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及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4 09:09
地球物理方法是目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識別與預測分析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經由早期主要研究地層的速度和振幅信息發(fā)展到利用波形特征進行疊前反演,提取多種屬性、多種彈性參數(shù)進行綜合分析的階段,因此對水合物地層進行綜合地球物理屬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通過對2001年東海973航次在沖繩海槽取得的多道地震數(shù)據(jù)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處理,并通過精細地地震地層解釋,發(fā)現(xiàn)海槽南部存在大量的泥底辟構造并伴生天然氣水合物。針對DMS01-5測線上的泥底辟構造,分別從疊加速度分析、砂泥巖比分析、計算海底熱流與實測海底熱流對比分析、流體勢能分析和波阻抗反演分析等幾方面探討了泥底辟型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并對該處底辟頂部和其周圍巖層中似海底反射(BSR)的成因進行了探討,認為這里的BSR并不代表天然氣水合物穩(wěn)定帶的底界,而分別對應于天然氣水合物生成帶的底界和游離氣的頂界。基于波動方程的一維半空間疊前全波形反演可以求取多個彈性參數(shù),同時可以獲得水合物沉積層精細的速度結構,這對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的識別進而估算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的含量至關重要。本文系統(tǒng)討論了在Kennett廣義反射透射系數(shù)矩...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2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東海沖繩海槽構造位置圖
圖 3-3 沖繩海槽海底地貌圖 (據(jù)喻普之和李乃勝,1992)辟型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機制泥底辟與天然氣水合物之間的關系早就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是在地質應力的驅使下,深部或層間的塑性物質(泥、鹽)垂向流蓋層上拱或刺穿,側向地層遭受牽引,在地震剖面上呈現(xiàn)出輪廓明。被動陸緣內巨厚沉積層塑性物質及高壓流體、陸緣外側火山活動引致該地區(qū)底辟構造發(fā)育,如美國東部大陸邊緣南卡羅萊納鹽底辟構脊泥底辟構造、非洲西海岸剛果扇鹽底辟構造、尼日爾陸坡三角洲造,以及里海的泥火山、泥巖底辟。這些構造能引致構造側翼或頂斜,便于流體排放形成水合物(Brown et al., 1988; Brooks et al., 1g et al., 1994; Ivanov et al., 1996; Lance et al., 1998; Limonov et al., 1t al., 1999; Yin et al., 2003)。Ginsburg 等于 1984 年首次提到了天然氣
火山有關的天然氣水合物的成藏模式:(a)泥火山中央部位模式;(b)泥火山外圍的礦物交代形成模式(據(jù) Milkov,架外緣的海槽西坡頂部發(fā)育有海底泥火山(Yin et al, 200構造發(fā)育在海槽中段西側陸坡,水深 150-500m,與很高的斷層有關,在冰期期間海平面下降,大陸架變窄,長江接輸送到大陸坡地區(qū),在海槽西側陸坡附近快速沉積下來yr(Berné et al, 2002),產生異常高壓,同時張性正斷層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異常壓力以及上覆地層壓力作用下而形成該類構造。地震剖面上的亮點、強振幅雜亂反射說了很重要的作用,關于氣體形成原因可能為 1)生物成因2)熱解成因氣,深部地層中熱解成因的天然氣向上遷移)海平面變化引起溫度、壓力的改變從而導致水合物的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層界面反射AVO數(shù)值模擬[J]. 阮愛國,李家彪,初鳳友,李湘云. 地球物理學報. 2006(06)
[2]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速度研究[J]. 梁勁,王宏斌,郭依群. 現(xiàn)代地質. 2006(01)
[3]基于熱彈性理論的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飽和度估算[J]. 王秀娟,劉學偉,吳時國. 石油物探. 2005(06)
[4]利用AVO研究西沙海槽水合物與BSR的對應關系[J]. 文鵬飛,張寶金. 地學前緣. 2005(03)
[5]南海陸坡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估計[J]. 王秀娟,吳時國,郭璇,徐寧.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5(03)
