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帶至深海典型海洋沉積物粒度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0 09:59
本文關鍵詞: 海洋沉積物 粒度特征 沉積環(huán)境 出處:《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沉積物粒度是海洋沉積物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對沉積物粒度的分析,可以判斷搬運介質的性質及其能量條件、明確搬運方式以及沉積作用形式、區(qū)分沉積類型,進而還原沉積時的沉積動力、氣候以及環(huán)境信息,為沉積相和沉積環(huán)境的判定提供依據。本文選取海岸帶、大陸架、半深海到深海四個不同區(qū)域的海洋沉積物樣品,進行粒度組分、粒度參數、粒度象特征等系統(tǒng)的粒度分析,揭示不同深度海洋沉積物粒度的響應特征;在詳細的沉積動力與環(huán)境分析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區(qū)域的粒度特征對比,探討不同沉積環(huán)境粒度特征的影響機制。主要結論如下:1.萊州灣南岸海岸帶沉積物樣品平均粒徑介于3.2~7.4Φ,大部分為粉砂質砂及粉砂,分選較差。沉積物樣品在C-M圖中投點分散,搬運方式主要為均勻懸浮和遞變懸浮;平均粒徑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組分控制;在偏度-分選系數散點圖中投點分散,在分選系數-平均粒徑散點圖中表現出明顯的分段性,粒度特征分析表明該地區(qū)受河流和海洋的雙重影響,在地質歷史時期內經歷了多次海侵過程,表現為河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積。2.黃、渤海陸架沉積物樣品平均粒徑介于4.1~5.6Φ,為粉砂質砂和砂質粉砂,分選較差。沉積物樣品在C-M中投點集中,搬運方式為明顯的遞變懸浮;平均粒徑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組分控制;在偏度-分選系數散點圖中投點分散,具有不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在分選系數-平均粒徑散點圖中表現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區(qū)處于相對高能穩(wěn)定的沉積環(huán)境,受到山東半島沿岸流的影響較大,水動力環(huán)境較強。3.沖繩海槽半深海沉積物樣品的平均粒徑介于4.8~7.0Φ,為黏土質粉砂和砂質粉砂,分選較差。沉積物樣品在C-M圖中投點較為分散,搬運方式為均勻懸浮;平均粒徑的增加主要由中粗粒組分控制;在偏度-分選系數散點圖中投點分散,無明顯的相關關系,在分選系數-平均粒徑散點圖中表現出明顯的分段性。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區(qū)沉積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并未發(fā)生過沉積環(huán)境的較大變動,只在個別層位出現小范圍波動;物質來源具有多源性,水動力條件較強,在沉積后期主要受到黑潮的控制。4.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沉積物樣品的平均粒徑介于7.1~8.5Φ,黏土質粉砂和粉砂質黏土含量相當,分選較差。沉積物樣品在C-M圖中投點較為集中,搬運方式為遠洋沉積;平均粒徑的增加主要由細粒組分控制;在偏度-分選系數散點圖中投點集中,表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在分選系數-平均粒徑散點圖中投點相對分散,表現出負相關關系。粒度特征指示研究區(qū)處于相對低能穩(wěn)定的水動力環(huán)境,沉積物所受后期改造作用較小,受南極底層水的影響水動力條件整體變化不大,只在小范圍內發(fā)生波動。5.不同海區(qū)碎屑沉積物的粒度特征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同。沉積物樣品的平均粒徑及其變化范圍、黏土含量、砂含量、粒級組成及粒度參數隨鉆孔深度的變化程度、平均粒徑的控制組分及偏度的變化隨研究區(qū)所處深度的增加表現出一定規(guī)律的變化趨勢。不同海區(qū)沉積物樣品在謝帕德三角圖、C-M圖及粒度結構散點圖中的投點區(qū)域及集中與否則表現出明顯不同。而不同海區(qū)碎屑沉積物樣品的分選及峰度大致相同。對于相同海區(qū),水深條件大致相同時的不同研究區(qū)域,其沉積物樣品的粒度特征也表現出明顯的不同,包括沉積物命名、C-M圖中的投點區(qū)域及其反映的沉積物搬運方式、粒度結構散點圖的投點情況等都有明顯的不同。
[Abstract]:The grain size of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shore of Laizhou Bay is in the range of 3.2 锝,
本文編號:1447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4477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