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nO納米棒的敏化太陽電池光陽極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ZnO納米棒的敏化太陽電池光陽極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ZnO NRs Ag NPs TiO_2 NPs 敏化太陽電池
【摘要】:隨著能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而太陽電池是一種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光伏器件,包括硅基太陽電池,薄膜太陽電池以及敏化太陽電池等。近年來,和硅基太陽電池相比,敏化太陽電池[包括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SSCs)以及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QDSSCs)]由于生產(chǎn)成本低廉,制備工藝簡單等從而得到廣泛的研究。敏化太陽電池主要由光陽極,電解液和對電極三部分組成,其中光陽極不僅是電子傳輸載體,也是光敏化劑的吸收載體,因而成為影響太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從增加電極對光的吸收以及加快電子傳輸,減少電子復合等方面入手,首先,在ZnO納米棒(ZnO NRs)的基礎上,探究了貴金屬Ag納米顆粒(Ag NPs)含量對電池光電性能的影響;另外,對比單獨TiO_2納米顆粒(TiO_2 NPs)太陽電池,研究了不同含量嵌入式生長的ZnO NRs對TiO_2 NPs/ZnO NRs復合結構薄膜基礎上的太陽電池性能影響,同時,在TiO_2 NPs結構的基礎上,研究了不同ZnO NRs散射層厚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具體結果如下:1.采用水熱法在FTO上生長尺寸均一的ZnO NRs,隨后以AgNO3溶液為前驅(qū)體,采用紫外光輔助還原法制備了不同Ag含量的ZnO NRs/Ag NPs復合結構光陽極薄膜,最后將其進行CdS量子點敏化以及N719染料敏化,探究Ag含量對復合結構光陽極的光吸收性能以及電子傳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電池效率隨著Ag含量的增多呈現(xiàn)出了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AgNO3為1.0 mM時達到最大,分別為2.63%和2.96%。當硝酸銀濃度不超過1.0 mM時,一方面Ag的加入可以提高薄膜的比表面積,從而增加敏化劑的吸附量,另一方面Ag具有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效應(SPR),可以增強其周圍電場強度,從而增加敏化劑對光的吸收,最終提高電池的光捕獲效率,另外,Ag/Zn O界面形成肖特基能壘,有利于電子-空穴的快速分離,減少電子復合,提高電池的電子收集效率。然而,Ag含量過多時,一方面部分Ag團聚在一起,破壞Ag/ZnO結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部分Ag被氧化成Ag+,成為電子-空穴復合中心,限制了電子的有效傳輸。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以旋涂法制備了不同TiO_2 NPs含量的ZnO NRs/Ag NPs/TiO_2 NPs光陽極薄膜,制備DSSCs,電池效率進一步增加,最高達到4.09%。2.采用刮板法制備了混合了不同ZnO含量的ZnO NPs/TiO_2 NPs薄膜,隨后以薄膜中的ZnO NPs為籽晶,隨后采用水熱法生長ZnO NRs,得到ZnO NRs/TiO_2 NPs復合結構薄膜,平均厚度約為13μm。最后將其進行CdS量子點敏化以及N719染料敏化,探究ZnO NRs含量對電池的光散射性能以及電子傳輸性能等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ZnO NRs在復合結構中含量的增多,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ZnO NRs含量為6wt%時達到最大,這是因為ZnO NRs的加入增加了薄膜的光散射性能,提高了電池的光捕獲效率,同時,ZnO NRs的加入為電子傳輸提供直接通道,有利于電子收集效率的提高。然而,ZnO NRs的加入同時也減小了薄膜的表面積,降低了敏化劑的吸附量,光捕獲效率降低。因而,綜合光散射性能,電子傳輸性能以及敏化劑的吸附量,電池效率在ZnO籽晶含量為6 wt%時電池效率達到最優(yōu)為3.95%和6.41%,比單獨TiO_2電池效率增加了41.6%和18.9%。在以上研究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研究ZnO NRs光散射性能,電子傳輸性能對電池性能的影響,制備了平均厚度約為27μm的ZnO NRs/TiO_2 NPs的復合結構以及單獨TiO_2NPs的DSSCs。結果表明,雖然N719吸附量減少了,由于ZnO NRs優(yōu)異的光散射性能以及電子傳輸性能,最終獲得電池效率為7.13%,比同厚度Ti O2 NPs的效率提高了34.3%。3.采用刮板法制備了TiO_2 NPs薄膜,然后采用旋涂法在TiO_2 NPs薄膜上生長ZnO晶種層,之后采用水熱法生長ZnO NRs,通過不同水熱反應時間,得到不同ZnO NRs散射層厚度的TiO_2 NPs/ZnONRs復合結構薄膜,并對其進行N719染料敏化,探究ZnO NRs厚度對復合結構薄膜的光散射性能以及光捕獲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ZnO NRs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光散射增加,N719吸附量增加,光捕獲效率增強,最終使得DSSCs的光電轉化效率提高至4.85%,比單獨TiO_2電池的效率增加了64.4%。
【關鍵詞】:ZnO NRs Ag NPs TiO_2 NPs 敏化太陽電池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32.41;TM914.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34
