTDA-DIMDA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位于1991Robeson上限線上。這表明C—N鍵鄰位含脂肪取代基的聚萘酰亞胺具有良好的氣體分離性能,在天然氣純化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圖2聚萘酰亞胺與O2/N2的Robeson上限線對比圖[3,21]Fig.2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onofO2/N2selectivityvs.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圖3聚萘酰亞胺與CO2/CH4的Robeson上限線對比圖[3,21]Fig.3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ionofCO2/CH4selectivityvs.C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3結論本文利用鄰位含?
ectivities(α)P(O2)P(N2)P(CO2)P(CH4)α(O2/N2)α(CO2/CH4)NTDA-DMMDA/TIMDA(9∶1)7.161.4437.21.084.9731.7NTDA-DMMDA/TIMDA(8∶2)11.12.58712.354.3130.2NTDA-DIMDA19.2.4.551123.834.2229.2NTDA-DIMDA/TIMDA(9∶1)22.35.331144.444.1825.7NTDA-DIMDA/TIMDA(8∶2)24.96.411517.213.9120.9a.Pispermeabilitycoefficient;units:1Barrer=10-10cm3[STP]·cm·cm-2·s-1·cm·Hg-1.為了直觀的研究聚萘酰亞胺的氣體分離性能,圖2及圖3分別為這些聚合物對O2/N2及CO2/CH4氣體的分離性能與Robeson上限線進行的比較。聚合物的氣體分離數(shù)據(jù)在圖中越是靠近Robeson上限線,說明它們的氣體分離性能越好。如圖2所示,盡管制備的聚萘酰亞胺氣體分離數(shù)據(jù)均在O2/N2的Robeson上限線之下,但是整體上要好于6FDA-DIMDA,尤其是遠遠優(yōu)于Matrimid5218。在圖3中,聚萘酰亞胺對CO2/CH4氣體分離表現(xiàn)整體上也好于Matrimid5218,尤其是NTDA-DIMDA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位于1991Robeson上限線上。這表明C—N鍵鄰位含脂肪取代基的聚萘酰亞胺具有良好的氣體分離性能,在天然氣純化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圖2聚萘酰亞胺與O2/N2的Robeson上限線對比圖[3,21]Fig.2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onofO2/N2selectivityvs.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圖3聚萘酰亞胺與CO2/CH4的Robeson上限線對比圖[3,21]Fig.3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ionofCO2/CH4selectivityvs.C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3結論本文利用鄰位含脂肪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梅;劉有智;申紅艷;;氣體分離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J];化工中間體;2011年04期
2 ;《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出版發(fā)行[J];深冷技術;1981年02期
3 ;《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發(fā)行征購[J];深冷技術;1982年03期
4 王學松;;膜法氣體分離及其發(fā)展(二)[J];遼寧化工;1985年03期
5 王愛勤;;《氣體分離與凈化》雜志創(chuàng)刊[J];膜科學與技術;1987年02期
6 唐文俊;;用于氣體分離的綜合裝置[J];低溫與特氣;1988年04期
7 王莉君;;氣體分離方法的種類與特征[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1年S1期
8 ;適用于氧和氮氣體分離的新碳素膜[J];現(xiàn)代化工;2000年02期
9 李健;利用舊φ500合成塔外筒改成氣體分離裝置[J];小氮肥;2000年02期
10 ;氣體分離設備科技信息網(wǎng)第十二次大會在丹陽召開[J];深冷技術;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誠;孔瑛;盧福偉;;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纖維素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15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預印集[C];2010年
2 程新華;曾昌鳳;張利雄;徐南平;;新型氣體分離炭膜[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呼立紅;王同華;張兵;王震;丁孟賢;;聚醚酰亞胺基低溫熱解膜的氣體分離性能[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姚日遠;;氣體分離裝置的技術改造[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佟輝;翟磊;楊士勇;范琳;;含氟苯側基型聚酰亞胺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L:高性能樹脂[C];2013年
6 莊勝強;;江蘇省氣體分離與液化的現(xiàn)狀及展望[A];江蘇省制冷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曹魯杰;林貽超;閆秋菊;孔春龍;陳亮;;金屬有機骨架CAU-1膜材料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魏璽群;陳健;;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A];第五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9 劉慶嶺;王同華;王楠;梁長海;劉詩麗;曹義鳴;邱介山;;炭膜的功能化及其在氣體分離上的應用[A];第三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黃冬蘭;王金渠;賀高紅;張秀娟;楊寶功;吳玉斌;;膜吸收技術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全國傳遞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通訊員 謝昭萍;我國氣體分離技術有重大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曾少娟;離子液體的設計合成及其在氣體分離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李皓;MOF混合基質膜的原位制備及相容性強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
3 逯春晶;金屬有機骨架膜的合成及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鵬;介孔炭修飾復合炭膜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2 趙楠;可交聯(lián)聚酰亞胺膜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3 曾澤華;界面聚合制備氧化石墨烯氣體分離復合膜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7年
4 關盼盼;Pebax/SBS復合膜的制備及其在CH_4/N_2分離中的應用[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5 湯培峰;氣體分離裝置操作優(yōu)化的智能化方法[D];浙江大學;2003年
6 王楠;沸石/炭雜化膜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胡施俊;超音速噴嘴渦流管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楊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徑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9 閆健娜;新型炭膜研制及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2年
10 張春娟;一種新型ZIF-9-67膜的制備及其對CO_2氣體分離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74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257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