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式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熱物理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9-23 13:05
【摘要】:隨著全球人口激增和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人類對安全高品質的淡水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淡水資源分布不均、自然氣候異常變化和工業(yè)對淡水資源污染使得全球性淡水匱乏危機日益臨近。利用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得到可供飲用和灌溉的淡水是緩解上述危機的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盡管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對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成本高和規(guī)模小仍然是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的最大障礙。這是由于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在高溫段時效率低,海水淡化部件在低溫段時效率低的結構不匹配造成的。 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聚光式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的構想,,即利用太陽能聚光系統(tǒng)將太陽光聚焦后直接加熱海水,海水受熱蒸發(fā)產生蒸汽,蒸汽輸入到工業(yè)化海水淡化裝置中生成淡水并將濃鹽水制鹽提高裝置的經濟性。 首先,本文從熱力學角度對蒸餾法海水淡化過程的最小能耗展開理論推導。給出了太陽能集熱器做功供能海水蒸餾系統(tǒng)、直接供熱海水蒸餾系統(tǒng)和發(fā)電供能海水蒸餾系統(tǒng)的理想過程,在此基礎上對基于太陽能集熱器的海水蒸餾實際過程的最小能耗和產水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其次,以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低成本、大規(guī)模應用為目的,提出了聚光式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設計了可以用于該淡化系統(tǒng)的三反射面聚焦槽式聚光器和鏡像焦點重疊式聚光器,給出了其結構曲線方程式以及基本單元尺寸的計算方法。建立了相應的三維模型,利用光學分析軟件LightTools對聚光器進行了光學性能分析。 為了提高海水吸收高密度光能的能力,提出了功能化海水的概念,并在光學暗室內對功能化海水的消光性能進行實驗研究,探索深色固體顆粒的粒徑、豐度、水體沸騰程度、光束傳播距離以及光束在水體中的深度對功能化海水消光性能的影響,擬合出了功能化水體通光率隨沸騰程度呈指數(shù)函數(shù)變化的方程。將功能化水體透射率實驗測試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吻合很好,決定系數(shù)均在0.95以上。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設計搭建了槽式和碟式聚光直熱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在實際天氣下對兩個裝置的產水性能展開研究,提出了無因次參數(shù)“比效率σ”作為評價功能化海水消光熱性能的標準,同時對聚光式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的經濟性進行了評估。 再次,為了深入了解蒸汽在海水淡化裝置中的傳熱傳質機理,設計搭建了新型兩級多效增濕除濕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并對其內部蒸汽凝結過程中的熱物理問題展開研究和分析,通過多次利用蒸汽的汽化潛熱實現(xiàn)了裝置熱能利用率的提高,裝置最大產水量可以達到63.55kg/h,性能系數(shù)(GOR)達到1.89。利用熱力學原理對裝置進行了理論推導和分析,建立了其內部傳熱傳質模型,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測量結果吻合很好,驗證了模型的正確性。 最后,設計搭建了多效橫管式和豎管式太陽能蒸餾器,對其內部蒸汽的傳熱傳質機理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多效橫管式太陽能蒸餾器在常壓下的定功率運行、定溫度運行以及負壓下定溫加熱運行的產水性能展開實驗研究,通過改變裝置內氣體介質,研究其常壓定溫運行的性能,得到了產水率的半經驗公式,其中,三效裝置在輸入功率為350W時,性能系數(shù)達到1.91。對豎管式太陽能蒸餾器進行了常壓下恒定輸入功率、恒定運行溫度下的產水性能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對于三效豎管裝置,輸入功率為400W時,性能系數(shù)能夠達到1.89。
【圖文】:
圖 1.1 2004~2030 年全球市場能源消耗源豐富,但在能源利用中卻存在這樣的缺點:一日落以及風雪云雨等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的;二是分散性,相比較其他能源而言,太陽
圖 1.2 Della Porta 提到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62 年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個裝有大玻璃透鏡的燒瓶中進行太陽能蒸餾[23]。之后很長時間太態(tài),直到工業(yè)革命之后的 1872 年,瑞典工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P747
本文編號:2540314
【圖文】:
圖 1.1 2004~2030 年全球市場能源消耗源豐富,但在能源利用中卻存在這樣的缺點:一日落以及風雪云雨等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的;二是分散性,相比較其他能源而言,太陽
圖 1.2 Della Porta 提到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62 年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個裝有大玻璃透鏡的燒瓶中進行太陽能蒸餾[23]。之后很長時間太態(tài),直到工業(yè)革命之后的 1872 年,瑞典工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P7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子乾;鄭宏飛;何開巖;楊英俊;;激淋降膜蒸發(fā)多效緊湊式海水淡化裝置的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6年S1期
2 阮國嶺;馮厚軍;;國內外海水淡化技術的進展[J];中國給水排水;2008年20期
3 汪飛;隋成華;葉必卿;;關于復合拋物面聚光器設計參數(shù)的研究[J];光學儀器;2010年03期
4 田禾;張于峰;江菊元;;太陽能閃蒸-多效蒸發(fā)海水淡化系統(tǒng)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10年07期
5 紀延俊,馬祥,何俊華,鄭黎,陳良益;尾流中氣泡對光傳播的影響[J];光子學報;2004年05期
6 常澤輝;鄭宏飛;侯靜;戴靜;;多曲面槽式聚光太陽電池電熱聯(lián)供系統(tǒng)性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7 鄭宏飛;戴靜;陶濤;何開巖;;多曲面槽式太陽能集熱器的光線追蹤分析[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1年10期
8 李文明;呂建國;;苦咸水淡化技術現(xiàn)狀及展望[J];甘肅科技;2012年17期
9 常澤輝;張,;鄭宏飛;侯靜;;多曲面槽式聚光太陽電池發(fā)電性能研究[J];電源技術;2012年10期
10 鄭宏飛;鄭子行;王海江;陳志莉;;管式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的實驗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志莉;熱法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及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40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5403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