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茅海地貌特征形成和演化的數(shù)值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19:32
黃茅海河口灣是有徑流流入的半封閉式海域,是建立港口、舒展航道、物流貿(mào)易的重要區(qū)域。研究黃茅海地形地貌演變并分析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對于研究海灣地貌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揭示黃茅海水動力、泥沙沉積、地貌演變特征及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黃茅海灘槽發(fā)育演變機制。本文應(yīng)用的數(shù)值計算模型包括水動力模型、泥沙輸移模型與地形演變模型,并介紹了模型的差分和離散方法。為確保本文數(shù)值模型計算的準確性,對前人統(tǒng)計潮位和流速結(jié)果進行驗證,確保水動力模型的準確性;將結(jié)果與前人統(tǒng)計的含沙結(jié)果進行對比,確保泥沙輸移模型的準確性;將結(jié)果與前人模擬地形變化進行對比驗證,確保地形演變模型的準確性。以河口型海灣黃茅海為模擬對象,在懸沙輸沙方式下,采用理想斜坡地形對1936年前黃茅!皟刹廴秊钡匦蔚孛蔡卣鬟M行模擬,采用在徑流入口處考慮推移質(zhì)懸沙模型對結(jié)果進行修正。模擬結(jié)果表明,懸移質(zhì)輸沙也是位于河口離岸端的荷包島和大襟島之間的攔門沙淺灘形成的主要輸沙模式,推移質(zhì)輸沙的貢獻主要是導致了東槽上游段深槽形成的主要原因,東槽下游端(三角山區(qū)域)的形成僅出現(xiàn)在了采用Hansen輸沙模型修正的地形模擬結(jié)果。但位于荷...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及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動力研究概況
1.2.2 泥沙輸移研究概況
1.2.3 地形演變研究概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水動力、泥沙輸移和地形演變計算模型
2.1 水動力模型
2.1.1 水動力計算控制方程
2.1.2 方程的離散方法
2.1.3 邊界條件設(shè)定
2.2 泥沙輸移模型
2.2.1 懸移質(zhì)泥沙輸移方程及數(shù)值離散
2.2.2 推移質(zhì)輸沙方程
2.2.3 Hansen全沙輸沙公式
2.2.4 余流輸沙公式
2.3 地形演變模型
2.3.1 地形演變模型控制方程
2.3.2 地形演變的數(shù)值離散
2.4 本章小結(jié)
3 數(shù)值計算模型驗證
3.1 水動力模型驗證
3.2 泥沙輸移模型驗證
3.3 地形演變模型驗證
3.4 本章小結(jié)
4 黃茅海地形地貌特征
4.1 黃茅海地形特征
4.2 水動力特征
4.3 本章小結(jié)
5 兩槽三灘形成模擬
5.1 懸沙模型模擬結(jié)果
5.2 對懸沙模型修正
5.3 徑流作用影響
5.4 潮流作用影響
5.5 余流作用影響
5.6 本章小結(jié)
6 地貌演變特征模擬
6.1 模擬結(jié)果與實測結(jié)果對比
6.2 灘槽演變分析
6.3 攔門沙近期演變分析
6.4 東槽沖於分析
6.5 演變模式分析
6.6 不同輸沙模式影響
6.7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黃茅海河口洪季側(cè)向余環(huán)流與泥沙輸移[J]. 楊名名,吳加學,張乾江,任杰,劉歡. 海洋學報. 2016(01)
[2]珠江口黃茅海洪季水動力空間差異淺析[J]. 聶丹,賈良文. 珠江水運. 2015(08)
[3]黃茅海水域河床長期演變趨勢預(yù)測[J]. 張心鳳.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4(05)
[4]海潮模型在珠江口潮位預(yù)測中的精度評估[J]. 尹小玲,朱磊,江遼. 中國防汛抗旱. 2014(04)
[5]珠江口黃茅?菁镜膽疑匙兓c泥沙輸運[J]. 林中源,龔文平,賈良文. 泥沙研究. 2014(02)
[6]黃茅海二維水動力模擬[J]. 羅軍,張淑雯.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4(03)
[7]珠江口黃茅?菁颈韺映练e物特性及輸移研究[J]. 賈良文,文藝. 泥沙研究. 2013(01)
[8]珠江口黃茅海攔門沙演變及成因分析[J]. 賈良文,羅軍,任杰.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2(05)
