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海洋學論文 >

中國近海含油盆地古湖泊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1 08:56
   本文將構造地質學、沉積學、微體古生物學、地球化學等相結合,從古湖泊學角度探討中國近海第三紀含油盆地的形成、演化、生烴母質聚集和保存條件、生烴潛力等一系列密切相關的問題。首次全面地研究了中國近海盆地早第三紀古湖泊形成的構造背景、主要盆地的湖盆發(fā)育及湖泊演化:區(qū)分出中國近海存在的兩類早第三紀古湖泊,分析了湖相沉積中的泥頁巖、微體化石及沉積有機質特征;根據(jù)浮游藻類和無定形有機質含量指標確定了有利于生烴母質聚集和保存的湖泊發(fā)育時期,指出了中國近海湖相富烴源巖在各主要盆地內(nèi)的分布;最后探索性地將古湖泊學和地球化學結合,研究區(qū)域性烴源巖有機相,力圖找出富烴源巖在含油盆地內(nèi)橫向上的分布規(guī)律。 中國地形在中、新生代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即從原來略為西傾的大陸變?yōu)閺娏覗|傾,發(fā)生了地形倒轉。處在過渡階段的早第三紀,裂谷作用造成了中國東部眾多的深水湖盆,形成了大型湖泊群,包括渤海灣和南海北部陸架兩大湖泊群。早第三紀南北兩大湖泊群經(jīng)歷了不同演化過程,渤海灣為多旋回發(fā)育湖盆,南海北部陸架為單旋回發(fā)育湖盆。 以渤海灣古湖為代表的亞熱帶咸水湖屬內(nèi)流湖,以珠江口古湖為代表的熱帶淡水湖屬外流湖。這兩類古湖在古生物學和地球化學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qū)別。淡水湖型沉積中鈣質化石罕見,浮游藻類一般以淡水綠藻(如盤星藻、葡萄藻)為主;咸水湖型沉積中鈣質化石如介形蟲、腹足類等比較常見;浮游藻類種類較多,以發(fā)育溝鞭藻為特征。在同位素地球化學方面,淡水湖的鈣質化石殼體內(nèi)δ~(13)C值偏負,δ~(13)C與δ~(18)O的變化并無相關關系;而咸水湖的碳酸鹽巖或鈣質殼體中δ~(13)C偏正,δ~(13)C與δ~(18)O的變化具相關性。 富藻沉積層是中國近海盆地早第三紀古湖發(fā)育成熟期高生產(chǎn)力的直接證據(jù)。無論是礦化度很低的淡水湖或是礦化度較高的咸水湖都可以形成富藻沉積層。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和渤海海區(qū)早第三紀古湖高生產(chǎn)力期都在始新世到早漸新世。這一時期中國東部氣候相對暖濕,古湖較富營養(yǎng),浮游植物繁盛,乃至勃發(fā),從而大量產(chǎn)出富氫有機質,為湖相富油源沉積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在以浮游植物為主的有機質物源條件下,只要湖底保存條件有利,即可形成無定形有機質組合。珠江口盆地的文昌組,北部灣盆地的流二段至潿洲組,渤海海區(qū)的沙河街組和東營組中、下部都含較豐富的無定形有機質。湖相沉積物中無定形有機質含量高反映了當時湖底缺氧條件的存在。浮游藻類相對豐度和無定形有機質含量高值可作為富油源條件的替代性標志。珠江口盆地東部的惠州和陸豐凹陷、恩平凹陷、西江凹陷,西部的文昌C凹陷,北部灣盆地的潿西南、烏石、邁陳凹陷,渤海的渤中凹陷、遼東灣南部、黃河口凹陷、沙南凹陷都顯示了富油源條件的存在。 將古湖泊學和有機地球化學結合,運用有機相分析方法研究烴源巖,使烴源巖評價實現(xiàn)了從“點”到“面”的跨越。在渤中凹陷對此進行了初步嘗試。結果表明,渤中凹陷沙三段和東下段均為有效的烴源巖,而東下段烴源巖顯得更為重要。
【學位單位】:同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2
【中圖分類】:P736.2
【部分圖文】:

示意圖,氣候帶,新生代,地形


的古地理環(huán)境變遷,包括地形、氣候等各方面的巨變(圖2一1)。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在始新世以來經(jīng)歷了地形、氣候、構造等各方面的巨變:原來略為西傾的大陸變?yōu)閺娏覗|傾,發(fā)生了地形倒轉(圖2一1B);原來的行星風系變?yōu)榧撅L風系,使橫貫東西的干旱帶退后西北(圖2一IA);原來東部的裂谷盆地,變?yōu)檎w沉降(圖2一lC)(汪品先,1998)。隨著季風降雨和東傾地形,出現(xiàn)了大江東流的河系格局。在此之前,早第三紀、特別是始新世的自然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形成強烈的對照。始新世和漸新世時,裂谷作用造成了中國東部眾多的深水湖盆,包括今天渤海灣周圍和南海北部陸架在內(nèi)。當時渤海灣的湖群面積可達十余萬平方公里,縱然還小于現(xiàn)代的北美五大湖湖群(合計面積逾二十萬平方公里)

