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海洋學論文 >

全新世以來長江三角洲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7 06:59
  三角洲地處海陸交互地帶,對氣候變化、構(gòu)造運動、海平面波動等尤為敏感,是開展層序地層學研究的最佳區(qū)域。作為長江三角洲體系的組成部分以及海陸環(huán)境的中間紐帶,水下三角洲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研究對整個三角洲體系乃至東海陸架的環(huán)境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依托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diào)查與評價專項(908-02-02-05)和海洋公益性行業(yè)專項“我國大河三角洲的脆弱性調(diào)查及災害評估技術(shù)研究(200805063)”,利用巖芯描述、粒度測試、微量元素分析、微體古生物測試以及高精度14C測年等方法,對水下CJK06、CJK07和CJK09孔進行了沉積相劃分,從中識別出河流、濱海潮坪、河口灣、淺海、前三角洲等沉積相類型。在此基礎上,將鉆孔與淺地層資料相結(jié)合,進行層序劃分,并對層序單元的年代、厚度、內(nèi)部相序組合以及地震反射等特征進行了研究,最終結(jié)合海平面變化曲線,建立了全新世以來長江水下三角洲的層序演化模式。層序地層學研究表明,長江水下三角洲全新世以來的沉積地層為一個6級I型層序,距今1.8萬年,海平面下降至現(xiàn)今陸架140m水深處,研究區(qū)域裸露成陸,下切河谷發(fā)育,河谷間地遭受長期風化,形成黃綠色古土壤,由此形...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5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緒論
    1.1 研究區(qū)地質(zhì)概況
        1.1.1 水下三角洲沉積分區(qū)
        1.1.2 區(qū)域構(gòu)造地質(zhì)特征
        1.1.3 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學研究綜述
    1.2 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內(nèi)容
2 資料來源和研究方法
    2.1 資料來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巖性描述
        2.2.2 粒分析
        2.2.3 微量元素試
        2.2.4 微體古生物分析
        2.2.5 年齡定
3 沉積學特征
    3.1 指相參數(shù)分析
    3.2 CJK06 孔沉積學特征
        3.2.1 CJK06 孔巖性特征
        3.2.2 CJK06 孔粒參數(shù)特征
        3.2.3 CJK06 孔粒曲特征
        3.2.4 CJK06 孔微量元素特征
        3.2.5 CJK06 孔微體古生物特征
        3.2.6 CJK06 孔年代特征
        3.2.7 CJK06 孔沉積劃分
    3.3 CJK07 孔沉積學特征
        3.3.1 CJK07 孔巖性特征
        3.3.2 CJK07 孔粒度參數(shù)特征
        3.3.3 CJK07 孔粒曲特征
        3.3.4 CJK07 孔微量元素特征
        3.3.5 CJK07 孔微體古生物特征
        3.3.6 CJK07 孔年代特征
        3.3.7 CJK07 孔沉積劃分
    3.4 CJK09 孔沉積學特征
        3.4.1 CJK09 孔巖性特征
        3.4.2 CJK09 孔粒度參數(shù)特征
        3.4.3 CJK09 孔粒曲特征
        3.4.4 CJK09 孔微量元素特征
        3.4.5 CJK09 孔微體古生物特征
        3.4.6 CJK09 孔年代特征
        3.4.7 CJK09 孔沉積劃分
    3.5 水下三角洲沉積特征總結(jié)
        3.5.1 河流相
        3.5.2 潮坪相
        3.5.3 河口灣相
        3.5.4 淺海相
        3.5.5 淺海-河口灣過度相
        3.5.6 前三角洲相
4 層序地層學研究
    4.1 鉆孔層序劃分
        4.1.1 鉆孔特征簡介
        4.1.2 鉆孔序界面識別
        4.1.3 鉆孔體系域劃分
    4.2 淺地層層序劃分
        4.2.1 淺地序界面識別
        4.2.2 淺地序單元劃分
    4.3 層序地層空間分布
    4.4 層序地層演化模式
5 沉積演化模式探討
    5.1 沉積序列特征
    5.2 河口灣演化模式
    5.3 三角洲演化模式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三角洲亞三角洲地層結(jié)構(gòu)對比[J]. 李保華,王強,李從先.  古地理學報. 2010(06)
[2]長江三角洲鎮(zhèn)江—江都河段古河谷沉積特征[J]. 楊獻忠,魏乃頤,王強,于俊杰,蔣仁,張宗言,趙玲.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0(05)
[3]長江三角洲地層中的冷杉和云杉花粉的來源推測[J]. 陳靜,王張華,李曉,陳中原.  第四紀研究. 2009 (02)
[4]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求解方法的對比[J]. 李志亮,杜小如.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08(04)
[5]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沉積特征分析[J]. 徐加強,師長興,張鸞.  古地理學報. 2008(04)
[6]城市河流底質(zhì)粒徑與重金屬污染狀況分析[J]. 王巖,裴宗平,鄧紹坡.  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 2008(05)
[7]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晚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及兩次海侵問題的初步探討[J]. 王張華,趙寶成,陳靜,李曉.  古地理學報. 2008(01)
[8]中國河口三角洲地區(qū)晚第四紀下切河谷層序特征和形成[J]. 李從先,范代讀,楊守業(yè),蔡進功.  古地理學報. 2008(01)
[9]長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古河谷充填沉積物特征及古地理意義[J]. 趙寶成,王張華,李曉.  古地理學報. 2007(02)
[10]中國東部陸架海對“新仙女木”事件的響應[J]. 韓喜彬,李廣雪,楊子賡,宋健娜,劉勇.  海洋地質(zhì)動態(tài). 2005(12)

博士論文
[1]冰后期以來長江水下三角洲地區(qū)沉積作用及沉積環(huán)境演化[D]. 王昕.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碩士論文
[1]揚子淺灘成因探討[D]. 侯志民.中國海洋大學 2010
[2]南黃海西部陸架埋藏古三角洲研究[D]. 陶倩倩.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0712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20712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4e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