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鐵電—鐵磁復合陶瓷的高溫介電弛豫及儲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反鐵電—鐵磁復合陶瓷的高溫介電弛豫及儲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Pb_(0.9)Ba_(0.1-x)Sr_x)ZrO_3 陶瓷 氧空位 弛豫 反鐵電/鐵磁復合材料 儲能
【摘要】:隨著通訊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集成系統(tǒng)的密集化、輕量化和多功能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因此對材料、設計和集成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些突出的問題,復合材料在功能集成上的優(yōu)勢也就越來越明顯。反鐵電/鐵磁復合材料因同時具有電容和電感這兩種特性,不僅能為電子器件中電容、電感部分的集成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且能拓寬新型結構、功能器件的設計思路。反鐵電性材料、鐵磁性材料、鐵彈性材料以及同時擁有多種鐵性的多鐵性材料,都屬于鐵性材料,是一大類非常重要,而且數量相當龐大的先進功能材料。本文以反鐵電、鐵磁材料為研究對象,利用多種表征手段對材料性能進行了介紹。主要研究內容和實驗結果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高溫固相反應法制備(Pb0.9Ba0.1xSrx)ZrO3(X=0,0.01, 0.02,0.03,0.04)陶瓷,所有燒結樣品的XRD衍射圖案表明單一純相的形成。與溫度相關的介電譜研究顯示,隨著摻雜的Sr2+/Ba2+濃度的降低,材料的反鐵電相穩(wěn)定性得到增強,而鐵電相的溫度區(qū)間隨之縮小。通過對介電和阻抗的測量研究了高溫弛豫行為,阻抗虛部與特征頻率相關的最大值被發(fā)現服從Arrhenius定律,活化能數值在0.98-1.36 eV之間,電導活化能數值在1.04~1.22 eV之間,表明電導機制是一個熱運動的過程。同時活化能的這一個數值表明材料的弛豫機構是由偶極子傳導所控制的,電離氧空位的動態(tài)熱運動可解釋這一行為。所有組分典型的電滯回線表明該材料可應用于鐵電儲能。第二,制備了(1-x)Pb0.9Ba0.1ZrO3-xCo0.5Ni0.5Fe2O4(X=0.25,0.50,0.75)反鐵電/鐵磁復合陶瓷,并對其電學性能及磁性能進行了表征。XRD衍射圖案表明所有組分均沒有雜相出現,升溫介電的研究表明,復合陶瓷的介電性能相比于單一的反鐵電陶瓷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通過對阻抗譜的分析,研究了陶瓷中存在兩種電荷傳導機制。不同溫度下的電滯回線和磁滯回線的測量表明該復合陶瓷具有良好的鐵電性和磁性能,可同時應用于鐵電和鐵磁儲能。x=0.25的組分中表現出具有最高的鐵電儲能特性,其剩余極化強度和矯頑場強分別為60.47 μC/cm2、11.95 kV/cm。同時x=0.75組分表現出具有最高的鐵磁儲能特性,其飽和磁化強度和剩余磁化強度分別為45.24 emu/g、3.07 emu/g,儲能密度及效率分別為21.30 J/g、90%。第三,由共沉淀法制備了Co0.5Ni0.5Fe2O4納米磁性粉體,測量了樣品的結構及磁性能,XRD測試結果表明尖晶石結構的樣品具有(311)晶粒取向。研究了不同退火溫度對粉體的晶粒大小的影響,分析了材料的磁性能相關數據,其儲能密度及損耗能量密度分別為0.0168 J/g、0.0177 J/g,儲能效率為49%。
【關鍵詞】:(Pb_(0.9)Ba_(0.1-x)Sr_x)ZrO_3 陶瓷 氧空位 弛豫 反鐵電/鐵磁復合材料 儲能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7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緒論14-25
- 1.1 引言14-15
- 1.2 鋯酸鉛基反鐵電材料15-19
- 1.2.1 結構與特性15-17
- 1.2.2 介電性能17-18
- 1.2.3 電滯回線18-19
- 1.3 鐵磁材料19-22
- 1.3.1 磁疇結構19-21
- 1.3.2 磁各向異性21
- 1.3.3 磁滯回線21-22
- 1.3.4 尖晶石鐵氧體材料22
- 1.4 反鐵電-鐵磁復合材料22-23
- 1.5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3-25
- 第二章 實驗設備及原材料和實驗方法25-28
- 2.1 實驗原料與儀器25
