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變化對東中國海潮波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6 21:19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是近幾十年來全球變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日趨成為世界各國關(guān)注的焦點。此外海平面還存在著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海平面的長期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都將對潮波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本文對海平面長期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對潮波系統(tǒng)的影響進行了系統(tǒng)討論,主要開展了下面一些工作:利用1992年7月至2007年9月AVISO高度計資料融合數(shù)據(jù),分析東中國海海平面變化特征;采用ECOMSED模型模擬東中國海潮波;假定未來海平面的變化趨勢與計算出的近16年海平面變化趨勢一致,線性外推50年后和100年后的東中國海海平面,模擬分析海平面長期演變對東中國海潮波趨勢變化的影響;模擬不同季節(jié)東中國海潮波,分析海平面季節(jié)變化對潮波的影響。 研究表明東中國海海平面在10月份相對最高,4月份相對最低,海平面線性變化速率具有明顯的空間分布。東中國海海平面總體是上升的,只在浙閩沿岸、臺灣海峽廈門、宮古群島、沖繩島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在3~5mm/a之間,沿岸某些海域上升速率較大,高達9mm/a,例如渤海灣頂。 在海平面長期趨勢變化過程中,各分潮振幅和遲角在深水大洋區(qū)基本保持不變,在淺水區(qū)變化幅度較大。半日分潮受海平面長期變化影響較全日分潮大。半日分潮振幅在大部分海域呈增大趨勢,只在小部分海域呈減小趨勢,如長江口、錢塘江口,振幅增幅較大的海域依次為;蘇北輻射沙區(qū)、江津灣、海州灣、西朝鮮灣和遼東灣;遲角在渤海、黃海、東海的淺水區(qū)基本呈減小趨勢,只在無潮點附近呈現(xiàn)增大趨勢。全日分潮振幅在整個渤海、南黃海、北黃海東北部、浙江南部至福建沿岸呈增大趨勢,其余海域呈減小趨勢;遲角在渤海海峽無潮點東側(cè)海域,南黃海、東海的東部海域呈現(xiàn)增大趨勢,其余海域呈減小趨勢。全日分潮無潮點都有向東南方向偏移的趨勢;半日分潮無潮點沒有類似移動規(guī)律,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海平面的季節(jié)變化使潮波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主要包括振幅和遲角兩方面。相較于年均海平面下的潮波,各分潮振幅、遲角在冬春季與夏秋季基本呈反相變化。半日分潮振幅變化幅度明顯大于全日分潮,M2分潮振幅年較差達5cm,S2分潮年較差達2cm,全日分潮振幅變化基本不超過lmm,年較差小于2mm。各分潮遲角在無潮點附近變化較大,在遠離無潮點的近岸區(qū)域,半日分潮遲角變化的最大值在2。左右,全日分潮遲角變化的最大值在10左右。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P731.23
【部分圖文】:
圖3一3深度平均的潮致Euler余流圖3一3給出了總Euler余流場分布。潮余流在深水區(qū)較弱,在近岸某些海域,如閩浙近海、濟州島近岸、江津灣,潮余流明顯較大。在濟州島近岸,潮余流可達10cm/s。在渤海中部形成一個順時針余環(huán)流,渤海海峽的大部分海域余流流出渤海,29
4.1海平面長期趨勢變化對東中國海潮波的影響利用1992年10月至2007年9月AVISO高度計融合海平面異常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東中國海海平面變化速率。從變化速率分布圖看(見圖4一l),東中國海海平面總體是上升的,只在廈門沿岸海域、宮古群島、沖繩島海域、日本海海域下降。整個區(qū)域上升速率基本為3一5二/a,沿岸海域相對較大,高達glnm/a。假定未來海平面上升趨勢與近16年的線性趨勢相同,估計出未來50年后和100年后海平面變化量值,結(jié)合當前海平面高度,得到50年和100年后海平面高度,模擬50年后和100年后潮波
本文編號:2820388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P731.23
【部分圖文】:
圖3一3深度平均的潮致Euler余流圖3一3給出了總Euler余流場分布。潮余流在深水區(qū)較弱,在近岸某些海域,如閩浙近海、濟州島近岸、江津灣,潮余流明顯較大。在濟州島近岸,潮余流可達10cm/s。在渤海中部形成一個順時針余環(huán)流,渤海海峽的大部分海域余流流出渤海,29
4.1海平面長期趨勢變化對東中國海潮波的影響利用1992年10月至2007年9月AVISO高度計融合海平面異常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東中國海海平面變化速率。從變化速率分布圖看(見圖4一l),東中國海海平面總體是上升的,只在廈門沿岸海域、宮古群島、沖繩島海域、日本海海域下降。整個區(qū)域上升速率基本為3一5二/a,沿岸海域相對較大,高達glnm/a。假定未來海平面上升趨勢與近16年的線性趨勢相同,估計出未來50年后和100年后海平面變化量值,結(jié)合當前海平面高度,得到50年和100年后海平面高度,模擬50年后和100年后潮波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樂凡;車永發(fā);胡海英;;海平面變化研究進展[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shù);2012年04期
本文編號:2820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203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