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島東南海域污損浮標的大型藻類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12:45
【摘要】:大型藻類是海洋污損生物群落中的常見類群,其附著會破壞浮標防護涂層,增加浮體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導致腐蝕危害風險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標移位,從而縮短相關設施的工作時間。為探討熱帶海區(qū)冬季浮標大型藻類附著污損狀況及其與浮標布設時間的關系,于2015年2月初,對布設在雷州半島東南海域2個近岸浮標上附著的大型海藻進行采樣分析。結果表明,該海域浸海時間6個月的浮標A,浮體側面僅附著滸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2種大型綠藻,而在浸海時間19個月的浮標B上,共采集到綠藻門的滸苔、腸滸苔(E.intestinalis)、石莼、裂片石莼(U.fasciata)和紅藻門的舌狀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質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個種類。浮體側面下部和浮底沒有采集到大型污損藻類。滸苔、腸滸苔、石莼、裂片石莼為喜強光藻類,繁殖力強,配子或孢子在浮體固著形成一定生物量的種群后,不太喜光的舌狀蜈蚣藻和柔質仙菜才出現,表現出先附著綠藻后附著紅藻的著生規(guī)律,且浮標浸海時間越長,污損藻類的種類越多。浮體水線部位的污損主要由綠藻引發(fā),而紅藻則多出現在浮體側面浸沒區(qū)域略深的部位,這種格局應與藻類所含色素的種類和比例及光線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等因素密切相關。研究結果可為航標污損生物防治和南海大型藻類生態(tài)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本文編號:25843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毛玉澤,楊紅生,王如才;大型藻類在綜合海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的生物修復作用[J];中國水產科學;2005年02期
2 董海;;青島發(fā)布綠潮Ⅳ級警報[J];現代漁業(yè)信息;2009年07期
3 ;[J];;年期
,本文編號:2584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5843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