- 2.1.1 實驗原料25
- 2.1.2 實驗設備及器材25
- 2.1.3 測試儀器25
- 2.2 實驗過程25-26
- 2.2.1 (Pb_(0.9)Ba_(0.1-x)Sr_x)ZrO_3陶瓷的制備25-26
- 2.2.2 Co_(0.5)Ni_(0.5)Fe_2O_4納米磁性粉體的制備26
- 2.2.3 (1-x)Pb_(0.9)Ba_(0.1)ZrO_(3-x)Co_(0.5)Ni_(0.5)Fe_2O_4復合陶瓷的制備26
- 2.3 性能表征及測試26-28
- 2.3.1 X射線衍射(XRD)26-27
- 2.3.2 升溫介電及阻抗性能測試27
- 2.3.3 鐵電性能及磁性能測試27-28
- 第三章 鋯酸鉛鋇鍶陶瓷高溫介電弛豫及鐵電儲能研究28-39
- 3.1 前言28
- 3.2 結果與分析28-38
- 3.2.1 所有組分樣品的XRD28-29
- 3.2.2 介電性能分析29-33
- 3.2.3 阻抗研究33-35
- 3.2.4 活化能分析35-37
- 3.2.5 鐵電性能研究37-38
- 3.3 本章小結38-39
- 第四章 反鐵電/鐵磁復合陶瓷PBZ/CNFO的介電、鐵電及鐵磁儲能研究39-49
- 4.1 前言39-40
- 4.2 結果與分析40-48
- 4.2.1 樣品的XRD圖譜40-41
- 4.2.2 介電性能研究41-43
- 4.2.3 阻抗分析43-45
- 4.2.4 活化能分析45-46
- 4.2.5 鐵電性能研究46-47
- 4.2.6 磁性能研究47-48
- 4.3 本章小結48-49
- 第五章 共沉淀法制備Co_(0.5)Ni_(0.5)Fe_2O_4納米磁性粉體及磁性能研究49-53
- 5.1 前言49
- 5.2 結果與分析49-52
- 5.2.1 樣品的XRD分析49-51
- 5.2.2 磁性能研究51-52
- 5.3 本章小結52-53
- 結論53-54
- 參考文獻54-63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63-65
- 致謝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臺灣精密復合陶瓷走俏[J];中國建材;2002年10期
2 任萍萍,劉寧,許育東,陳名海;TiC/TiN/Al_2O_3復合陶瓷的研究進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3 付偉;郭琳琳;陳明華;王黔平;張家生;;復合陶瓷膜的研究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陶瓷;2006年12期
4 耀江;;世界各國對復合陶瓷的開發(fā)緊鑼密鼓[J];今日科技;1992年12期
5 年華;世界各國對復合陶瓷的開發(fā)緊鑼密鼓[J];江蘇陶瓷;1995年04期
6 郭瑞松,楊正方,袁啟明;反應結合Al_2O_3-ZrO_2-SiC復合陶瓷的制備工藝與性能[J];硅酸鹽通報;1997年06期
7 ;世界各國對復合陶瓷的開發(fā)緊鑼密鼓[J];江蘇陶瓷;1999年03期
8 譚業(yè)發(fā),王耀華,徐燕申,于愛兵;莫來石基復合陶瓷高溫摩擦表面粘附機理的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00年09期
9 唐田,張東明,傅正義;層狀復合陶瓷研究進展[J];陶瓷;2001年06期
10 唐田,張東明,傅正義;層狀復合陶瓷研究進展[J];陶瓷工程;200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桑可正;金志浩;劉林;;一種新型減摩復合陶瓷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摩擦學大會會議論文集(一)[C];2002年
2 陳志剛;佘正國;莫紀平;;Z_rO_2-Al_2O_3-TiC復合陶瓷磨損機理[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3 王和義;傅依備;邢丕峰;;非對稱性微孔復合陶瓷膜制備[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4 朱康亮;成慶林;趙仁銘;劉春俠;;一種氮化物結合碳化硅復合陶瓷升液管的特點與應用[A];2009重慶市鑄造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黃雪剛;趙忠民;張龍;潘傳增;;絕熱溫度對超重力場燃燒合成TiC-TiB_2細晶凝固陶瓷的影響[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6 肇恒志;;潔凈復合陶瓷纖維剎車片的研制[A];第十一屆全國摩擦學大會論文集[C];2013年
