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工論文 >

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2-05 16:20

  本文關鍵詞: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南大學》 2012年

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

王浩  

【摘要】: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最大程度利用人類社會活動中排出的工業(yè)廢渣(如粉煤灰、礦渣、赤泥、尾礦等),制備高性能水泥制品,越來越引發(fā)關注。但已有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水泥生產過程中,摻加工業(yè)廢渣尤其是工業(yè)廢渣摻量較大時,會帶來如早期強度較低、對養(yǎng)護環(huán)境敏感、抗凍性下降、自收縮較大、碳化速度加快等負面影響。這些實際問題迫使研究人員加深對水泥-工業(yè)廢渣體系的水化過程及機理、水化產物的數(shù)量、組成及類別的系統(tǒng)研究,消除工業(yè)廢渣對水泥基材料性能的負效應,揚長避短、合理應用工業(yè)廢渣。 本文重點研究了粉煤灰-水泥這一膠凝體系,詳細探討了粉煤灰摻量、水膠比、養(yǎng)護溫度和化學激發(fā)對其力學性質、水化產物非蒸發(fā)水含量及粉煤灰反應程度的影響。結果顯示: (1)粉煤灰摻量是影響粉煤灰-水泥體系膠凝活性的主要因素,粉煤灰摻量越大,粉煤灰-水泥抗壓強度越小,非蒸發(fā)水含量越少,粉煤灰反應程度越低。 (2)水膠比明顯影響粉煤灰-水泥的抗壓強度大小,最佳水膠比為0.4. (3)提高養(yǎng)護溫度有利于增大膠砂抗壓強度,提高凈漿非蒸發(fā)水含量及粉煤灰反應程度。 (4)氫氧化鈉和硫酸鈉的復合激發(fā)效果最好,40%粉煤灰摻量的膠砂1d,3d,7d抗壓強度最高分別可達到12.57MPa,16.48MPa,22.96MPa(氫氧化鈉和硫酸鈉摻量為1%)。80%粉煤灰摻量的膠砂1d,3d,7d抗壓強度最高分別可達到4.86MPa,8.2MPa,10.87MPa(氫氧化鈉和硫酸鈉摻量為1%)。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Q172.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吳泓;郭明珠;;高效粉煤灰水泥技術的推廣潛力分析[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濟;2013年06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家寬;張杜杜;侯健;邢國;肖波;;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晶化行為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5年06期

2 王沖;蒲心誠;陳科;劉芳;吳建華;彭小芹;;超低水膠比水泥漿體材料的水化進程測試[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3 王鵬飛;;粉煤灰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6年02期

4 周麗雪,王政,李家和;粉煤灰激發(fā)劑的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4年02期

5 葉東忠;;不同激發(fā)劑對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響[J];粉煤灰;2009年02期

6 張志恒;綦春明;左江波;;粉煤灰的激發(fā)形式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粉煤灰;2010年03期

7 許光輝;馬小娥;;赤泥、粉煤灰免燒磚的性能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7年06期

8 陳金平;;化學激發(fā)粉煤灰-水泥體系的抗壓強度性能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9年04期

9 李國棟;結構因素對粉煤灰活性激發(fā)的影響[J];粉煤灰綜合利用;1998年04期

10 白軻;;淺談粉煤灰活性激發(fā)[J];廣東建材;2011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胡家國;電廠粉煤灰礦山充填膠凝機理研究及水化反應動力學特性[D];中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梁郁;磷酸粉煤灰水泥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王文斌;粉煤灰的活性激發(fā)與大摻量粉煤灰砼的試驗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劉欣梅;GH礦粉促進粉煤灰混凝土強度的效果和機理[D];天津大學;2006年

4 賈艷濤;礦渣和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5 張慶歡;粉煤灰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D];清華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露;鄭衛(wèi);李潘;祝聰玲;;鐵尾礦制磚研究與利用現(xiàn)狀[J];四川有色金屬;2008年03期

2 鐘聲,林力勛;山砂流態(tài)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2年04期

3 陳瑜,周士瓊;大摻量粉煤灰高性能砼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9年04期

4 孟志良,朱峰,周輝,錢覺時;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及防止途徑[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1年03期

5 張風臣;馬保國;蹇守衛(wèi);黃洪財;朱艷超;劉值金;;利用海水濕排粉煤灰制備新型承重墻體材料[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5期

6 張大勇;施養(yǎng)杭;;粉煤灰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進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7 馬亞麗;王東威;;免燒高摻量粉煤灰磚砌體變形性能的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1期

8 馬亞麗;王東威;;免燒高摻量粉煤灰磚砌體受剪性能的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4期