- 1.1 太陽電池研究背景11
- 1.2 基于ZnO的DSSCs的研究現(xiàn)狀11-19
- 1.2.1 DSSCs的發(fā)展歷史12
- 1.2.2 DSSCs的組成結構12-17
- 1.2.3 DSSCs的工作原理以及影響因素17-18
- 1.2.4 DSSCs的性能表征18-19
- 1.2.5 基于ZnO的DSSCs的研究進展和發(fā)展趨勢19
- 1.3 基于ZnO的QDSSCs研究現(xiàn)狀19-26
- 1.3.1 量子點及其特性19-20
- 1.3.2 量子點的制備20-21
- 1.3.3 基于ZnO的QDSSCs的研究進展和發(fā)展趨勢21-26
- 1.4 本文選題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nèi)容26-27
- 參考文獻27-34
- 第二章 基于ZnO NRs/Ag NPs的敏化太陽電池的性能研究34-59
- 2.1 引言34-35
- 2.2 實驗部分35-38
- 2.2.1 實驗試劑35-36
- 2.2.2 實驗方法36-37
- 2.2.3 實驗器材和表征儀器37-38
- 2.3 基于ZnO NRs/Ag NPs的敏化太陽電池的實驗結果與討論38-48
- 2.3.1 XRD分析38-39
- 2.3.2 SEM, EDS與TEM分析39-41
- 2.3.3 反射與吸收光譜分析41-44
- 2.3.4 IPCE以及J-V分析44-47
- 2.3.5 EIS分析47-48
- 2.4 基于ZnO NRs/Ag NPs/TiO_2 NPs的DSSCs的實驗結果與討論48-53
- 2.4.1 XRD分析49-50
- 2.4.2 SEM分析50
- 2.4.3 反射,透射以及吸收光譜分析50-52
- 2.4.4 IPCE以及J-V分析52-53
- 2.5 本章小結53-55
- 參考文獻55-59
- 第三章 ZnO NRs/TiO_2NPs復合結構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59-77
- 3.1 引言59-60
- 3.2 實驗部分60-63
- 3.2.1 實驗試劑60-61
- 3.2.2 實驗方法61-62
- 3.2.3 實驗器材和表征儀器62-63
- 3.3 基于ZnO NRs/TiO_2NPs的敏化太陽電池的結果與討論63-69
- 3.3.1 XRD分析63
- 3.3.2 SEM分析63-65
- 3.3.3 反射和吸收光譜分析65-67
- 3.3.4 IPCE以及J-V分析67-68
- 3.3.5 EIS分析68-69
- 3.4 基于超厚ZnO NRs/TiO_2NPs的DSSCs的結果與討論69-72
- 3.4.1 SEM分析70
- 3.4.2 反射和吸收光譜分析70-71
- 3.4.3 IPCE以及J-V分析71
- 3.4.4 EIS分析71-72
- 3.5 本章小結72-74
- 參考文獻74-77
- 第四章 TiO_2 NPs/ZnO NRs復合結構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77-90
- 4.1 引言77-78
- 4.2 實驗部分78-79
- 4.2.1 實驗試劑78-79
- 4.2.2 實驗方法79
- 4.3 實驗結果與討論79-85
- 4.3.1 XRD分析79-80
- 4.3.2 SEM分析80-81
- 4.3.3 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譜分析81-83
- 4.3.4 IPCE以及J-V分析83-85
- 4.3.5 EIS分析85
- 4.4 本章小結85-87
- 參考文獻87-90
- 第五章 總結90-92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92-93
- 致謝9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金忠;張永康;周駿;孔德軍;任旭東;葛濤;;ZnO納米晶體的同軸送氧激光制備及其特性[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2 劉超;王樹林;蹇敦亮;朱鈺方;趙立峰;楊全富;;室溫Zn粉直接制備ZnO納米顆粒薄膜及其機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11期
3 陳廷芳;周博藝;代麗君;王引書;;ZnO納米棒光學性質(zhì)的調(diào)制及其穩(wěn)定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4 馮躍軍;龐起;何軍;梁春杰;周立亞;;ZnO納米四腳狀陣列電極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J];功能材料;2012年04期
5 靳福江;李珍;李飛;;ZnO納米棒水熱法制備及其發(fā)光性能[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07年05期
6 鄧蕊;張鍔;張喜田;;ZnO納米釘?shù)闹苽浜凸鈱W性質(zhì)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07年04期
7 劉秀蘭,李佳,趙曉鵬;ZnO納米棒的低溫濕化學制備[J];功能材料;2005年04期
8 楊麗麗;趙慶祥;馬格納斯·維蘭德;;晶核層對ZnO納米棒陣列結構和性能的影響(英文)[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9 鄒強;張之圣;李海燕;李玲霞;胡明;秦玉香;劉志剛;;高分子自組裝ZnO納米帶合成過程的研究[J];無機化學學報;2006年09期
