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海上原油勘探和運輸越來越頻繁,海洋溢油事件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溢油能夠對海洋環(huán)境和生物造成破壞,并進一步影響陸地物種和人類的安全,給國家的經濟造成重大的危害。近年來,海洋溢油修復方法得到廣泛研究,處理海洋溢油的手段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工程量大,容易受溢油壞境的影響,處理不徹底;瘜W方法主要是通過化學消油劑將大面積溢油乳化分散成小油滴,降低大面積溢油的危險性。生物方法是通過微生物修復菌劑對溢油進行降解,具有無毒、易降解等環(huán)境友好的特點。本文充分利用化學、生物方法,研究化學消油劑與微生物修復菌劑復配對原油的乳化降解作用,進一步提高微生物修復菌劑對海洋溢油的修復效果,同時減少單純化學消油劑在溢油處理過程中的使用量,研發(fā)出高效環(huán)境友好型海洋溢油微生物修復菌劑。 本文通過對目前常用的四種消油劑(A、B、C、D)的乳化能力進行測定,從中挑選出一種乳化性能最好的消油劑;將其應用于與微生物修復菌劑B-1的復配實驗中,觀察不同濃度的消油劑對菌株B-1的毒性和抑制作用;最后對復配實驗中的多種實驗條件進行優(yōu)化,并測定復配后菌株B-1對原油的降解率,從而確定消油劑與菌株B-1的最佳復配濃度。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1)通過對消油劑的乳化性能進行測定,判斷出B類消油劑的乳化性能最佳,其次是A、D類,最差的是C類消油劑。為達到消油劑的國家標準的使用要求,即30s乳化率60%、10min乳化率20%,25℃時B類消油劑的最佳DOR范圍在0.30至0.35之間,20℃時DOR為0.45左右,15℃時DOR為0.5以上。 (2)在海洋鹽度范圍內,消油劑乳化能力和乳化穩(wěn)定性都隨鹽度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升高趨勢很;隨著海洋溫度的升高,乳化能力和乳化穩(wěn)定性都明顯提高;隨著DOR值的增大,消油劑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穩(wěn)定性也都明顯提高。 (3)在富集培養(yǎng)基中,當菌株B-1生長達到穩(wěn)定期后加入20g/L、50g/L、100/L、150g/L的消油劑,菌株生長不受影響;在菌株B-1生長初期加入不同濃度的消油劑,對菌株B-1的生長也沒有明顯影響;當消油劑作為培養(yǎng)基中的碳源時,菌株B-1的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g/L消油劑的發(fā)酵液受到影響較小,菌濃為108CFU/mL;50g/L消油劑中菌濃為107CFU/mL;100g/L消油劑中菌濃為107CFU/mL;150g/L消油劑中菌濃為106CFU/mL,隨著消油劑濃度的提高,菌株B-1的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4)當消油劑濃度為100g/L時,菌株對原油的降解率可以達到最大值,約為73.5%,此時消油劑與菌株B-1的復配降解效果最好。消油劑與菌株B-1復配實驗中,最佳實驗條件:原油濃度為3g/L、培養(yǎng)時間為7d、培養(yǎng)溫度為25℃、培養(yǎng)基鹽度為35。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X55;X1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夏文香,鄭西來,李金成,宋志文;海灘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3年03期
2 王宗廷,裴智頌,汪漢卿;濃縮型溢油分散劑的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4年01期
3 濮文虹,周李鑫,楊帆,楊昌柱;海上溢油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海洋科學;2005年06期
4 范志杰;化學消油劑處理海面溢油效率問題的分析和討論[J];海洋通報;1991年01期
5 張勐寧;劉金芳;毛可修;李顏;張學宏;;中國海溫度躍層分布特征概況[J];海洋預報;2006年04期
6 李品芳,陳鷺玲;關于化學消油劑的幾點思考[J];交通環(huán)保;2002年03期
7 蘇君夫;消油劑及其應用問題[J];海洋通報;1992年02期
8 張麗萍;王輝;;不同海面狀況海洋石油污染處理方法優(yōu)化配置[J];海洋技術;2006年03期
9 于沉魚,曹立新,李玉琴;消油劑乳化率影響因素研究[J];交通環(huán)保;200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肖景坤;船舶溢油風險評價模式與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2 錢欣平;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促進有機物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3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劑對石油烴污染物生物降解影響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朱亮;生物降解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優(yōu)化技術的基礎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品芳;廈門港船舶溢油環(huán)境風險評價[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2 劉娜;油污染對小球藻與鹵蟲的毒性效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3 王輝;WZ聚丙烯酸酯類系列高吸油樹脂的制備、性能研究及海洋溢油污染處理方法的優(yōu)化配置[D];浙江大學;2007年
4 吳業(yè)輝;海洋石油降解菌的分離鑒定及其降解酶基因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2634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63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