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光學特性與河口CDOM光化學反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3-28 18:35
海洋有色溶解有機物(CDOM)作為溶解有機物(DOM)的主要成分及海洋碳循環(huá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受到海洋學家的廣泛重視。本論文圍繞海洋CDOM的兩個潛在來源——沉積物的再懸浮作用與雨水輸入,以及一個關鍵的去除途徑——光化學降解展開研究,利用最新的三維熒光光譜(EEMs)分析手段,結合吸收光譜以及溶解有機碳(DOC)的測定,分析了中國華南地區(qū)河口近海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光學特性及底質再懸浮作用作為海水中CDOM來源的可能性;在國內首次觀測了雨水中CDOM的熒光光譜特征,探討了其對大氣化學的意義及對海洋CDOM通量的貢獻;開展了河口區(qū)CDOM在天然太陽輻照下的光化學降解研究,探討光化學反應作為CDOM降解轉化途徑的重要性,以期為進一步研究河口近海溶解有機物的源匯格局、遷移轉化及循環(huán)機制提供更完整的參考資料。本研究獲取的主要結果如下: 1)廈門灣、興化灣、湄洲灣及北部灣表層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EEMs大體相似,觀測到的主要熒光譜峰有類腐殖質熒光峰(A、C)以及類蛋白質熒光峰(包括類色氨酸熒光峰B、S及類酪氨酸熒光峰T、R),這些譜峰均成對出現。強類蛋白質熒光的出現,揭示了早期成巖過程中...
【文章頁數】:12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CDOM概述
1.1.1 CDOM與FDOM的定義
1.1.2 DOM、CDOM和FDOM之間的關系
1.1.3 CDOM的組成
1.1.4 CDOM的光學性質
1.1.5 CDOM的來源
1.1.6 CDOM的去除和轉化
1.1.7 本論文總體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1.2 海洋沉積物間隙水中的CDOM
1.2.1 間隙水和成巖作用概念
1.2.2 間隙水的采集和制備
1.2.3 國外關于間隙水中CDOM的研究現狀
1.3 近岸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反應
1.3.1 有關CDOM的光化學反應的基本概念
1.3.2 CDOM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的原理
1.3.3 CDOM光化學反應的特征
1.3.4 影響CDOM光化學降解的因素
1.3.5 CDOM光化學反應的生物地球化學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光學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海區(qū)和海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
2.2.1 九龍江口
2.2.2 興化灣
2.2.3 湄洲灣
2.2.4 廈門灣
2.2.5 北部灣
2.3 材料與方法
2.3.1 站位布設
2.3.2 樣品采集和預處理
2.3.3 河口再懸浮實驗
2.3.4 樣品測定
2.4 結果與討論
2.4.1 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光學性質
2.4.2 再懸浮實驗
2.5 小結
2.5.1 表層沉積物間隙水
2.5.2 再懸浮實驗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反應
3.1 引言
3.2 材料與方法
3.2.1 樣品采集
3.2.2 樣品預處理
3.2.3 輻照培養(yǎng)實驗
3.2.4 樣品測定
3.3 結果
3.3.1 CDOM熒光性質變化
3.3.2 CDOM吸收性質變化
3.4 討論
3.4.1 紫外輻射的UV-B為光化學反應的最有效輻射
3.4.2 CDOM吸收、熒光和碳損失
3.4.3 CDOM光吸收和熒光性質之間的關系
3.4.4 類色氨酸熒光的光漂白
3.4.5 光降解過程中A250/A350比值變化的意義
3.4 6 類腐殖質熒光峰A與C的熒光比值變化的意義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雨水中CDOM的光學特性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樣品采集和預處理
4.1.2 樣品測定
4.2 結果與討論
4.2.1 CDOM吸收性質變化
4.2.2 CDOM熒光特征
4.2.3 CDOM熒光與吸收之間的關系
4.2.4 DOC含量變化
4.2.5 pH值對EEMs的影響
4.2.6 雨水CDOM的影響因素
4.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結語
5.1 主要研究結果
5.1.1 沉積物間隙水中的CDOM及再懸浮作用
5.1.2 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降解
5.1.3 雨水中的CDOM
5.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5.3 存在問題和研究展望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773059
【文章頁數】:12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CDOM概述
1.1.1 CDOM與FDOM的定義
1.1.2 DOM、CDOM和FDOM之間的關系
1.1.3 CDOM的組成
1.1.4 CDOM的光學性質
1.1.5 CDOM的來源
1.1.6 CDOM的去除和轉化
1.1.7 本論文總體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1.2 海洋沉積物間隙水中的CDOM
1.2.1 間隙水和成巖作用概念
1.2.2 間隙水的采集和制備
1.2.3 國外關于間隙水中CDOM的研究現狀
1.3 近岸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反應
1.3.1 有關CDOM的光化學反應的基本概念
1.3.2 CDOM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的原理
1.3.3 CDOM光化學反應的特征
1.3.4 影響CDOM光化學降解的因素
1.3.5 CDOM光化學反應的生物地球化學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光學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海區(qū)和海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
2.2.1 九龍江口
2.2.2 興化灣
2.2.3 湄洲灣
2.2.4 廈門灣
2.2.5 北部灣
2.3 材料與方法
2.3.1 站位布設
2.3.2 樣品采集和預處理
2.3.3 河口再懸浮實驗
2.3.4 樣品測定
2.4 結果與討論
2.4.1 沉積物間隙水中CDOM的光學性質
2.4.2 再懸浮實驗
2.5 小結
2.5.1 表層沉積物間隙水
2.5.2 再懸浮實驗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反應
3.1 引言
3.2 材料與方法
3.2.1 樣品采集
3.2.2 樣品預處理
3.2.3 輻照培養(yǎng)實驗
3.2.4 樣品測定
3.3 結果
3.3.1 CDOM熒光性質變化
3.3.2 CDOM吸收性質變化
3.4 討論
3.4.1 紫外輻射的UV-B為光化學反應的最有效輻射
3.4.2 CDOM吸收、熒光和碳損失
3.4.3 CDOM光吸收和熒光性質之間的關系
3.4.4 類色氨酸熒光的光漂白
3.4.5 光降解過程中A250/A350比值變化的意義
3.4 6 類腐殖質熒光峰A與C的熒光比值變化的意義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雨水中CDOM的光學特性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樣品采集和預處理
4.1.2 樣品測定
4.2 結果與討論
4.2.1 CDOM吸收性質變化
4.2.2 CDOM熒光特征
4.2.3 CDOM熒光與吸收之間的關系
4.2.4 DOC含量變化
4.2.5 pH值對EEMs的影響
4.2.6 雨水CDOM的影響因素
4.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結語
5.1 主要研究結果
5.1.1 沉積物間隙水中的CDOM及再懸浮作用
5.1.2 河口區(qū)CDOM的光化學降解
5.1.3 雨水中的CDOM
5.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5.3 存在問題和研究展望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773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77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