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海洋學論文 >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陸沉積模式轉換及其年代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21:22
  全新世是現(xiàn)代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的重要階段,西江、北江和東江的河流物源為全新世海-陸交互相沉積提供了最主要的物質來源。然而,珠江三角洲早全新世以來的海進-海退沉積序列反映的沉積速率變化,以及退積-進積過程和起始年代因三角洲地區(qū)復雜的地形地貌而存在時空差異。此外,許多地點鉆孔揭示出海-陸沉積模式轉換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沉積間斷。本文對珠江三角洲的兩個典型鉆孔進行了詳細的巖性、粒度等環(huán)境指標的分析,結合區(qū)域內20余個鉆孔的橫向對比,對全新世的海-陸沉積環(huán)境與模式轉換進行了深入探討。結果表明,全新世海相沉積底部年代為穿時性分布,在伶仃洋約為11 kaBP,海侵沿著深切河谷深入到番禺-三水一帶的年代延遲至9~8 kaBP;高海面期不同地點存在三角洲前緣相的河口灣、潮坪等多種沉積環(huán)境,同時,早—中全新世三角洲前緣沉積環(huán)境受到古地形影響,在一些地點存在許多極高沉積速率的堆積體(可達~4 cm/a)。全新世沉積由海進的退積模式轉變?yōu)楹M说倪M積模式在大量鉆孔中都有明顯體現(xiàn),通常表現(xiàn)為細粒組分的粉砂含量增多,磁化率快速升高,海洋有孔蟲含量降低等;其沉積環(huán)境通常由濱海相轉變?yōu)榫W(wǎng)狀水系下的分流間灣、決口扇或河流沖... 

【文章來源】: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陸沉積模式轉換及其年代


珠江三角洲鉆孔地理位置Fig.1Locationmapofthestudyarea

剖面圖,珠江三角洲,引用文獻,全新世


厚度可超過10m。珠江三角洲的沉積模式早期為海侵過程的灣內充填型[41]的三角洲前緣相沉積,即由潮控為主的河口灣轉變?yōu)楹涌貫橹鞯钠皆喑练e,主要沉積模式的轉換發(fā)生在4ka前后。但這種模式轉換在空間上具有穿時性,即從上游往下游的發(fā)生時間為5.5~2kaBP不等。在三角洲庫容空間較小的情況下,大量的河流沉積物輸入加速了三角洲的進積和平原的發(fā)展。晚全新世海平面較為穩(wěn)定或略微下降也為快速進積提供了條件。本研究對具有14C年代數(shù)據(jù)的鉆孔進行了沉積速率的計算和統(tǒng)計(圖6),圖5珠江三角洲西江至虎門出口一線的全新世聯(lián)孔剖面(引用文獻見表1)Fig.5HolocenecorrelationofthecoresinPearlRiverDeltafromXijiangtoHumenrivermouth(Table1)第40卷第5期張紹軒,等: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陸沉積模式轉換及其年代113

佛山,粒度,沉積物,環(huán)境


條件比較單一。概率累積曲線顯示躍移組分達到了50%以上,表示環(huán)境水動力條件較強,斜率達到50°~70°,代表了較好的分選性。磁化率值保持在5×104SI以下的水平。此外,Sr/Ba比值一般均小于0.1,且波動不大。這些特征均表明該階段尚未有海水侵入,以河流物源輸入為主。河口灣沉積:為灰黑—灰白色細砂和粉砂,略顯沉積韻律,含有孔蟲等海相微體化石,底部含腐木碎塊。平均粒徑為4.32~4.35Φ(DH14和DH7孔)。中細砂平均占50.64%(DH7)至46.58%(DH14),其次為粉砂(44%~32%)。沉積物的頻率曲線(圖3)顯示出3Φ和8Φ兩種峰的交替,即砂粒級的窄峰和粉砂粒級的寬峰同時出現(xiàn),同時概率累積曲線顯示躍移組分曲線為兩段式,粒度變細的同時躍移組分也有所減少,說明此時受到海-陸兩種水動力條件的共同作用。磁化率值約為2.28×104SI,受到生物擾動影響可能出現(xiàn)波動以及峰值。有孔蟲以濱海廣鹽型的畢克卷輪蟲(Ammoniabeccarii)和微溫卷輪圖2佛山DH14鉆孔沉積物的粒度等綜合古環(huán)境指標Fig.2Grain-sizeandintegratedpaleoenvironmentalindicatorsofDH14coreinFoshan圖3主要沉積相的粒度頻率分布曲線和概率累積曲線Fig.3Grain-sizefrequencydistributionandcumulativefrequencycurvesofdifferentsedimentfacies第40卷第5期張紹軒,等: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陸沉積模式轉換及其年代1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三角洲沉積體與河網(wǎng)干流河道的形成發(fā)育[J]. 韋惺,吳超羽.  海洋學報. 2018(07)
[2]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紀環(huán)境演化的沉積響應[J]. 陳雙喜,趙信文,黃長生,孫榮濤,曾敏,劉鳳梅,陳雯.  地質通報. 2016(10)
[3]珠江三角洲中部晚更新世以來的有孔蟲記錄與古環(huán)境演化[J]. 殷鑒,劉春蓮,吳潔,黃毅,吳月琴.  古地理學報. 2016(04)
[4]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來孢粉分析與古環(huán)境重建[J]. 黃康有,何嘉卉,宗永強,鄭卓,章桂芳,曹玲瓏.  熱帶地理. 2016(03)
[5]珠江口萬頃沙晚第四紀沉積及古環(huán)境重建[J]. 余少華,陳芳,謝葉彩,周洋,吳聰,陳熾新,龍桂.  熱帶地理. 2016(03)
[6]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紀地層、海平面變化與構造運動的關系[J]. 宗永強,黃光慶,熊海仙,李瀟云,孫奕映.  熱帶地理. 2016(03)
[7]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匯流區(qū)全新世泥炭腐木層時空分布與環(huán)境變化[J]. 鄭卓,湯永杰,鄭艷偉,黃康有,韓子云,宗永強,李平日,譚惠中.  熱帶地理. 2016(03)
[8]伶仃洋ZK19孔晚第四紀沉積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J]. 瓦西拉里,王建華,陳慧嫻,吳加學,陶慧.  熱帶地理. 2016(03)
[9]珠江三角洲ZK201-2孔晚更新世以來微體生物群與古環(huán)境[J]. 周洋,謝葉彩,陳芳,龍桂,陳熾新,吳聰,鄭志敏,黃雪飛.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5(04)
[10]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區(qū)ZK201-2鉆孔硅藻組合及古環(huán)境意義[J]. 陳熾新,吳聰,謝葉彩,周洋,龍桂,鄭志敏.  微體古生物學報. 2014(04)



本文編號:33671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3671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df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