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近岸全新世楔形沉積體地球化學特征研究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P736.41
【部分圖文】:
5圖 0-1 山東泥楔的位置(a)及剖面示意圖(b)(Liu et al,200lexander 認為它是水下三角洲,獲得的泥質(zhì)沉積物年代為 620ander et al,1991) 。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得“山東泥楔”的淺地層剖面,對其確的認識:“山東泥楔”厚度可達 40m,向東減薄,約在 l23沉積體中向東傾的斜層理十分清楚,楔形沉積體表明黃河物島轉(zhuǎn)而沿山東海岸南下,向東沉積很少(程鵬等,2001)。iu(2002)認為大量無機碎屑懸浮物在近岸沉積形成環(huán)繞半島
第一章 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1.1 研究區(qū)區(qū)域地質(zhì)地貌研究區(qū)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濱淺海,地理坐標為 121°30′-°00′-38°00′N(圖 1-1)。該區(qū)水深一般在 60 m 以內(nèi),但在半山頭以東近岸海區(qū)有一水深 40-80 m 的海底沖刷潮槽(圖 1-2)。
圖 1-2 研究區(qū)水深海位于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為半封閉型的陸架淺海,黃海南端老鐵山角經(jīng)廟島群島至山東半島北端蓬萊角一線與渤海為北角至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與東海為界,海域面積達 38 萬 k ㎡,最大水深達 84m。黃海陸架地形較為平坦,總的趨勢是由西北東禹,1997)。海按其地形特征,以山東半島最東端成山頭與朝鮮半島的長山黃海和南黃海。黃海大體呈NE向延長的平行四邊形淺洼地,北黃海平均水深38、西、西南向中部緩傾,并由中部向南傾入南黃海。北黃海可:遼南岸坡、山東半島岸坡與臺地、西朝鮮灣潮流沙脊群、北遼南岸坡從鴨綠江口至老鐵山岬,海岸平直,呈NE方向,45m以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地球化學》榮獲“廣東省品牌期刊”稱號[J];地球化學;2011年04期
2 張志誠;郭召杰;劉樹文;;新疆阿爾金山地區(qū)元古宙超鉀質(zhì)堿性巖的發(fā)現(xiàn)[J];地質(zhì)論評;1999年S1期
3 任家強;汪景寬;楊曉波;董穎;于成廣;;遼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質(zhì)量地球化學評價及空間分布研究[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王真光;王莉娟;;流體包裹體成分物理化學參數(shù)的NET 2.0 C~#語言計算程序[J];礦床地質(zhì);2011年04期
5 邱檢生;王德滋;;山東五蓮七寶山輝石二長巖的地球化學及巖漿源區(qū)性質(zhì)[J];地質(zhì)論評;1999年S1期
6 彭楊偉;胡夏嵩;常華進;張?zhí)炖^;夏楚林;周淑敏;;扎麻山南坡花崗巖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及銅多金屬礦化研究[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張善果;黃國龍;沈渭洲;伏順成;王小冬;許麗麗;;諸廣山南部白云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J];鈾礦地質(zhì);2011年05期
8 鄒天人;曹亞文;徐玨;於曉晉;夏鳳榮;陳偉十;;塔里木盆地北緣新生代堿性玄武巖的地質(zhì)地球化學[J];地質(zhì)論評;1999年S1期
9 莫江平;;新疆阿吾拉勒陸相火山巖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J];地質(zhì)論評;1999年S1期
10 林元武;高清武;于清桐;;長白山天池火山區(qū)地下熱流體化學特征研究[J];地質(zhì)論評;1999年S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應平;成都平原土壤地球化學組成及其生態(tài)響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2 陳聆;地球化學礦致異常非線性分析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3 申伍軍;內(nèi)蒙古大型礦地球化學預測指標[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1年
4 柳炳利;原生暈地球化學異常分析及深部盲礦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5 徐明鉆;北山地區(qū)典型Cu礦中元素地球化學分布規(guī)律及成礦預測方法技術(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1年
6 柴鳳梅;新疆北部三個與巖漿型Ni-Cu硫化物礦床有關(guān)的鎂鐵—超鎂鐵質(zhì)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對比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7 劉新波;太平洋中部多金屬結(jié)核礦物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8 張丹;長江口晚新生代沉積物中磁性礦物標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彭德華;柴達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化湖泊烴源巖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與生烴機理[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10 譚紅兵;塔里木盆地西部古鹽巖地球化學與成鉀預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講鋒;華北克拉通西部巖石圈地幔的性質(zhì):河北陽原新生代玄武巖中幔源包體提供的信息[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2 林武;藏南岡底斯銅礦帶沖江含礦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形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3 田鋒;謝家溝金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原生疊加暈模型[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4 晁會霞;新疆鄯善梧南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隱伏礦預測[D];長安大學;2005年
5 陳濤;西藏岡底斯帶曲水巖體地球化學特征與巖漿混合作用[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6 裴堯;組合異常豐度法在礦產(chǎn)資源潛力預測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8年
7 潘少逵;新疆鄯善縣亞爾沙布拉克地區(qū)小熱泉子組火山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和巖石成因分析[D];長安大學;2009年
8 王晨華;花海湖泊環(huán)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9 馬海勇;地球化學信息系統(tǒng)的設(shè)計及其在滇東構(gòu)造研究中的應用[D];西北大學;2006年
10 楊德彬;蚌埠荊山“混合”花崗巖的形成時代和地球化學特征[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57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5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