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對中國近海環(huán)流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15:28
黑潮是位于北太平洋上西側(cè)的一支西邊界流,具有高溫、高鹽、流幅窄、流速快、流量大等特征。黑潮對中國海域的環(huán)流、熱、鹽輸運,多尺度過程的相互作用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季節(jié)變化以及年際變化也對我國的氣候有著巨大影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以黑潮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為主線,利用區(qū)域海洋模式(ROMS)重點研究了黑潮對臺灣暖流、對馬暖流等的影響,以及呂宋海峽等重要的交換通道的年際及季節(jié)變化特征,并討論了潮汐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的影響,最后對黑潮末端及其延伸體對中國近海體積輸運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首先,基于ROMS氣候態(tài)模擬結(jié)果對中國近海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研究認為:東海黑潮主軸的強度在夏季最強,流幅也最寬,冬季最弱,流幅最窄;“臺灣-對馬暖流系統(tǒng)”,在春夏季非常明顯,在秋冬季較弱;對馬暖流和臺灣暖流都具有雙核結(jié)構(gòu),并且夏半年流速要強于冬半年;南海表層的環(huán)流受季風控制。為了研究黑潮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的影響,我們選取東中國海200米等深斷面、臺灣海峽斷面和朝鮮海峽斷面等三條斷面進行研究,并以此對黑潮向東中國海的凈體積輸運及其與厄爾尼諾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進行分析。研究認為:黑潮的PN斷面流量在夏季達到最大,為2...
【文章來源】: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中心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黑潮研究現(xiàn)狀
1.1.1 黑潮概述
1.1.2 黑潮研究成果
1.2 中國近海環(huán)流研究成果
1.2.1 中國近海地形
1.2.2 黃東海環(huán)流研究
1.2.3 南海環(huán)流研究
1.3 本文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1.4 本論文的主要結(jié)構(gòu)
2 模式配置及數(shù)據(jù)介紹
2.1 模式介紹
2.1.1 ROMS 模式介紹
2.1.2 模式方程
2.2 中國近海模式網(wǎng)格配置
2.3 數(shù)據(jù)介紹
2.3.1 地形數(shù)據(jù):
2.3.2 初始場數(shù)據(jù):
2.3.3 驅(qū)動場數(shù)據(jù):
2.3.4 開邊界的數(shù)據(jù):
2.3.5 徑流數(shù)據(jù)
3 中國近海環(huán)流及其季節(jié)變化
3.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3.1.1 溫度驗證
3.1.2 SSH 驗證
3.2 中國近海環(huán)流及其季節(jié)變化
3.2.1 東海黑潮
3.2.2 臺灣暖流和對馬暖流
3.2.3 南海環(huán)流
3.3 小結(jié)
4 黑潮對東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4.1.1 溫度場驗證
4.1.2 環(huán)流場驗證
4.2 研究方法
4.3 分析討論
4.3.1 黑潮季節(jié)及年際變化分析
4.3.2 臺灣海峽和朝鮮海峽流量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3.3 黑潮向東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3.4 東中國海凈體積輸運的年際變化及其厄爾尼諾的相關(guān)性
4.4 小結(jié)
5 黑潮對南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5.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5.2 研究方法
5.3 結(jié)果分析與討論
5.3.1 呂宋海峽海流分析
5.3.2 環(huán)流垂直剖面分析
5.3.3 呂宋海峽流量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分析
5.4 小結(jié)
6 潮汐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影響的敏感性分析
6.1 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6.2 數(shù)值試驗
6.2.1 邊界條件
6.2.2 初始條件及其他條件
6.3 潮汐驗證
6.3.1 M2 分潮
6.3.2 K1 分潮
6.3.3 S2 和 O1 分潮
6.4 潮汐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影響的敏感性分析
6.5 小結(jié)
7 結(jié)論與展望
7.1 本文結(jié)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及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kinetic ener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WANG Hui 1,3 , WANG Dakui 2,3,4 , LIU Guimei 3 , WU Huiding 3 , LI Ming 4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2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on Marine Hazards Forecasting,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4 Horn Point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Cambridge, Maryland 21613, US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2(01)
[2]Predict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radiation from the damaged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J]. QIAO FangLi, WANG GuanSuo, ZHAO Wei, ZHAO JieChen, DAI DeJun, SONG YaJuan & SONG ZhenYa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26606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18)
[3]冬季黃海暖流西偏機理數(shù)值探討[J]. 邢傳璽,黃大吉.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0(06)
[4]南海海表溫度時空分布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 于慶龍,王輝,萬莉穎. 海洋預報. 2010(04)
[5]基于Argos漂流浮標的東海黑潮特征分析[J]. 馮穎,陳紅霞,袁業(yè)立. 海洋科學進展. 2010(03)
[6]利用Argos浮標資料對黑潮入侵南海問題的分析[J]. 馬超,吳德星,鞠霞. 海洋湖沼通報. 2010(02)
[7]全球變暖背景下對太平洋環(huán)流(1960-1999)的模擬(英文)[J]. 蔡怡,王彰貴.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0(01)
[8]黑潮的渦分辨率數(shù)值模擬[J]. 趙健,吳德星,陳學恩,牟林. 海洋通報. 2009(05)
