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灣水體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3-10-28 19:53
氮(N)是海洋生物生長的必須元素,其含量與分布關系著海洋生物生產力。海水中N以多種形態(tài)存在,硝酸鹽是海洋生物可利用的主要氮形態(tài)。氮在海水中的遷移轉化過程較復雜,傳統(tǒng)的方法難以解析水體中氮的來源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硝酸鹽的氮和氧同位素技術是目前研究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一個重要的手段。湛江灣位于粵西雷州半島的東北側,對湛江灣水體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tǒng)方法上,對其水體中氮的來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了解仍不太清晰。本研究于2016年冬季1、5和9月對湛江灣海域的現場采樣調查,利用硝酸鹽的氮、氧同位素技術,探討湛江灣N來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結果如下:(1)湛江灣2016年硝酸鹽濃度范圍分別為:1月為10.57μmol/L32.05μmol/L,5月為11.29μmol/L26.13μmol/L,9月為10.69μmol/L24.77μmol/L。2016年湛江灣三個月份的NO3--δ15N值接近,范圍分別為:1月為5.40‰1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研究意義
1.1.1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
1.1.2 海洋生物同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3 海洋生物硝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4 海洋生物反硝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5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過程的作用
1.2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調控因子
1.2.1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的調控因子
1.2.2 海洋氮遷出過程的調控因子
1.2.3 海洋內部氮循環(huán)過程的調控因子
1.3 穩(wěn)定同位素在海洋氮循環(huán)研究的應用
1.3.1 硝酸鹽來源的判斷
1.3.2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判斷
1.3.3 海洋氮估算
1.4 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測定方法
1.4.1 氨蒸餾法
1.4.2 氨擴散法
1.4.3 細菌反硝化法
1.4.4 化學轉化法
1.5 湛江灣的研究現狀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2 研究區(qū)域和方法
2.1 調查航次及采樣
2.2 樣品分析方法
2.2.1 環(huán)境要素的分析測定
2.2.2 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分析測定
3 湛江灣環(huán)境要素和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3.1 湛江灣環(huán)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3.2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4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環(huán)境意義
4.1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判斷硝酸鹽的來源
4.2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指示氮循環(huán)過程
5 結語
5.1 結論
5.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5.3 不足之處及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3857670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研究意義
1.1.1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
1.1.2 海洋生物同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3 海洋生物硝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4 海洋生物反硝化作用過程的作用
1.1.5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過程的作用
1.2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調控因子
1.2.1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的調控因子
1.2.2 海洋氮遷出過程的調控因子
1.2.3 海洋內部氮循環(huán)過程的調控因子
1.3 穩(wěn)定同位素在海洋氮循環(huán)研究的應用
1.3.1 硝酸鹽來源的判斷
1.3.2 海洋氮循環(huán)過程的判斷
1.3.3 海洋氮估算
1.4 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測定方法
1.4.1 氨蒸餾法
1.4.2 氨擴散法
1.4.3 細菌反硝化法
1.4.4 化學轉化法
1.5 湛江灣的研究現狀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2 研究區(qū)域和方法
2.1 調查航次及采樣
2.2 樣品分析方法
2.2.1 環(huán)境要素的分析測定
2.2.2 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分析測定
3 湛江灣環(huán)境要素和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3.1 湛江灣環(huán)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3.2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4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的環(huán)境意義
4.1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判斷硝酸鹽的來源
4.2 湛江灣硝酸鹽氮、氧同位素組成指示氮循環(huán)過程
5 結語
5.1 結論
5.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5.3 不足之處及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3857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8576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