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窗口海底原位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探頭裝置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0-09-23 06:19
本論文來源于中國地質調(diào)查局海洋礦產(chǎn)保障工程項目“海底原位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研發(fā)”。 本論文針對海底原位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的關鍵部件——海底探頭裝置進行機械結構設計及實踐驗證,分析并估算探頭裝置在海底水環(huán)境中的受力作用情況,綜合考慮探頭在海底的耐壓、耐磨和流水動力學作用情況,結合相關資料,設計探頭的機械結構,選取合適的外殼材料和探測窗材料,設計偏心加重裝置,為實現(xiàn)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在海底水環(huán)境下對海底沉積物中元素的激發(fā)和探測提供可靠的機械裝置。 本論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根據(jù)海底原位X熒光探測系統(tǒng)的結構組成和海底探頭裝置內(nèi)部電路單元及激發(fā)探測裝置的幾何尺寸,將海底探頭的外殼材料定為2A12鋁合金,將探頭的結構設計為圓筒形狀,設計并驗算了相關形狀尺寸。 (2)考慮到用小功率X射線管作為探測裝置的激發(fā)源,為了使原級X射線和特征X射線能“自由”出入海底探頭裝置,設計了以鈹窗為窗材料的三窗口結構海底探頭探測窗口,試驗表明,用鈹做探測窗可以滿足X射線出入探頭的要求。 (3)為了避免海底探頭受到來自測量船的牽引力而不能和海底沉積物有效接觸的情況,對海底探頭裝置增加偏心加重尾翼和偏心加重前端,以確保海底探頭在拖動過程中至少有一個探測窗與海底沉積物緊密接觸。 (4)設計了海底探頭的密封結構,從而能夠確保海底探頭裝置在1000m水深條件下無滲漏。 探頭裝置設計完成之后,由國內(nèi)某地質儀器廠進行加工實現(xiàn)。經(jīng)過在湖底和在海底的一系列的長達一年多的測試和試驗,分析結果表明,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探頭裝置設計可行性良好,可以讓三窗口海底原位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在設定的工作條件下完成原位測量。試驗所得海底原位測量結果和船上分析結果一致,無一不證明了海底原位測量系統(tǒng)的準確性。
【學位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TH766.7
本文編號:2824963
【學位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TH76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良全,賴萬昌,周四春,任家福,林玲,林延暢;海底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tǒng)的研制[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陳維岳;大洋錳結核調(diào)查船上金屬品位速測方法的研究——Ⅰ.錳、鐵、銅的X射線熒光光譜測定法[J];東海海洋;1987年03期
3 石瓊,陶光儀,吉昂,范存昌,李衛(wèi)民;PW1410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改造與應用[J];分析測試儀器通訊;1996年02期
4 陶光儀,Norrish K.,Fazey P.;定量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中用于計算理論α系數(shù)的計算機程序DRALPHA[J];分析化學;1992年01期
5 羅立強;X射線光譜分析在激發(fā)、探測和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J];分析科學學報;2005年03期
6 馬光祖;袁漢章;;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J];分析試驗室;1989年04期
7 卓尚軍;吉昂;;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J];分析試驗室;2006年05期
8 程業(yè)勛,劉磊;用于便攜式X射線熒光儀的基體效應散射校正模型[J];核技術;1986年11期
9 葛良全,賴萬昌,林玲,林延暢;水底沉積物原位X射線熒光測量中水分的影響與校正[J];核技術;2004年04期
10 王志雄,高平,莫杰;海底地質勘查現(xiàn)代技術方法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2年02期
本文編號:2824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249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