[6]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J]. 姚伯初.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5(02)
[7]基于天然氣水合物地震數(shù)據(jù)計算南海北部陸坡海底熱流[J]. 王宏斌,梁勁,龔躍華,黃永樣,劉學偉,沙志彬. 現(xiàn)代地質. 2005(01)
[8]天然氣水合物地震響應研究——中國南海HD152測線應用實例[J]. 劉學偉,李敏鋒,張聿文,張光學,吳能友,黃永樣,王宏斌. 現(xiàn)代地質. 2005(01)
[9]東沙海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質因素[J]. 吳時國,張光學,郭常升,黃永樣,鐘少軍. 石油學報. 2004(04)
[10]天然氣水合物BSR的識別與地震勘探頻率[J]. 張明,伍忠良.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4(04)
本文編號:2996984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2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東海沖繩海槽構造位置圖
圖 3-3 沖繩海槽海底地貌圖 (據(jù)喻普之和李乃勝,1992)辟型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機制泥底辟與天然氣水合物之間的關系早就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是在地質應力的驅使下,深部或層間的塑性物質(泥、鹽)垂向流蓋層上拱或刺穿,側向地層遭受牽引,在地震剖面上呈現(xiàn)出輪廓明。被動陸緣內巨厚沉積層塑性物質及高壓流體、陸緣外側火山活動引致該地區(qū)底辟構造發(fā)育,如美國東部大陸邊緣南卡羅萊納鹽底辟構脊泥底辟構造、非洲西海岸剛果扇鹽底辟構造、尼日爾陸坡三角洲造,以及里海的泥火山、泥巖底辟。這些構造能引致構造側翼或頂斜,便于流體排放形成水合物(Brown et al., 1988; Brooks et al., 1g et al., 1994; Ivanov et al., 1996; Lance et al., 1998; Limonov et al., 1t al., 1999; Yin et al., 2003)。Ginsburg 等于 1984 年首次提到了天然氣
火山有關的天然氣水合物的成藏模式:(a)泥火山中央部位模式;(b)泥火山外圍的礦物交代形成模式(據(jù) Milkov,架外緣的海槽西坡頂部發(fā)育有海底泥火山(Yin et al, 200構造發(fā)育在海槽中段西側陸坡,水深 150-500m,與很高的斷層有關,在冰期期間海平面下降,大陸架變窄,長江接輸送到大陸坡地區(qū),在海槽西側陸坡附近快速沉積下來yr(Berné et al, 2002),產生異常高壓,同時張性正斷層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異常壓力以及上覆地層壓力作用下而形成該類構造。地震剖面上的亮點、強振幅雜亂反射說了很重要的作用,關于氣體形成原因可能為 1)生物成因2)熱解成因氣,深部地層中熱解成因的天然氣向上遷移)海平面變化引起溫度、壓力的改變從而導致水合物的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層界面反射AVO數(shù)值模擬[J]. 阮愛國,李家彪,初鳳友,李湘云. 地球物理學報. 2006(06)
[2]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速度研究[J]. 梁勁,王宏斌,郭依群. 現(xiàn)代地質. 2006(01)
[3]基于熱彈性理論的天然氣水合物和游離氣飽和度估算[J]. 王秀娟,劉學偉,吳時國. 石油物探. 2005(06)
[4]利用AVO研究西沙海槽水合物與BSR的對應關系[J]. 文鵬飛,張寶金. 地學前緣. 2005(03)
[5]南海陸坡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估計[J]. 王秀娟,吳時國,郭璇,徐寧.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5(03)
[6]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J]. 姚伯初.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5(02)
[7]基于天然氣水合物地震數(shù)據(jù)計算南海北部陸坡海底熱流[J]. 王宏斌,梁勁,龔躍華,黃永樣,劉學偉,沙志彬. 現(xiàn)代地質. 2005(01)
[8]天然氣水合物地震響應研究——中國南海HD152測線應用實例[J]. 劉學偉,李敏鋒,張聿文,張光學,吳能友,黃永樣,王宏斌. 現(xiàn)代地質. 2005(01)
[9]東沙海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質因素[J]. 吳時國,張光學,郭常升,黃永樣,鐘少軍. 石油學報. 2004(04)
[10]天然氣水合物BSR的識別與地震勘探頻率[J]. 張明,伍忠良.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4(04)
本文編號:2996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996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