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坎特伯雷盆地第四紀晚期以來亞熱帶鋒的遷移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2-02-17 09:09
新西蘭東南岸外坎特伯雷盆地地區(qū)水體主要受亞熱帶水團(STW)和亞南極水團(SAW)的交替影響,即亞熱帶鋒(STF)(在南島岸外表現(xiàn)為南島鋒,SF)的遷移。為恢復(fù)該海區(qū)第四紀晚期以來亞熱帶鋒遷移史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本文選取新西蘭東南岸外坎特伯雷盆地IODP317-U1352B巖心進行研究。該巖心總長294.61m,其底部年齡為1140ka,平均時間分辨率約為2.9ka,包含34個氧同位素期次(MIS),但MIS3~4及MIS23~34未能得到精確識別。通過浮游和底棲有孔蟲(Globigerinoides bulloides及Nonionellinaflemingi)殼體氧碳穩(wěn)定同位素,以及自然伽瑪射線(可指示沉積物中粘土含量)及顏色反射率(可指示碳酸鹽巖含量)這四個主要替代性指標對研究區(qū)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四者在一定程度上均遵循了冰期-間冰期旋回。大部分冰期具有較高氧同位素值、較低碳同位素值,以及相對較高自然伽瑪射線值和顏色反射率值;而大部分間冰期則以較低的氧同位素值、較高碳同位素值和相對較低自然伽瑪射線值及顏色反射率值為特征。此外,頻譜和小波分析顯示,海區(qū)浮游和底棲有孔蟲氧碳同位素曲線的主要周...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西蘭地區(qū)板塊構(gòu)造示意圖(石耀霖等,2011)
區(qū)坎特伯雷盆地(Canterbury Basin)位于新西蘭南島(South 1-2),地處裂谷型大陸破裂帶的向陸側(cè)邊緣(Expedition 317,2011;Field,1989)。南島西部的阿爾卑斯斷層(Alpine Fa距今 23Ma 開始活躍(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2011;中國),并在查塔曼隆起(Chatham Rise)的作用下與澳大利亞板觸(石耀霖,2001)。由于該斷層為右旋走滑,在抬升-擠壓作東側(cè)的南阿爾卑斯山脈(SouthernAlps)隆起成型(Fulthorpalcott,1998)。山脈風(fēng)化剝蝕的碎屑產(chǎn)物隨懷塔基(Waitaki)海盆,為海底沉積提供物源基礎(chǔ)(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息網(wǎng),2011)。因此坎特伯雷盆地沉積物作為海底快速堆積的好且詳細、高頻的沉積旋回記錄(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n 317 Scientists,2011)。
圖 1-3 新西蘭南部表層水團、洋流和海洋鋒分布示意圖(其中紅色圓點代表本次研究重點 317-U1352 站位、黑色圓點代表坎特伯雷盆地另一主要站位 ODP1119;STW=亞熱帶水團、SAW=亞南極水圖、STF=亞熱帶鋒)(Carter andGammon,2004;Wilson et al.,2005)南島鋒靠海一側(cè)的大洋水可按深度劃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表層 0-300m的 SAW,以及表層水團之下 300-800m 的亞南極模式水(Subantarctic ModeWater, SAMW)、800-2000m 的南極中層水(Antarctic Intercellar Water,AAIW)和深度為 2000-4500m 的繞級深層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Bruce et al.,1999;Carter et al.,2000)。其中,亞南極模式水(SAMW)和南極中層水(AAIW)均向北流動,它們密度的變化與其主溫躍層所處的位置密切相關(guān),并在太平洋南半球的亞熱帶渦流中起主要作用;而繞級深層水(CDW)被攜帶至太平洋深層西邊界流(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0年新西蘭MS7.1級地震地表潛熱異常[J]. 秦凱,吳立新,DE SANTIS Angelo,王鶴. 科學(xué)通報. 2011(Z2)
[2]旋回地層學(xué)理論基礎(chǔ)、研究進展和展望[J]. 吳懷春,張世紅,馮慶來,方念喬,楊天水,李海燕. 地球科學(xué)(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學(xué)報). 2011(03)
[3]海洋沉積作用的物源控制[J]. 何起祥. 海洋地質(zhì)前沿. 2011(01)
[4]南塔斯曼海800ka以來的海水表層溫度與亞熱帶鋒遷移歷史[J]. 李文寶,王汝建,向霏,丁曉輝,趙美訓(xùn). 科學(xué)通報. 2010(24)
[5]南黃海陸架中部沉積物反射率光譜的影響因素分析[J]. 王昆山,石學(xué)法,程振波,王國慶,葛淑蘭. 海洋科學(xué)進展. 2007(01)
[6]南黃海陸架沉積物顏色反射率的初步研究[J]. 王昆山,石學(xué)法,王國慶. 海洋科學(xué)進展. 2006(01)
[7]南海北部ODP1144站顏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氣候波動[J]. 黃維,翦知湣,CBühring.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03(03)
