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海洋學論文 >

南海IODP349基底玄武巖中鈣質碳酸鹽巖脈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2 06:47
  IODP 349航次的U1431站位和U1433站位分別在南海的東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殘留擴張脊附近的基底玄武巖中首次采集到鈣質碳酸鹽巖脈。對采集到的24塊含碳酸鹽巖脈的巖石樣品展開了礦物學、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包括手標本和鏡下觀察、拉曼光譜以及電子探針顯微分析;谝陨戏治龅幕A上,還通過高分辨率巖芯掃描圖像對巖脈空間分布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碳酸鹽巖脈充填于基巖的裂隙或裂縫中,是洋脊側翼低溫熱液活動的產(chǎn)物,幾乎貫穿于整個巖芯;滋妓猁}巖脈豐度統(tǒng)計顯示,東部次海盆的U1431站位巖脈的平均豐度明顯高于西南次海盆的U1433站位,揭示U1431站位具有更活躍的低溫熱液活動。通過巖脈薄片鏡下觀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譜分析,揭示碳酸鹽礦物為方解石和文石。兩個站位的碳酸巖脈中,文石的礦物集合體形態(tài)基本一致——塊狀、纖維狀和放射纖維狀,而方解石存在差異,U1431的方解石以斑塊狀、塊狀、粒狀和纖維狀出現(xiàn),而U1433的僅具塊狀,也表明U1433較U1431站位的低溫熱液弱。而方解石中極低的Sr和文石中極低的Mg含量表明巖脈中的碳酸鹽礦物均為原生礦物。根據(jù)碳酸鹽礦物組合,U1431站位碳酸鹽巖脈為方解石...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南海IODP349基底玄武巖中鈣質碳酸鹽巖脈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


洋脊熱液流體循環(huán)示意圖(改編自Coggonetal.,2011)

站位,南海


圖 2.1 南海 IODP 349 站位圖 (改編自 Li et al., 201黃色圓圈為 349 航次的站位——U1431 站位和 U1433 站位,實線為殘留洋脊, 白色旗幟實線為馬尼拉海溝。2.2.1 U1431 站位 站位包括 U1431A 至 U1431E 共計 5 個孔,其中 U143 長度小于 30 米,因此主要基于 U1431D 孔和 U1431E 孔D 孔的經(jīng)緯度為 15°22.5379′N, 117°00.0022′E,水深 424,取芯段長度 617 米,回收巖芯長度 402.11 米,回收率的經(jīng)緯度為 15°22.5380′N, 116°59.9903′E,水深 4240.3 米取芯段長度 443.5 米,回收巖芯長度 242.35 米,回收率玄武巖位于 U1431E 孔的底部。 站位距離東部次海盆的殘留擴張脊約 15 公里,基底之

地層柱狀圖,火成巖,南海,站位


圖 2.2 南海 IODP 349 火成巖地層柱狀圖 (Li et al., 2015a)注:(a)U1431 站位,(b)U1433 站位,EOH(End of Hole)為鉆孔末端。在 U1431 站位上發(fā)現(xiàn)的鈣質超微化石、浮游有孔蟲和放射蟲是典型的低緯度組合,廣泛存在于熱帶西太平洋地區(qū)(Li et al., 2015a)。碳酸鹽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升高(Miller, 1952; Mucci, 1983),因此在溫度較低的深海碳酸鹽礦物更容易溶解,因此位于方解石補償深度(CCD, calcite compensation depth)以下幾乎不存在碳酸鹽巖。根據(jù)南,F(xiàn)代表層沉積物碳酸鈣含量推斷,14°N 以北海域現(xiàn)代 CCD 約 3700m 左右,如 U1431 站位,14°N 以南海域 CCD 約 4000 米左右,如 U1433 站位(張?zhí)m蘭等, 2010)。由于沉積深度均位于 CCD 以下,因此鈣質超微化石含量很低,通常保存不佳。浮游有孔蟲也保存較差,隨著深度增加逐漸減少。放射蟲在最上層 30 米的樣品中保存良好,而在 30~870 mbsf 則較少。在 U1431E 孔中,在~890 mbsf 處開始出現(xiàn) IX 單元的玄武巖。取芯延續(xù)至~1008 mbsf,回收了由粘土層分隔的基底玄武巖,粘土層厚度為 3.7 9.5 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海擴張過程及海陸變遷沉積記錄[J]. 錢坤,閆義,黃奇瑜,陳文煌,余夢明,田陟賢.  海洋地質前沿. 2016(08)
[2]洋中脊熱液系統(tǒng)中的鋨及其同位素[J]. 黃威,陶春輝,李軍,孫治雷,鄧希光,崔汝勇.  地球科學. 2016(03)
[3]挪威海Nyegga麻坑區(qū)的甲烷成因自生碳酸鹽巖[J]. 馮先翠,王偉,王文倩,陳毅鳳.  地球化學. 2015(04)
[4]西太平洋科學大洋鉆探的地球動力學成果[J]. 宋曉曉,李春峰.  熱帶海洋學報. 2016(01)
[5]南海構造變形分區(qū)及成盆過程[J]. 雷超,任建業(yè),張靜.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5(04)
[6]鈾、釷在碳酸鈣-海水界面的附著行為研究[J]. 郭曉月,王丕波,王海榮,瞿成利,王卓.  海洋科學. 2014(10)
[7]電子探針背散射電子圖像在碳酸鹽巖微區(qū)分析中的意義[J]. 秦玉娟,張?zhí)旄?胡圓圓,朱吟.  電子顯微學報. 2013(06)
[8]Magnetic recording of the Cenozoic oceanic crustal 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J]. LI ChunFeng & SONG TaoR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4)
[9]由高密度磁異常測量數(shù)據(jù)分析南海海盆的擴張年齡與擴張模式[J]. 宋陶然,李春峰.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2(04)
[10]First-order character of the displacive structural transition in BaWO4[J]. 譚大勇,肖萬生,周微,陳鳴,熊小林,宋茂雙.  Chinese Physics B. 2012(08)

碩士論文
[1]白云凹陷深層砂巖儲層中的碳酸鹽膠結物類型、成因與分布特征研究[D]. 王代富.西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362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5362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13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