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底物和苯胺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特性
本文關鍵詞:以不同底物和苯胺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特性
【摘要】:通過構建空氣陰極型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了以500 mg/L苯胺作為唯一燃料以及苯胺和不同底物共基質時MFC對苯胺的降解特性及MFC的產電性能。結果表明,在外電阻1 000Ω,以500 mg/L苯胺為唯一燃料以及500 mg/L苯胺分別和500 mg/L乙酸鈉,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作為共同基時的MFC運行周期分別為3、3.4、4.6和5 d;最大輸出電壓分別為273、450、428和380 m V;輸出功率分別為142、225、201和160 m W/m2。苯胺去除率分別為68%、85.8%、71%和65%。內阻分別為931、524、564和751Ω,COD去除率分別為68%、85%、72%和65%。庫倫效率分別為1.8%、7.9%、6.6%和4.5%。MFC可以使用苯胺作為唯一燃料,且當添加的基質不同時,MFC產電性能以及苯胺降解狀況有所不同。利用MFC可以使苯胺高效快速降解的同時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電壓輸出。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化工學院重金屬污染控制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開放基金項目(13KO39)
【分類號】:X703;TM911.45
【正文快照】: 苯胺及其衍生物是農藥,染料和化工等工業(yè)產品中重要的中間體之一,不但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還會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目前,我國每年苯胺的產量高達百萬t以上,和其緊密相關的產品也有上百種,而世界各國每年排入環(huán)境中的苯胺量總計3萬t左右[1,2]。胺類化合物不但具有毒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tǒng)[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2年08期
2 吳麗;陳曉;張秀云;于芳;;同步廢水處理及產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2年23期
3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有所進展[J];種業(yè)導刊;2013年02期
4 曹效鑫;梁鵬;黃霞;;“三合一”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特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年08期
5 陳輝;趙娟;吳瑾妤;李秀芬;陳堅;;可利用藍藻產電的沉積型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構建與啟動[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9年04期
6 竇濤;陳夫進;;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熱力學研究[J];河南科學;2010年06期
7 陳夫進;劉艷濤;劉昌云;;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反應動力學探究[J];能源研究與管理;2010年04期
8 孫寓姣;左劍惡;崔龍濤;黨巖;王勇;;微生物燃料電池中高效產電菌解析[J];太陽能學報;2010年11期
9 張永娟;姜穎;焦安英;李龍;劉琨;徐菁利;李永峰;;高效雙室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運行特性[J];上;;2011年03期
10 劉晶晶;孫永明;孔曉英;李連華;李穎;田沈;楊秀山;袁振宏;;微生物燃料電池中底物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峰;;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子傳遞及電極反應研究[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2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和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3 孔曉英;李連華;李穎;楊改秀;孫永明;;葡萄糖濃度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性能的影響[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4 袁勇;莊莉;周順桂;;盤管式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構建及其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5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產電菌的選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6 陳禧;王煒;彭香琴;劉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電池結構與材料研究進展[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八卷)[C];2013年
7 張?zhí)?彭漢勇;陳勝利;楊漢西;;基于大腸桿菌催化的微生物燃料電池[A];第七屆全國氫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擴大化設計[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9 王金q,
本文編號:1187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118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