7 甄強;王庭云;張大海;;O'-SiAlON-BN復合陶瓷的高溫氧化與表征[A];復合材料——基礎、創(chuàng)新、高效:第十四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8 吳剛;陳治清;李建;張杰魁;;羥基磷灰石復合陶瓷植入材料的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9 倪新華;劉協(xié)權;鐘國輝;韓保紅;程兆剛;;含弧形裂紋復合陶瓷強度的尺度效應[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10 王勝金;賈德昌;楊治華;段小明;周玉;;以NH_4H_2PO_4為造孔劑制備多孔Si_3N_4-Si_2N_2O復合陶瓷及其力學性能[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記者 戴恩國;以提釩尾渣為原料的黑瓷復合陶瓷太陽板問世[N];中國冶金報;2010年
2 記者 苑玉虹;青海青年創(chuàng)業(yè)園一企業(yè)制成超節(jié)能太陽板[N];青海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奔;LaNbO_4增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支撐體NiO-Y_2O_3穩(wěn)定的ZrO_2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2 李紅波;六方氮化硼基復合陶瓷燃燒合成機理與工藝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周澤華;氧化鋯—氧化鋁層狀復合陶瓷的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4 孫靜;氧化鋯基復合陶瓷紡織剪刀材料的研制及其應用基礎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周秋生;碳化硅/莫來石/氧化鋁復合陶瓷的研制[D];中南大學;2001年
6 劉婷;加速器用BST/Mg_2TiO_4/MgO鐵電復合材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張有鳳;LiTaO_3電疇結構及其對Al_2O_3/LiTaO_3復合陶瓷性能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陳蓓;Al_2O_3/ZrO_2層狀復合陶瓷組織控制及工藝優(yōu)化[D];重慶大學;2001年
9 董薇;多孔BN/Si_3N_4復合陶瓷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2年
10 高鵬;高導熱氮化鋁基微波衰減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文;CFO/PMN-PT多鐵陶瓷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利偉;多鐵性BiFeO_3-Bi_(1-x)Nd_xFeO_3復合陶瓷制備及鐵電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凡亞琪;微波燒結Al_2O_3基復合陶瓷柱狀晶晶粒生長動力學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4 劉歡;基于高分子網絡法熱壓燒結制備BN-SiC復相陶瓷材料的研究[D];沈陽大學;2016年
5 張驥;極性半導體/弛豫型鐵電體復合陶瓷的制備及其電學性質表征[D];南京大學;2016年
6 支艷敏;Ti_3SiC_2復合陶瓷的制備及其熱穩(wěn)定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7 李長年;微波調諧BST鐵電復合材料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8 李金凱;反鐵電—鐵磁復合陶瓷的高溫介電弛豫及儲能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任萍萍;氧化鋁基復合陶瓷的制備和性能測試[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10 鄭振興;CoFe_2O_4/SrTiO_3磁電復合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51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105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