10 李金釵;朱昱;盧紅兵;田玉;;ZnO納米結構的電化學法可控生長及其機理[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麗慧;張永哲;韓立中;康翠萍;謝二慶;;ZnO納米球制備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電極的研究[A];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秀軍;陳冠華;;維度變化導致ZnO納米帶出現(xiàn)金屬性[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量子化學學術會議暨慶祝徐光憲教授從教六十年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玉新;李新勇;;低溫濕化學法制備ZnO納米棒陣列膜[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吳嘗;朱克榮;周廣東;;ZnO納米晶的拉曼光譜[A];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明軍;方國家;艾磊;劉逆霜;高慧敏;趙興中;;種子層對染料敏化ZnO納米棒光伏電池性能的影響[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4)[C];2007年
6 于靈敏;朱長純;;絲網(wǎng)印刷ZnO納米錐場發(fā)射特性研究[A];第九屆真空技術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徐春祥;朱光平;J.Kasim;李欣;陳瑞添;楊儀;申澤驤;孫小衛(wèi);;ZnO納米碟的發(fā)光與Raman光譜圖像[A];第11屆全國發(fā)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孔林;王亮;楊家祥;許獻云;周虹屏;吳杰穎;田玉鵬;;單一前驅(qū)體溶劑熱法制備花樣ZnO納米結構[A];全國第十四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六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專輯[C];2008年
9 韓嘯;程軻;張電波;師清;戴樹璽;杜祖亮;;ZnO納米棒陣列/CdS納米晶復合結構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質(zhì)[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黃在銀;譚學才;袁愛群;吳健;周澤廣;;特殊ZnO納米結構的自組裝合成與表征[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琴;基于ZnO納米棒的核/殼納米異質(zhì)陣列的制備和光學特性[D];復旦大學;2014年
2 梁金坤;p型Sb摻雜ZnO納米棒的制備與光電性能[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林艷紅;ZnO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表面光電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劉玉學;SiO_2包埋的ZnO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結構和光學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1年
5 高銘;摻雜ZnO(ZYO,ZMEO)和ZnO納米復合材料(MgO/ZnO,Ag/ZNTs)的光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范東華;ZnO納米結構的制備、表征及其光學性質(zhì)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楊峰;ZnO納米結構形態(tài)調(diào)控與表面光電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董林;ZnO納米晶的修飾、自組裝及光學性質(zh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萬青;零維Ge和一維ZnO納米結構與器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4年
10 Musbah Hamed Babikier Elmahi;ZnO納米薄膜和納米棒的制備及其摻雜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烯;溶液燃燒法制備ZnO納米結構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吳彩平;以ZnO納米棒陣列薄膜為光陽極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奚洪亮;ZnO納米柱結構的制備與改性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4 陳鋼;界面SAMs層修飾對CdS量子點敏化ZnO納米棒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D];吉林師范大學;2015年
5 呂睿;一維有序ZnO納米鉛筆陣列的制備及其光解水制氫性能[D];天津大學;2014年
6 毛玉珍;Mn摻雜ZnO納米纖維/小尺寸ZnO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對丙酮氣敏特性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7 常城;Si襯底上制備ZnO納米陣列與ZnO的納米修飾[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8 楊亞娜;基于ZnO納米棒的敏化太陽電池光陽極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9 李慶偉;垂直ZnO納米棒陣列的水溶液法可控生長及N摻雜ZnO薄膜的電學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曉楠;ZnO納米棒陣列制備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08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100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