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浮子式波力發(fā)電裝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07:52
【摘要】:浩瀚的大海蘊含著巨大的能源,合理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傳統(tǒng)化石能源日趨減少、能源供應和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的驅動,海洋能事業(yè)作為主要可再生新能源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海洋能源應用技術也在推陳出新,為人類合理利用好海洋能展示了美好廣闊的前景。 海洋波浪能是品位最高的海洋能之一,其能流密度大,分布十分廣泛。但如何高效捕獲這種高品位的能源長期以來都是各國科研人員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課題采用浮子技術與氣動技術相結合進行海洋波浪能的回收與利用,所研究的內容涉及到一種目前國際上還未見報道的新型海洋波力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錨定與海洋靜水層的波能捕獲裝置和漂浮于海面的工作平臺構成,由于波能捕獲裝置的多點布置,為平臺集中傳遞能量,因此能量容易匯集,可形成大規(guī)模發(fā)電系統(tǒng),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本文利用浮子技術捕獲垂向波浪能量,將其轉化為浮子周期運動的機械能,依靠氣動裝置傳遞能量,能量傳遞介質為空氣,由此驅動發(fā)電機發(fā)電獲得電能,最終通過淡化海水的電解工作獲得清潔能源—氫氣。為此本論文主要開展如下工作:一、分析比較不同波浪能捕獲方案,開展模擬實驗驗證本次設計所選擇方案的可行性;二、分析計算浮子所受波浪力的情況,對浮子的運動進行數學描寫;三、設計波浪能捕獲裝置和能量轉化裝置機構并對捕獲裝置的工作進行仿真模擬;四、分析淡化海水電解制氫的問題以及裝置系統(tǒng)的防腐抗污問題,給出科學的實施方案。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M31;P742
本文編號:2732769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M31;P7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媛;;世界波浪發(fā)電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年06期
2 王傳昆;我國海洋能資源開發(fā)現狀和戰(zhàn)略目標及對策[J];動力工程;1997年05期
3 王方香,閆曉琦,高學平,袁華堂,宋德瑛;鎂基復合儲氫材料[J];化學通報;2002年02期
4 劉書攻,李彥彬,韓潔芬;非線性流函數波浪理論的求解[J];海洋與湖沼;1984年02期
5 余志;;海洋波浪能發(fā)電技術進展[J];海洋工程;1993年01期
6 盛松偉;游亞戈;馬玉久;;一種波浪能實驗裝置水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J];海洋工程;2006年03期
7 陳加菁,王龍文;波力發(fā)電方案的工程性探討[J];海洋工程;1995年01期
8 余志,蔣念東,游亞戈;大萬山岸式振蕩水柱波力電站的輸出功率[J];海洋工程;1996年02期
9 余志;在挪威研究波浪能[J];海洋工程;1996年04期
10 王忠;王傳];;我國海洋能開發(fā)利用情況分析[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6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付代良;船舶壓載艙電解海水中的腐蝕和涂層防護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婁月;活性炭輔助海水電解制氫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32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7327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