[9]一個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環(huán)流模式的初步結(jié)果[J]. 莫慧爾,俞永強,劉海龍,林鵬飛. 熱帶海洋學報. 2009(05)
[10]黑潮對中國近海熱鹽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J]. 孫雙文,萬彪.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博士論文
[1]南海中尺度渦渦動動能和渦致熱量輸運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王大奎.中國海洋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中國近海潮汐潮流的數(shù)值模擬與研究[D]. 朱學明.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12172
【文章來源】: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中心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黑潮研究現(xiàn)狀
1.1.1 黑潮概述
1.1.2 黑潮研究成果
1.2 中國近海環(huán)流研究成果
1.2.1 中國近海地形
1.2.2 黃東海環(huán)流研究
1.2.3 南海環(huán)流研究
1.3 本文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1.4 本論文的主要結(jié)構(gòu)
2 模式配置及數(shù)據(jù)介紹
2.1 模式介紹
2.1.1 ROMS 模式介紹
2.1.2 模式方程
2.2 中國近海模式網(wǎng)格配置
2.3 數(shù)據(jù)介紹
2.3.1 地形數(shù)據(jù):
2.3.2 初始場數(shù)據(jù):
2.3.3 驅(qū)動場數(shù)據(jù):
2.3.4 開邊界的數(shù)據(jù):
2.3.5 徑流數(shù)據(jù)
3 中國近海環(huán)流及其季節(jié)變化
3.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3.1.1 溫度驗證
3.1.2 SSH 驗證
3.2 中國近海環(huán)流及其季節(jié)變化
3.2.1 東海黑潮
3.2.2 臺灣暖流和對馬暖流
3.2.3 南海環(huán)流
3.3 小結(jié)
4 黑潮對東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4.1.1 溫度場驗證
4.1.2 環(huán)流場驗證
4.2 研究方法
4.3 分析討論
4.3.1 黑潮季節(jié)及年際變化分析
4.3.2 臺灣海峽和朝鮮海峽流量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3.3 黑潮向東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4.3.4 東中國海凈體積輸運的年際變化及其厄爾尼諾的相關(guān)性
4.4 小結(jié)
5 黑潮對南中國海體積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5.1 模式結(jié)果驗證
5.2 研究方法
5.3 結(jié)果分析與討論
5.3.1 呂宋海峽海流分析
5.3.2 環(huán)流垂直剖面分析
5.3.3 呂宋海峽流量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分析
5.4 小結(jié)
6 潮汐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影響的敏感性分析
6.1 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6.2 數(shù)值試驗
6.2.1 邊界條件
6.2.2 初始條件及其他條件
6.3 潮汐驗證
6.3.1 M2 分潮
6.3.2 K1 分潮
6.3.3 S2 和 O1 分潮
6.4 潮汐對東中國海環(huán)流影響的敏感性分析
6.5 小結(jié)
7 結(jié)論與展望
7.1 本文結(jié)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及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kinetic ener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WANG Hui 1,3 , WANG Dakui 2,3,4 , LIU Guimei 3 , WU Huiding 3 , LI Ming 4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2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on Marine Hazards Forecasting,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4 Horn Point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Cambridge, Maryland 21613, US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2(01)
[2]Predict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radiation from the damaged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J]. QIAO FangLi, WANG GuanSuo, ZHAO Wei, ZHAO JieChen, DAI DeJun, SONG YaJuan & SONG ZhenYa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26606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18)
[3]冬季黃海暖流西偏機理數(shù)值探討[J]. 邢傳璽,黃大吉.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0(06)
[4]南海海表溫度時空分布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 于慶龍,王輝,萬莉穎. 海洋預報. 2010(04)
[5]基于Argos漂流浮標的東海黑潮特征分析[J]. 馮穎,陳紅霞,袁業(yè)立. 海洋科學進展. 2010(03)
[6]利用Argos浮標資料對黑潮入侵南海問題的分析[J]. 馬超,吳德星,鞠霞. 海洋湖沼通報. 2010(02)
[7]全球變暖背景下對太平洋環(huán)流(1960-1999)的模擬(英文)[J]. 蔡怡,王彰貴.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0(01)
[8]黑潮的渦分辨率數(shù)值模擬[J]. 趙健,吳德星,陳學恩,牟林. 海洋通報. 2009(05)
[9]一個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環(huán)流模式的初步結(jié)果[J]. 莫慧爾,俞永強,劉海龍,林鵬飛. 熱帶海洋學報. 2009(05)
[10]黑潮對中國近海熱鹽輸運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J]. 孫雙文,萬彪.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博士論文
[1]南海中尺度渦渦動動能和渦致熱量輸運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王大奎.中國海洋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中國近海潮汐潮流的數(shù)值模擬與研究[D]. 朱學明.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12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4121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