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峽南北兩翼海盆晚第四紀沉積對比研究及其古海洋學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P73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業(yè);;蘇美跨國公園將問世[J];世界知識;1990年09期
2 高生泉;陳建芳;李宏亮;劉子琳;盧勇;張海生;;2008年夏季白令海營養(yǎng)鹽的分布及其結(jié)構(gòu)狀況[J];海洋學報(中文版);2011年02期
3 王曉宇;趙進平;;北白令海夏季冷水團的分布及其年際變化研究[J];海洋學報(中文版);2011年02期
4 王金寶;;21世紀的十大奇跡[J];科學之友;1994年04期
5 劉子琳;陳建芳;劉艷嵐;高生泉;李宏亮;張海生;;2008年夏季白令海粒度分級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chǎn)力[J];海洋學報(中文版);2011年03期
6 陳淳;;圣勞倫斯島——白令海峽探古[J];化石;1984年03期
7 佚名;;造一個大海 再造一個島嶼——猜猜新世紀十大科技奇跡[J];大科技;2000年05期
8 唐森;21世紀將實現(xiàn)的十大奇觀[J];內(nèi)江科技;1999年05期
9 盧冰;張海生;武光海;周懷陽;陳榮華;朱純;姚龍奎;王自磐;;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積地層中甾醇的物源組成及其周邊氣候效應(yīng)[J];極地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奎;陳建芳;金海燕;金明明;李宏亮;張海生;;楚科奇!幽么蠛E璞韺映练e物中的氨基酸[J];沉積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起祥;;黃海晚第四紀沉積作用的概念模式[A];海洋地質(zhì)環(huán)境與資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王開發(fā);支崇遠;陶明華;;東海南部陸緣晚第四紀沉積硅藻與古環(huán)境研究[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2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劉子琳;陳建芳;陳忠元;張濤;張海生;;白令海夏季葉綠素a濃度和初級生產(chǎn)力分布[A];中國海洋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董藝辛;劉春蓮;楊小強;陳亮;嚴偉術(shù);莊暢;;珠江三角洲微體生物群的環(huán)境意義[A];海洋地質(zhì)、礦產(chǎn)資源與環(huán)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艷麗;林春明;于建國;陳海云;路天明;漆濱汶;;EH4電磁成像系統(tǒng)在杭州灣地區(qū)晚第四紀地層中的應(yīng)用[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張玉蘭;賈麗;;東海北部陸緣地區(qū)晚第四紀沉積孢粉與古環(huán)境研究[A];中國孢粉學分會七屆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唐寰澄;;世界跨海工程規(guī)劃概況[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jié)構(gòu)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6年
8 徐世澄;;亞洲與拉美的關(guān)系:回顧和展望[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17屆年會暨“紀念拉美獨立200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9 孟妙志;王仲文;;一次春季寒潮天氣淺析[A];陜西省氣象學會2005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學波;張景發(fā);唐榮余;王恩福;張國宏;陳旭庚;李金森;;中國及外圍地區(qū)莫霍面深度分布圖(1/1500萬)及說明書[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浩;真要鑿“白令海峽隧道”?能賺錢嗎?[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王學儉;俄擬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N];中國礦業(yè)報;2007年
3 張金艷;泳者不再孤獨[N];人民日報;2007年
4 記者 李茜;新思維“心”服務(wù)[N];上海金融報;2009年
5 木 子;工程大突破[N];大眾科技報;2003年
6 肖靈;亞洲?大洋洲?美洲人祖先來自何處[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丁海霞;植物世界:妙不可言[N];中國綠色時報;2004年
8 俐穎;上半年俄羅斯?jié)O獲量較上年增長[N];中國漁業(yè)報;2010年
9 記者 劉志良;美洲豹崇拜——人類童年的精神世界[N];金融時報;2006年
10 肖巖;香味動物瀕臨絕跡[N];科技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娜;北冰洋、白令海、南海南部海域氟氯烴分布特征及其水團示蹤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仇建東;山東半島南部濱淺海區(qū)晚第四紀沉積地層結(jié)構(gòu)與沉積環(huán)境演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毅;白令海峽南北兩翼海盆晚第四紀沉積對比研究及其古海洋學意義[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孫恒;夏季白令海和西北冰洋二氧化碳體系研究[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胡憲敏;太平洋入流對北極海冰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4 王蘊;白令海、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表層沉積物中多氯聯(lián)苯和重金屬的含量與分布[D];廈門大學;2009年
5 郁慧福;北冰洋西部地區(qū)沉積物中碳酸鹽的分布特征及其古海洋學意義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張可;潛浮式索張橋的設(shè)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 宮勛;利用NAOSIM模式模擬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水文及海冰變化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宋亞娟;北太平洋海霧發(fā)生頻率的氣候?qū)W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32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73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