[9]珠江河口潮能及其耗散的空間分布[J]. 倪培桐,韋惺,劉歡.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
[10]珠江河口近30年演變趨勢分析[J]. 俞豐華,余順超,丁曉英. 人民珠江. 2011(01)
碩士論文
[1]河口余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張曉寧.天津大學 2017
[2]近40年來珠江口海岸線變遷遙感分析[D]. 張怡.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4
[3]河口攔門沙演變數(shù)值模擬[D]. 潘祎男.大連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73412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及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動力研究概況
1.2.2 泥沙輸移研究概況
1.2.3 地形演變研究概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水動力、泥沙輸移和地形演變計算模型
2.1 水動力模型
2.1.1 水動力計算控制方程
2.1.2 方程的離散方法
2.1.3 邊界條件設(shè)定
2.2 泥沙輸移模型
2.2.1 懸移質(zhì)泥沙輸移方程及數(shù)值離散
2.2.2 推移質(zhì)輸沙方程
2.2.3 Hansen全沙輸沙公式
2.2.4 余流輸沙公式
2.3 地形演變模型
2.3.1 地形演變模型控制方程
2.3.2 地形演變的數(shù)值離散
2.4 本章小結(jié)
3 數(shù)值計算模型驗證
3.1 水動力模型驗證
3.2 泥沙輸移模型驗證
3.3 地形演變模型驗證
3.4 本章小結(jié)
4 黃茅海地形地貌特征
4.1 黃茅海地形特征
4.2 水動力特征
4.3 本章小結(jié)
5 兩槽三灘形成模擬
5.1 懸沙模型模擬結(jié)果
5.2 對懸沙模型修正
5.3 徑流作用影響
5.4 潮流作用影響
5.5 余流作用影響
5.6 本章小結(jié)
6 地貌演變特征模擬
6.1 模擬結(jié)果與實測結(jié)果對比
6.2 灘槽演變分析
6.3 攔門沙近期演變分析
6.4 東槽沖於分析
6.5 演變模式分析
6.6 不同輸沙模式影響
6.7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黃茅海河口洪季側(cè)向余環(huán)流與泥沙輸移[J]. 楊名名,吳加學,張乾江,任杰,劉歡. 海洋學報. 2016(01)
[2]珠江口黃茅海洪季水動力空間差異淺析[J]. 聶丹,賈良文. 珠江水運. 2015(08)
[3]黃茅海水域河床長期演變趨勢預(yù)測[J]. 張心鳳.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4(05)
[4]海潮模型在珠江口潮位預(yù)測中的精度評估[J]. 尹小玲,朱磊,江遼. 中國防汛抗旱. 2014(04)
[5]珠江口黃茅?菁镜膽疑匙兓c泥沙輸運[J]. 林中源,龔文平,賈良文. 泥沙研究. 2014(02)
[6]黃茅海二維水動力模擬[J]. 羅軍,張淑雯.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4(03)
[7]珠江口黃茅?菁颈韺映练e物特性及輸移研究[J]. 賈良文,文藝. 泥沙研究. 2013(01)
[8]珠江口黃茅海攔門沙演變及成因分析[J]. 賈良文,羅軍,任杰.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2(05)
[9]珠江河口潮能及其耗散的空間分布[J]. 倪培桐,韋惺,劉歡.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
[10]珠江河口近30年演變趨勢分析[J]. 俞豐華,余順超,丁曉英. 人民珠江. 2011(01)
碩士論文
[1]河口余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張曉寧.天津大學 2017
[2]近40年來珠江口海岸線變遷遙感分析[D]. 張怡.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4
[3]河口攔門沙演變數(shù)值模擬[D]. 潘祎男.大連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73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9734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