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海域冬季風場與海浪場的關聯(lián)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13:42
利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模擬的1993—2011年中國東部海域19 a冬季逐日海浪場資料以及同期CCMP逐日風場資料,采用奇異值分解(SVD)的方法分析了冬季中國東部海域海浪場與提前0~5 d的東亞大陸地面風場的關聯(lián)特征。結果發(fā)現(xiàn):海浪場與提前1 d的地面風場的關聯(lián)更有意義;SVD第一模態(tài)和第二模態(tài)分別反映了貝加爾湖以東南下的反氣旋式偏北擾動大風(或氣旋式偏南擾動大風)和中國東部平原入海的氣旋式擾動風場(或反氣旋式擾動風場)對中國東部海域海浪的擾動影響。此外,SVD分析還揭示了冬季影響中國東部海域海浪的大風關鍵區(qū)和移動路徑;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風關鍵區(qū)從貝加爾湖以東逐步由蒙古南下影響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qū),最后到達中國東部海域。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方法
1.2 數(shù)據(jù)來源
2 結果分析
2.1 度量參數(shù)分析
2.2 典型變量場總體相關分析
2.3 風場影響海浪場的關鍵區(qū)分析
3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Jason-1和Jason-2衛(wèi)星資料的中國東部海域海浪模擬結果的檢驗[J]. 周媛媛,周林,關皓,楊波. 海洋預報. 2018(06)
[2]黃、渤海冷空氣海浪場的集合預報試驗[J]. 王亞男,王慶元,劉彬賢. 海洋學報. 2015(09)
[3]基于CCMP風場的中國近海18個海區(qū)海面大風季節(jié)變化特征分析[J]. 王慧,隋偉輝. 氣象科技. 2013(04)
[4]華南前汛期降水與我國近海海溫的SVD分析[J]. 馬慧,陳楨華,姜麗萍,王謙謙,林澤金. 熱帶氣象學報. 2009(02)
[5]東北地區(qū)汛期降水與全球大洋海溫異常關系的SVD分析[J]. 馮新,王新,王元. 熱帶氣象學報. 2006(04)
[6]中國西北地區(qū)雨季降水與500hPa高度場的SVD分析[J]. 魏鋒,丁裕國,楊金虎,王若升. 干旱氣象. 2005(04)
[7]赤道太平洋區(qū)域風應力與海表溫度年際異常的奇異值分解[J]. 王盤興,周偉燦,薛志華,王欣. 應用氣象學報. 1998(03)
[8]氣象向量場奇異值分解方法及其應用[J]. 王盤興,周偉燦,王欣,薛志華,黃麗萍.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1997(02)
[9]中國近海及其鄰近海域災害性海浪的時空分布[J]. 許富祥. 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6(02)
本文編號:3647295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方法
1.2 數(shù)據(jù)來源
2 結果分析
2.1 度量參數(shù)分析
2.2 典型變量場總體相關分析
2.3 風場影響海浪場的關鍵區(qū)分析
3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Jason-1和Jason-2衛(wèi)星資料的中國東部海域海浪模擬結果的檢驗[J]. 周媛媛,周林,關皓,楊波. 海洋預報. 2018(06)
[2]黃、渤海冷空氣海浪場的集合預報試驗[J]. 王亞男,王慶元,劉彬賢. 海洋學報. 2015(09)
[3]基于CCMP風場的中國近海18個海區(qū)海面大風季節(jié)變化特征分析[J]. 王慧,隋偉輝. 氣象科技. 2013(04)
[4]華南前汛期降水與我國近海海溫的SVD分析[J]. 馬慧,陳楨華,姜麗萍,王謙謙,林澤金. 熱帶氣象學報. 2009(02)
[5]東北地區(qū)汛期降水與全球大洋海溫異常關系的SVD分析[J]. 馮新,王新,王元. 熱帶氣象學報. 2006(04)
[6]中國西北地區(qū)雨季降水與500hPa高度場的SVD分析[J]. 魏鋒,丁裕國,楊金虎,王若升. 干旱氣象. 2005(04)
[7]赤道太平洋區(qū)域風應力與海表溫度年際異常的奇異值分解[J]. 王盤興,周偉燦,薛志華,王欣. 應用氣象學報. 1998(03)
[8]氣象向量場奇異值分解方法及其應用[J]. 王盤興,周偉燦,王欣,薛志華,黃麗萍.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1997(02)
[9]中國近海及其鄰近海域災害性海浪的時空分布[J]. 許富祥. 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6(02)
本文編號:36472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6472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