[8]尋求深海碳酸鹽沉積含量的物理標志[J]. 黃維,劉志飛,陳曉良,汪品先. 地球科學(xué). 2003(02)
[9]柴達木盆地自然伽瑪曲線在古氣候及沉積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yīng)用[J]. 楊平,陳曄,劉澤純. 古地理學(xué)報. 2003(01)
[10]大洋巖石層拖曳窄條陸殼俯沖的極限尺度分析——以新西蘭南島和大別山超高壓變質(zhì)帶為例[J]. 石耀霖,范桃園. 地球物理學(xué)報. 2001(06)
本文編號:3629161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西蘭地區(qū)板塊構(gòu)造示意圖(石耀霖等,2011)
區(qū)坎特伯雷盆地(Canterbury Basin)位于新西蘭南島(South 1-2),地處裂谷型大陸破裂帶的向陸側(cè)邊緣(Expedition 317,2011;Field,1989)。南島西部的阿爾卑斯斷層(Alpine Fa距今 23Ma 開始活躍(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2011;中國),并在查塔曼隆起(Chatham Rise)的作用下與澳大利亞板觸(石耀霖,2001)。由于該斷層為右旋走滑,在抬升-擠壓作東側(cè)的南阿爾卑斯山脈(SouthernAlps)隆起成型(Fulthorpalcott,1998)。山脈風(fēng)化剝蝕的碎屑產(chǎn)物隨懷塔基(Waitaki)海盆,為海底沉積提供物源基礎(chǔ)(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息網(wǎng),2011)。因此坎特伯雷盆地沉積物作為海底快速堆積的好且詳細、高頻的沉積旋回記錄(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n 317 Scientists,2011)。
圖 1-3 新西蘭南部表層水團、洋流和海洋鋒分布示意圖(其中紅色圓點代表本次研究重點 317-U1352 站位、黑色圓點代表坎特伯雷盆地另一主要站位 ODP1119;STW=亞熱帶水團、SAW=亞南極水圖、STF=亞熱帶鋒)(Carter andGammon,2004;Wilson et al.,2005)南島鋒靠海一側(cè)的大洋水可按深度劃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表層 0-300m的 SAW,以及表層水團之下 300-800m 的亞南極模式水(Subantarctic ModeWater, SAMW)、800-2000m 的南極中層水(Antarctic Intercellar Water,AAIW)和深度為 2000-4500m 的繞級深層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Bruce et al.,1999;Carter et al.,2000)。其中,亞南極模式水(SAMW)和南極中層水(AAIW)均向北流動,它們密度的變化與其主溫躍層所處的位置密切相關(guān),并在太平洋南半球的亞熱帶渦流中起主要作用;而繞級深層水(CDW)被攜帶至太平洋深層西邊界流(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0年新西蘭MS7.1級地震地表潛熱異常[J]. 秦凱,吳立新,DE SANTIS Angelo,王鶴. 科學(xué)通報. 2011(Z2)
[2]旋回地層學(xué)理論基礎(chǔ)、研究進展和展望[J]. 吳懷春,張世紅,馮慶來,方念喬,楊天水,李海燕. 地球科學(xué)(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學(xué)報). 2011(03)
[3]海洋沉積作用的物源控制[J]. 何起祥. 海洋地質(zhì)前沿. 2011(01)
[4]南塔斯曼海800ka以來的海水表層溫度與亞熱帶鋒遷移歷史[J]. 李文寶,王汝建,向霏,丁曉輝,趙美訓(xùn). 科學(xué)通報. 2010(24)
[5]南黃海陸架中部沉積物反射率光譜的影響因素分析[J]. 王昆山,石學(xué)法,程振波,王國慶,葛淑蘭. 海洋科學(xué)進展. 2007(01)
[6]南黃海陸架沉積物顏色反射率的初步研究[J]. 王昆山,石學(xué)法,王國慶. 海洋科學(xué)進展. 2006(01)
[7]南海北部ODP1144站顏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氣候波動[J]. 黃維,翦知湣,CBühring.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03(03)
[8]尋求深海碳酸鹽沉積含量的物理標志[J]. 黃維,劉志飛,陳曉良,汪品先. 地球科學(xué). 2003(02)
[9]柴達木盆地自然伽瑪曲線在古氣候及沉積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yīng)用[J]. 楊平,陳曄,劉澤純. 古地理學(xué)報. 2003(01)
[10]大洋巖石層拖曳窄條陸殼俯沖的極限尺度分析——以新西蘭南島和大別山超高壓變質(zhì)帶為例[J]. 石耀霖,范桃園. 地球物理學(xué)報. 2001(06)
本文編號:3629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6291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