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熱液活動聲音與溫度時序監(jiān)測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714
【部分圖文】:
現(xiàn)代海底熱液活動主要分布在地質構造不穩(wěn)定的區(qū)域,如洋中脊、弧后擴??張盆地以及海底火山口,是巖石圈和大洋之間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過程[7]。??海底熱液的形成過程如圖1-1所示:(1)在洋中脊地帶,由于活躍的地質運??動,造成巖石中產生了斷裂和裂縫。冷海水得以通過新形成的地殼裂縫滲入海??底。(2)在巖漿的作用下,海底巖石被加熱并與滲入的海水發(fā)生劇烈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海水獲得了能量,并從巖石中帶走了大量的金屬元素。??(3)被加熱的海水攜帶著大量礦物質從裂縫噴薄而出。由于溫度的不同,在海??水流出海底時可形成黑煙囪、白煙囪[8][9][1()][11]。??1??
??圖1-4熱液保真采樣器在胡安德富卡洋脊熱液區(qū)和黃石公園熱液區(qū)采樣??三、原位探測技術。原位探測技術是指被放置于熱液口附近的原位傳感器??直接進行物理與化學量的自主測量與分析的技術。采集的數(shù)據可以通過無線或??有線進行實時傳輸,用于監(jiān)測熱液的連續(xù)變化。??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等單位研制的“Isosampler”采樣器能夠長期監(jiān)測熱液溫??度、流速以及其他熱液參數(shù),通過與海底觀測網絡進行連接,可實現(xiàn)長期的原??位觀測t2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近年來研發(fā)的原位化學測量設備(如圖1-5所??示)利用化學電極對熱液區(qū)的pH、H2S等化學量進行了原位探測??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Laredo”采樣器(如圖1-6所示)可在特定熱液噴口長時??間進行原位培養(yǎng)并記錄連續(xù)的溫度數(shù)據[29]。??■■n??圖1-5原位化學測量設備?圖1-6?“Laredo”采樣器??1.2.2熱液活動聲音監(jiān)測技術研究現(xiàn)狀??海底熱液一般都處于地質活躍板塊,因此熱液活動經常受海底火山、地震潮??汐等影響。這是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的一大重要特征,使得通過監(jiān)測海底火山、地??4??
??圖1-4熱液保真采樣器在胡安德富卡洋脊熱液區(qū)和黃石公園熱液區(qū)采樣??三、原位探測技術。原位探測技術是指被放置于熱液口附近的原位傳感器??直接進行物理與化學量的自主測量與分析的技術。采集的數(shù)據可以通過無線或??有線進行實時傳輸,用于監(jiān)測熱液的連續(xù)變化。??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等單位研制的“Isosampler”采樣器能夠長期監(jiān)測熱液溫??度、流速以及其他熱液參數(shù),通過與海底觀測網絡進行連接,可實現(xiàn)長期的原??位觀測t2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近年來研發(fā)的原位化學測量設備(如圖1-5所??示)利用化學電極對熱液區(qū)的pH、H2S等化學量進行了原位探測??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Laredo”采樣器(如圖1-6所示)可在特定熱液噴口長時??間進行原位培養(yǎng)并記錄連續(xù)的溫度數(shù)據[29]。??■■n??圖1-5原位化學測量設備?圖1-6?“Laredo”采樣器??1.2.2熱液活動聲音監(jiān)測技術研究現(xiàn)狀??海底熱液一般都處于地質活躍板塊,因此熱液活動經常受海底火山、地震潮??汐等影響。這是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的一大重要特征,使得通過監(jiān)測海底火山、地??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勇;樊煒;泮紅文;陳磊;周艷;;考慮聲波折射補償?shù)暮5谉嵋嚎诼晫W原位測溫方法[J];電子測量技術;2017年09期
2 高峰;;地球原始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嗎?[J];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6年11期
3 邱羽;海底熱液體系的化學過程和現(xiàn)象[J];地質地球化學;1988年04期
4 蒲生俊敬;袁曉茂;;夏威夷附近洛希海山的海底熱液活動[J];海洋地質譯叢;1988年06期
5 曲笑;海底熱液泉會釋放汞[J];大自然探索;2003年12期
6 李懷明;翟世奎;陶春輝;于增慧;;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海底熱液環(huán)境模擬實驗裝置設計[J];海洋地質前沿;2011年01期
7 高愛國;海底熱液活動研究綜述[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6年01期
8 金希;;神秘的海底熱液[J];海洋世界;2012年10期
9 杜同軍,翟世奎,任建國;海底熱液活動與海洋科學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欒錫武,秦蘊珊;現(xiàn)代海底熱液活動的調查研究方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瓏龍;現(xiàn)代海底熱液活動中巨羽流形成機制的模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2 樊煒;海底熱液口溫度場聲學測量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鹿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底熱液口十足目系統(tǒng)發(fā)育及其演化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4 丁茜;用于海洋酸化/海底熱液等海洋環(huán)境的微電極的研制與應用[D];浙江大學;2014年
5 韓沉花;用于海洋碳酸鹽體系參數(shù)測定的微電極的研制與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江濤;海底熱液活動聲音與溫度時序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2 蔡勇;海底熱液口聲學測溫裝置的研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春盛;海底熱液活動模擬實驗裝置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4 馬宇光;海底熱液口蟹Gandalfus yunohana特異性基因的篩選和功能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5 沈燕方;模擬海底熱液系統(tǒng)氨基酸合成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夏謙;海底熱液噴口圖像增強與分割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蔣偉;海底熱液口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丁馳弘;海底熱液口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9 劉晶;龜山島海域熱液原位觀測數(shù)據的小波處理及分析[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10 景春雷;海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成礦區(qū)域地質背景與控礦因素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本文編號:2885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8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