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溢油與烴滲漏的光學遙感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海洋溢油與烴滲漏的光學遙感研究進展 出處:《遙感學報》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海洋溢油與烴滲漏是資源與環(huán)境遙感關注的重要方向之一。光學遙感在該領域的理論與應用研究表明:(1)光學遙感探測的分類目標已經明確,即溢油污染形成的海面油膜、黑色浮油與油水混合物,海底烴滲漏形成的海面油膜與近海表大氣碳氫化合物氣體異常;(2)這些目標對入射光具有不同的光學作用過程(如反射、吸收、散射、干涉等),會產生不同的光學響應特征,是光學遙感識別、分類與定量估算的理論基礎;(3)在實際應用中,目標介質面(不同類型、折射率與粗糙度的油面與海面)的菲涅爾反射差異,有利于目標探測的同時,也給目標識別分類與定量估算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光學遙感技術在本領域的應用特點與優(yōu)勢逐漸清晰,但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今后的研究趨勢也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光學傳感器的可探測性,典型目標的光學響應特征,定量遙感模型與參數查找表,目標的光譜與空間尺度響應,實地測量等。隨著研究的深入,光學遙感技術必能以新的視角為海洋溢油與烴滲漏目標的實時監(jiān)測、識別分類與定量評估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Abstract]:Marine oil spill and hydrocarbon leak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mote sensing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rget optical remote sensing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oil spill pollution formation of oil slick, black oil and oil-water mixture,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 seabed hydrocarbon seepage oil spills and sea surface atmospheric hydrocarbon gas; (2) the target light has different optical processes of incident (such as reflection, absorption, scattering, interference, etc.) will produce different optic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3) in the actual in the application, the target medium (refractive index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ea surface and the oil of different types, the Finel reflection difference), is conducive to the target de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the target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brings many uncertainties. The optical effect.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gradually clear, but still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detection of optical sensor, the typical target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response,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model and parameter lookup table, spatial and spectral dimensions of the target response, field measurement. With further researc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ill be in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marine oil spill and hydrocarbon leakage targets, provide a better solut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41371014)~~
【分類號】:X55;X87
【正文快照】: 2.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學院,圣彼得斯堡美國33701引用格式:陸應誠,胡傳民,孫紹杰,張民偉,周楊,石靜,溫顏沙.2016.海洋溢油與烴滲漏的光學遙感研究進展.遙感學報,20(5):1259 1269Lu Y C,Hu C M,Sun S J,Zhang M W,Zhou Y,Shi J and Wen Y S.2016.Overview of optical remote se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于占國;日本海洋溢油遷移與轉化研究概況——Ⅱ.海洋溢油的乳化[J];海洋環(huán)境科學;1988年03期
3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2013年00期
4 婁安剛,王學昌,于宜法,奚盤根,俞光耀;蒙特卡羅方法在海洋溢油擴展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海洋科學;2000年05期
5 張鐵鑄,何樹君;勝利油田海洋溢油回收裝置與回收方法研究[J];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2002年01期
6 楊紅;洪波;陳莎;;海洋溢油模型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海洋湖沼通報;2007年02期
7 韓彬;蔣鳳華;徐曉琴;楊黃浩;王小如;黎先春;;海洋溢油鑒別前處理技術比較研究[J];海岸工程;2008年04期
8 趙蓓;唐偉;;提高突發(fā)性海洋溢油事故應急水平對策淺析[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8年01期
9 方四安;黃小仙;尹達一;徐沖;馮鑫;馮旗;;海洋溢油模擬目標的紫外反射特性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年03期
10 李大鳴;劉江川;吳丹;白玲;;渤海海洋溢油的數學模型[J];天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建強;高振會;張愛君;張繼民;;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編制的程序及內容探討[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2 王春艷;欒小寧;張登英;李文;鄭榮兒;;基于濃度參量輔助熒光光譜海洋溢油油種鑒別技術[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3 段巖燕;黃鳳榮;高超;付玉慧;;海洋溢油衛(wèi)星監(jiān)測系統[A];2000年大連國際海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一卷)[C];2000年
4 閻殿武;;海洋溢油遙感影像信息提取研究[A];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青年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6 李棲筠;段巖燕;張崇耀;;中國沿海油污染衛(wèi)星監(jiān)測系統研究[A];第五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1年
7 楊秀峰;劉謀斌;;波流環(huán)境下海洋溢油攔截的SPH數值模擬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孫健;黃小芳;彭仲仁;;基于SAR雷達回波信號的海洋溢油監(jiān)測方法研究[A];中國海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海洋裝備與海洋開發(fā)保障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朱曉勤;;我國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的法律救濟問題——以《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第90條第2款為中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棲筠;張永寧;丁倩;閻殿武;;海洋溢油波譜分析[A];2000年大連國際海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一卷)[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明春 通訊員 李一冬;海洋溢油鑒別與損害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召開學委會會議[N];中國海洋報;2008年
2 記者肖立;中國建設海洋溢油應急體系[N];中國化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李明春 通訊員 劉向群;熱烈祝賀國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鑒別與損害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N];中國海洋報;2007年
4 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二處 黃金麗 唐艷冬;意大利分級管理應對海洋溢油[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5 田東霖;必須科學評估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N];中國海洋報;2007年
6 記者 李青濱 通訊員 鄭立;海委會西太分會舉辦首次西太國家海洋溢油應急培訓班[N];中國海洋報;2009年
7 ;抓住契機推進我國環(huán)境法醫(yī)學發(fā)展[N];中國海洋報;2008年
8 劉向群;一項達國內領先水平 兩項達國際先進水平[N];中國海洋報;2010年
9 李明春;加強技術研究 追蹤海上溢油[N];中國海洋報;2007年
10 王秋蓉;執(zhí)著追求 永不止步[N];中國海洋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巍;大連沿海海洋溢油風險區(qū)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2 朱宗斌;SAR海洋溢油監(jiān)測多源信息融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吳丹;渤海海洋溢油數學模型基本理論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張秋艷;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快速預評估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榮占東;海洋溢油模擬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6 張雯;我國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賠償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7 夏婷;我國海洋溢油污染責任保險賠償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8 張楠;海洋溢油運動軌跡預測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9 楊寅;基于NRDA的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評估方法探討及案例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10 張樂;消油劑作用下海洋溢油的數值模擬[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943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9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