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yǎng)鹽對滸苔生長的影響及滸苔對不同氮源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X55
【部分圖文】:
導致較少的磷和硅的輸入。因此,自從 80 年代起,黃海生態(tài)和硅都處于限制狀態(tài)。所以黃海環(huán)境的改變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產和射陽河海西邊界處的眾多河流中,位于南黃海西海岸的兩條代表性入灌河(如圖 1-1)的水質狀況對蘇北沿岸海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射陽河是由射陽湖湖水沖蝕而成的天然河道,流域 4036 km2,下河地區(qū)排水入海的最大天然干河。而灌河位于江蘇北部、 74.5 km,是蘇北地區(qū)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
a營養(yǎng)鹽對滸苔生長影響的室內培養(yǎng)實驗中NO3-N的濃度變化
b營養(yǎng)鹽對滸苔生長影響的室內培養(yǎng)實驗中NO3-N濃度的變化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戎;;滸苔阻擊戰(zhàn)[J];中國作家;2008年17期
2 么光;;滸苔爆發(fā)原因分析及其開發(fā)與利用[J];水產科技;2008年05期
3 朱莉莉;幺光;張翔;;基于聲納探測的滸苔災害監(jiān)測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4 ;滸苔第5年“現(xiàn)身”黃海[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5 李瑞香;吳曉文;韋欽勝;王宗靈;李艷;孫萍;;不同營養(yǎng)鹽條件下滸苔的生長[J];海洋科學進展;2009年02期
6 張勇;劉鵬霞;程祥圣;;滸苔的利用和研究進展[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9年08期
7 楊佰娟;鄭立;陳軍輝;臧家業(yè);王小如;黎先春;;黃、渤海漂移滸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組成及聚類分析的研究[J];海洋與湖沼;2009年05期
8 李三妹;李亞君;董海鷹;孫凌;劉誠;劉征;賃青;閆華;趙長海;;淺析衛(wèi)星遙感在黃海滸苔監(jiān)測中的應用[J];應用氣象學報;2010年01期
9 李燕;李云;劉欽政;;滸苔漂移軌跡預報系統(tǒng)[J];海洋預報;2010年04期
10 吳曉文;李瑞香;徐宗軍;韋欽勝;臧家業(yè);;營養(yǎng)鹽對滸苔生長影響的圍隔生態(tài)實驗[J];海洋科學進展;201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儉平;滸苔對氮營養(yǎng)鹽的響應及其氮營養(yǎng)鹽吸收動力學和生理生態(tài)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王影;兩種綠潮藻的生理生態(tài)學特征及其對黃海綠潮暴發(fā)期典型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差異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3 趙瑾;黃海綠潮滸苔(Ulva prolifera)遺傳多樣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李冰;滸苔硫酸多糖對NaCl脅迫下植物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齊曉輝;滸苔多糖的結構及寡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6 劉峰;黃海綠潮的成因以及綠潮滸苔的生理生態(tài)學和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陳麗平;黃海綠潮藻分子鑒定與類群演替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8 付萬冬;四種海藻熱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9 馮大偉;利用兩種大型海藻制備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10 王超;滸苔(Ulva prolifera)綠潮危害效應與機制的基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婷;營養(yǎng)鹽對滸苔生長的影響及滸苔對不同氮源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2 王婷;滸苔對蘇北近岸海域水質影響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許福超;滸苔多糖的提取及其在紡絲方面的探索[D];青島大學;2010年
4 李劍玄;滸苔蛋白質的分離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0年
5 于風;青島—黃海滸苔衛(wèi)星光學遙感[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劉正一;渤海、南海六種滸苔的調查及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陳靜;紫外輻射和低鹽脅迫對滸苔生長和細胞結構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樂;一種淡水產滸苔形態(tài)和分子特征及分類地位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9 高珍;滸苔生理生態(tài)特性和轉錄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崔玉蘭;滸苔多糖的提取分離及結構表征[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60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6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