9 伍昌年;鄭力菲;湯利華;凌琪;黃丹;;改性粉煤灰在污水深度處理中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葉瑞;張發(fā)宇;杜海明;呂鳳明;汪家權;王相勤;余增亮;;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粉煤灰處理生活污水的實驗條件初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小緩;蘆青;黃明;;大摻量粉煤灰生產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成本效益分析[A];2011中國水泥技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全國水泥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少軍;張慧莉;;雙摻硅粉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術[A];泄水建筑物安全及新材料新技術應用論文集[C];2010年

3 孫永波;曾力;劉數(shù)華;;大體積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A];2011全國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與病害處理技術應用會刊[C];2011年

4 王寧偉;郭朋恩;豐雪峰;;水泥粉煤灰固化硼泥土的試驗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A)[C];2009年

5 宋旭明;戴公連;龔雪芬;;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疲勞性能試驗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6 黃振利;張盼;;固體廢棄物在建筑外墻外保溫產品體系中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7 張承志;王愛勤;;粉煤灰資源科學利用問題探討[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8 郭偉;李東旭;陳建華;楊南如;;不同煅燒溫度煤矸石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漿體的顯微結構[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9 袁正英;王曉鈞;李東旭;榮振中;;機械研磨粉煤灰物理性能與結構的NMR分析[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10 曾天敏;楊桓;;利用粉煤灰燒制陶粒的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輕骨料及輕骨料混凝土學術討論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輕骨料混凝土產制與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文俊強;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摻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機理分析[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

2 楊超;聚吡咯基導電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曹建安;無碴軌道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后期徐變變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徐子芳;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溫建筑材料的制備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5 唐浩;廢棄物在建筑和環(huán)境營建中的利用[D];天津大學;2010年

6 陳偉宏;用無機膠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王強;鋼渣的膠凝性能及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硬化過程中的作用[D];清華大學;2010年

8 李美利;混凝土潮濕養(yǎng)護效率的電阻率評價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姚愛玲;以礦渣為主要組分的道路基層與面層專用水泥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10 賈耀東;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的碳化特性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邢明飛;中州鋁廠多年期赤泥“泛霜”物質分析及制備赤泥燒結磚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寶媛;混凝土斷裂性能及其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克紅;粉煤灰處理軟基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與應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4 王偉芳;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研究及應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5 楊斌;熱電聯(lián)產配套熱網工程可行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劉青;適合于高原環(huán)境的高強耐水復合石膏的試驗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賈嘉;煤氣化灰渣與黑水對石油焦成漿性及氣化活性的影響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戶朝帥;粉煤灰沸石的合成及處理焦化廢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9 王雪;廢磚制備新型輕質墻體材料的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袁遠;機械力化學改性粉狀建筑廢棄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姜涵,肖保懷;大摻量粉煤灰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J];重慶建筑;2002年02期

2 李永亮;李健;;佳木斯市粉煤灰利用的初步探討[J];能源與環(huán)境;2013年01期

3 孫慶巍;朱涵;崔正龍;;粉煤灰少熟料水泥的制備和水化機理研究[J];非金屬礦;2013年02期

4 向新;郭俊才;;活化粉煤灰水泥的微觀結構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董剛;粉煤灰和礦渣在水泥漿體中的反應程度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炳乾;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丁益;任啟芳;;粉煤灰活化處理技術與應用進展[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辛艷坤;隋艷玲;張志剛;;粉煤灰混凝土的試驗研究[J];包鋼科技;2011年01期

3 Sumrerng Rukzon;Prinya Chindaprasirt;;Strength and chloride resistance of blended Portland cement mortar containing palm oil fuel ash and fly a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09年04期

4 許淑惠,林宏飛,彭國勛,姜文劍,何超;礦渣微晶玻璃產品的研究與開發(fā)[J];玻璃與搪瓷;2000年02期

5 馮小平;粉煤灰微晶玻璃的晶化機理研究[J];玻璃與搪瓷;2005年02期

6 周學忠;曾利群;李坦平;何曉梅;;燒結法鈉長石建筑微晶玻璃的研究[J];山東陶瓷;2006年03期

7 葉東忠;;早強劑對摻硅灰的水泥砂漿強度與結構影響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張金山,烏沙科夫,張黎明;包頭地區(qū)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應用[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9 葉巧明,張其春;提高石灰石摻量增加粉煤灰活性的研究[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陳益民;賀行洋;李永鑫;蘇英;;礦物摻合料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J];材料導報;2006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王智;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特性及其建材資源化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2 盧忠遠;微納粉體對水泥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王沖;特超強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及其結構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4 張戰(zhàn)軍;從高鋁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等有用資源的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5 王稷良;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鄧春明;鋼渣微晶玻璃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2 張慶歡;粉煤灰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D];清華大學;2006年