中國近海,沉積盆地,構造背景,鄰區(qū)


我國近海范圍內(nèi),新生代期間形成了10個沉積盆地,自北而南為:渤海灣盆地(本文僅指海域部分,下同,除非特別指明)、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臺西盆地、臺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瓊東南盆地和鶯歌海盆地(圖2一4)。這些盆地的形成、演化、改造以及相應的沉積環(huán)境,與盆地的基底構造、所處的板塊構造背景、區(qū)域構造背景及深部地質背景密切相關。這里主要討論中國近海中新生代板塊構造背景及其對盆地形成與改造的控制作用,闡述早第三紀裂陷幕及盆地分布特征。2.1.2.1前印支期構造格局中國近海盆地區(qū)是中國東部大陸各構造單元向東、向南的自然延伸部分(圖2一4),在印支期之前經(jīng)歷過復雜的構造演化,造成新生代盆地基底在南北方向上具有顯著的分塊性。自北而南依次是中朝板塊(渤海灣盆地及北黃海盆地基底)、揚子板塊(南黃海北部盆地及蘇北南黃海南部盆地基底)、華夏板塊(東海盆地、臺西盆地、臺西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東部〕基底)、華南板塊(珠江口盆地[西部]、瓊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東北部」基底)、印支板塊(鶯歌海盆地[西南部〕基底)(邱中建、龔再升,1999)。這些板塊自太古代經(jīng)元古代到三疊紀期間,經(jīng)歷過復雜的發(fā)生、發(fā)展、拼合、裂離和再拼合的構造歷史,從古地磁資料看,這些板塊還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漂移。在古生代末的總體構造輪廓為:中朝板塊之北為內(nèi)蒙一東北地槽區(qū)

示意圖,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特提斯


自20世紀60年代板塊構造學興起以來,人們把西太平洋邊緣及沿岸中新生代盆地形成與板塊運動相聯(lián)系,提出這些盆地的形成,是亞洲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澳板塊運動相互作用的結果(圖2一5)。r‘、、_一l側)加腸太太平洋 ...洲洲城、 、------一。子子七平俘內(nèi)長攏轉名晚妞日用I.映翻度招局用點吮段示圖2一5太平洋板塊與特提斯一亞洲板塊演化示意圖(據(jù)Hilde等,1977)在全球板塊構造格局中,中國近海盆地分布區(qū)屬于環(huán)太平洋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新生代期間西太平洋邊緣發(fā)育了超巨型俯沖帶,及相伴生的深海溝和島弧,包括日本一硫球島弧等(圖2一4);『髷U張則形成了一系列邊緣海如東海和日本海(圖2一4)。南海的形成除受太平洋板塊俯沖的影響外,還受控于印度洋板塊的向北俯沖。一些學者認為后者對南海形成演化的影響可能更為重要 (Tapponnieretal.,1982, 1986)。中國近海的沉積盆地大部分在邊緣海范圍,部分則屬于陸內(nèi)海和海灣,如渤海灣、北部灣和北黃海盆地。其形成與這些板塊之相對運動直接相關。海洋調(diào)查和己獲得的古地磁資料表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宏文,錢凱;深湖相泥巖的成因類型和組合演化[J];沉積學報;1990年03期

2 王慧中,盛蔚,舒小辛,劉青春,司志華,李云新;東營凹陷牛38井沙三中上段紅灰韻律層中的環(huán)境信息[J];沉積學報;1996年01期

3 汪品先;亞洲形變與全球變冷──—探索氣候與構造的關系[J];第四紀研究;1998年03期

4 汪品先;探索氣圈與水圈變化過程的地質科學[J];地球科學進展;1991年06期

5 周祖翼,丁曉,廖宗廷,金性春;邊緣海盆地的形成機制及其對中國東南地質研究的啟示[J];地球科學進展;1997年01期

6 朱偉林,王國純;中國近海前新生代油氣勘探新領域探索[J];地學前緣;2000年03期

7 馬杏垣;吳正文;譚應佳;郝春榮;;華北地臺基底構造[J];地質學報;1979年04期

8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動大陸邊緣和島弧構造的形成及演化[J];地質學報;1983年01期

9 濮培民;屠清瑛;王蘇民;;中國湖泊學研究進展[J];湖泊科學;1989年01期

10 孫順才;王蘇民;鄭長蘇;;中國湖泊地貌與湖泊沉積學研究概況[J];湖泊科學;1989年01期



本文編號:28653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653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be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