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沿岸風暴潮特征分析與預報方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P731.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磊;;北部灣熱帶氣旋增減水實例分析[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程志強,,余燦花;熱帶氣旋氣壓場和風場的后報模式[J];熱帶海洋;1994年03期
3 嚴光華,林仲平,吳志偉;9012號熱帶氣旋維持的衛(wèi)星云圖和垂直結構特征分析[J];臺灣海峽;1995年02期
4 高鳴!江蘇;我國夏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熱帶氣旋[J];水利天地;1996年03期
5 孔寧謙;熱帶氣旋進入北部灣后強度突變的天氣氣候特征分析[J];海洋預報;1997年01期
6 張秀芝,黃秀芬,李江龍,宋珊,吳術禮;一百多年來影響黃渤海熱帶氣旋天氣氣候分析[J];海洋預報;1997年04期
7 李曾中,薛建軍,皇甫雪官;DLH1熱帶氣旋路徑預報試驗[J];氣象科技;1997年01期
8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與平流層準兩年振蕩關系的研究[J];氣象科技;1997年02期
9 林志強;1996年影響廣東省的熱帶氣旋及其災害分析[J];廣東氣象;1997年03期
10 孫峰,劉式適;熱帶氣旋的準平衡動力學結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申宜;張慧;解曉靜;劉陽;葉向頂;;海南井水位對熱帶氣旋響應特征的分析[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2 吳如松;;及時分析氣象,化解航行風險[A];氣象海洋環(huán)境與船舶航行安全論文集[C];2010年
3 戴秦如;陳宏義;;溫臺沿海登陸型熱帶氣旋極大風速時空分布初探[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2熱帶氣旋[C];2011年
4 王祥濤;高超;;船用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顯示系統(tǒng)[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經(jīng)驗新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5 朱福海;;海上防臺避臺的方法及對策[A];1995-2009航海技術論文選集(第1集)[C];2010年
6 張永寧;曾振球;;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規(guī)律分析[A];2002海洋船舶防臺論文集[C];2002年
7 何小娟;徐一暉;林佩玲;郭興業(yè);;兩個相似路徑熱帶氣旋環(huán)流特征的對比分析[A];2008年廣西氣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應明;呂建華;徐明;楊秋珍;;熱帶氣旋相對能量盈虧及其時空分布特征[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9 李曉麗;;厄爾尼諾事件與東海氣旋及熱帶氣旋活動關系淺析[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熱帶氣旋和季風”分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陳芳麗;崔少萍;;登陸粵東的0904號熱帶風暴“浪卡”和0906號臺風“莫拉菲”的對比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郭起豪 孫楠 張倩;三個熱帶氣旋共同影響我國并不多見[N];中國氣象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姚小敏;遲來的“熱帶氣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3 記者 劉紹翔;三個熱帶氣旋接踵逼近我市[N];臺州日報;2010年
4 ;熱帶氣旋分級[N];中國氣象報;2011年
5 記者 李偉;粵瓊臺閩成秋季熱帶氣旋最愛登陸點 浙江最受影響[N];中國氣象報;2011年
6 王乃仙;熱帶氣旋的編號和命名[N];光明日報;2004年
7 ;如何給熱帶氣旋命名[N];中國氣象報;2000年
8 記者 盧志民;今年或有多個熱帶氣旋影響粵西[N];湛江日報;2010年
9 通訊員 胡玉蓉 陳世清;海南精細化預報與熱帶氣旋預報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氣象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王敬濤;四問“米雷”[N];中國氣象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宇星;熱帶氣旋全球模態(tài)及西北太平洋頻發(fā)區(qū)熱帶氣旋變化特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周洋;ENSO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強度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胡邦輝;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氣候特征及風場計算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劉玲玲;熱帶氣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團平衡中的作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5 陳光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年際變化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黃勇;東中國海波候?qū)值貧夂蜃兓捻憫芯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吳巖峻;不同天氣系統(tǒng)對海南島降水的貢獻及其變化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8 馮業(yè)榮;珠江三角洲氣溶膠污染的機理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山大學;2006年
9 鄒燕;我國近海熱帶氣旋活動與東亞副熱帶季風年際變化的關系[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9年
10 梁旭東;模式約束三維變分資料同化技術及其在臺風數(shù)值預報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子眉;北海市沿岸風暴潮特征分析與預報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馬軻馨;船舶繞避熱帶氣旋方案效益評估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吳聯(lián)要;內(nèi)核及外圍尺度對熱帶氣旋強度影響的初步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1年
4 傅雯;空間相似技術及其在熱帶氣旋路徑預報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新廠;浙江熱帶氣旋災情變化特征與評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6 王騰;熱帶氣旋過境對長江河口水體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力;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氣候特征[D];南京大學;2011年
8 李侃;登陸我國熱帶氣旋變性加強和減弱的對比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9 趙軍平;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潛在生成指數(shù)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10 賀靚;三種不同路徑熱帶氣旋的氣候變化特征[D];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研究中心;2012年
本文編號:2680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68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