3 張嫻;粉煤灰玻璃陶瓷力學性能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郁軍;;摻礦渣粉和粉煤灰的水泥膠砂力學性能研究[J];建材技術與應用;2007年02期

2 黃麗娟;;粉煤灰對水泥土抗壓強度影響的正交試驗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崔俊;衛(wèi)帥帥;王莉;侯旭軍;;粉煤灰在自密實混凝土中的應用探討[J];混凝土;2010年06期

4 王文霞;王建平;朱琳琳;張?zhí)?李森蘭;王利亞;;粉煤灰泡沫水泥抗壓強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混凝土;2010年12期

5 王喆;顏銘;王延璞;;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及其應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6 陳磊;朱衛(wèi)明;賈冬;楊剛;;粉煤灰和磷礦渣復摻技術在碾壓混凝土中的應用[J];粉煤灰;2006年04期

7 榮令坤;張金山;趙俊梅;;利用電廠粉煤灰制備蒸養(yǎng)標準磚[J];金屬礦山;2011年02期

8 謝莎莎;董蕓;陳霞;;摻粉煤灰和磷渣混凝土的性能試驗研究[J];人民長江;2011年05期

9 周琦;易育強;傅希圣;南雪麗;;冶金銅渣及粉煤灰燒結磚的研制[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6年06期

10 徐柳;葉海華;;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述銀;覃理利;鄧建武;;粉煤灰混摻對碾壓混凝土性能影響研究[A];慶?涌谀雺夯炷翂谓ǔ20周年暨龍灘200m級碾壓混凝土壩技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戴蘇春;蘇利鋼;;配合比參數(shù)對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研究[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六屆(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董蕓;肖開濤;蘇杰;;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三元膠凝體系性能及水化機理研究[A];水工大壩混凝土材料和溫度控制研究與進展[C];2009年

4 董剛;陳益民;張洪滔;文俊強;唐潤榮;吳春麗;李長成;;水泥-粉煤灰體系中粉煤灰摻量對粉煤灰反應程度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鄭云生;惠博;盛滿計;;粉煤灰抑制脫硫石膏制品泛堿的研究[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6 楊鴻;;粉煤灰與礦粉摻入比例對混凝土常規(guī)性能的影響[A];高性能砼與高性能減水劑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岳喜斌;;提高粉煤灰在混凝土施工中應用技術研究[A];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第二輯)[C];2005年

8 吳彬;石人俊;劉文蘭;吳英俊;張美玲;;大摻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研究[A];擴大鐵路對外開放、確保重點物資運輸——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鐵道分會場暨中國鐵道學會學術年會和粵海通道運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閻培渝;張慶歡;;粉煤灰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10 趙若鵬;吳佩剛;郭自力;劉元鶴;;摻粉煤灰的80MPa高強度大流動性混凝土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鄭河 包廣;[N];中國建材報;2005年

2 鄭武;[N];中國包裝報;2006年

3 北京浩驊建特干粉砂漿技術中心 李想;[N];中國建材報;2007年

4 李煥章;[N];中國包裝報;2004年

5 王蘭 姜斌(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水利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N];廣東建設報;2006年

6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協(xié)會名譽會長 王燕謀;[N];中國建材報;2005年

7 魏雙林;[N];中國化工報;2008年

8 王本彥;[N];中國包裝報;2008年

9 熙隆;[N];中國包裝報;2006年

10 李全宏 王建國;[N];山西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賈屹海;Na-粉煤灰地質聚合物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2 孫海燕;從微結構形成與劣化機理研究水工混凝土粉煤灰臨界摻量[D];武漢大學;2010年

3 吳傳明;水介質長期作用下的粉煤灰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魯彩鳳;自然氣候環(huán)境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預計方法[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5 劉寶舉;粉煤灰作用效應及其在蒸養(yǎng)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6 潘昊;智能方法在水泥性能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苗苗;膠凝材料組成和溫度對補償收縮混凝土變形性能的影響[D];清華大學;2012年

8 賈興文;含F(xiàn)e_(1-δ)O廢渣砂漿的導電性和機敏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9 彭全敏;超長混凝土結構收縮裂縫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嚴捍東;廢渣特性及其多元復合對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貢獻與機理[D];東南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鄧禹;粉煤灰、硫酸鋁復合添加料對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2 王浩;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3 王靜芳;多頭小直徑攪拌樁防滲墻體的性能研究及其滲流分析[D];揚州大學;2009年

4 饒玲麗;粉煤灰理化性質分析及粉煤灰透水磚的制備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5 喬志琴;路用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6 吳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堿性能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武華薈;水泥—粉煤灰膠凝體系中粉煤灰強度貢獻率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8 孫耀峰;基于粉煤灰減水效應的混凝土強度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9 王帥民;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壓性能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10 王洪華;熱環(huán)境下保水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55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2055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4f2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