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熔巖風化作用及其地質意義
本文關鍵詞:海底熔巖風化作用及其地質意義 出處:《海洋科學進展》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海底風化作用 玄武巖 馬里亞納海槽 燒失量 元素遷移
【摘要】:海底熔巖風化作用過程的研究對于澄清元素地球化學遷移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簡要介紹了海底熔巖風化作用及鑒定標志。在細致的巖相學工作前提下,利用指示風化程度的特征風化礦物如橙玄玻璃、黏土礦物(蒙脫石和蒙皂石)、沸石(鈣十字沸石)以及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結合燒失量(L.O.I),K_2O/(K_2O+Na_2O)比值和Fe_2O_3/(FeO+Fe_2O_3)比值等識別風化巖石的化學鑒別指標,辨識了馬里亞納海槽熔巖(弧后盆地玄武巖,BABB)和火山玻璃、西太平洋海山省(白堊紀堿性洋島玄武巖,OIB)及中生代洋殼(洋脊玄武巖,MORB)的風化程度,探討了風化作用的原因及其對巖石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的影響。結果表明,與超過5 Ma的海山和洋殼玄武巖相比,馬里亞納海槽玄武質熔巖風化程度很低,僅基質中的隱晶質和玻璃質及玄武巖的玻璃質邊緣略微橙玄玻璃化,其余基本保持新鮮巖石結構。馬里亞納海槽熔巖和火山玻璃的很低的風化程度是因其在海底經歷的風化作用時間很短。最后,我們指出,馬里亞納海槽處海底熔巖風化作用沒有造成顯著的元素遷移,對精確獲得其全巖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不產生明顯影響,而對超過5 Ma的海底熔巖的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解釋時要謹慎。
[Abstract]:The study on the weathering process of submarine lav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migration. Firstly, the weath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of submarine lava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ing minerals such as orange glass, clay minerals (montmorillonite and montmorillonite, zeolite (calcium cross zeolite) and iron oxides and hydroxides, combined with loss of ignition (L. O. I))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The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indexes such as K _ 2O / K _ 2O / T _ 2O / K _ S _ 2O / Na _ 2O / K _ S _ 2O _ I _ 2O / K _ S _ 2O _ I _ 2O / K _ S _ 2O _ I _ 2O _. The Mariana trough lava (back-arc basin basalt BABB) and volcanic glass, the western Pacific seamount province (Cretaceous alkaline oceanic island basalt OIBB) and the Mesozoic oceanic crust (ridge basalt) were identified. The reason of weather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petrogeochemical data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seamounts and oceanic crust basalts of more than 5 Ma. The weathering degree of Black Tortoise lava in Mariana trough is very low, only the cryptic and vitreous margin of matrix and the vitreous edge of basalt are slightly orangeous-vitrified. The low weathering of lava and volcanic glass in the Mariana trough is due to the short weathering time experienced on the seabed. Finally, we point out. The weathering of the seafloor lava at the Mariana trough does not cause significant element migration and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ccurate acquisition of element and isotopic geochemical data of the whole rock.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submarine lava over 5 Ma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積與環(huán)境地質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huán)境功能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底巖石學(41322036)和亞洲大陸邊緣演化及環(huán)境效應(U1606401) “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西太平洋俯沖帶及弧后盆地體系(GASI-GEOGE-02)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人才計劃”項目(2015ASTPES16)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束星北”青年學者項目(2016S01) 山東省泰山學者工程項目
【分類號】:P736
【正文快照】: 海底熔巖的蝕變過程主要包括風化作用、變質作用、熱液作用以及巖漿活動后期的低級變質作用。研究海底熔巖蝕變的產物是為了理解全球海水的化學平衡[1]、洋殼中流體的循環(huán)和其中涉及的對洋殼結構的改變[2]以及海水從基底巖石中提取物質的運移及再沉降[3]等。海底熔巖的蝕變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璋tb;;風化作用及其影響[J];科學大眾;1951年07期
2 郭曉峰;自然界對煤的風化作用[J];腐植酸;2003年02期
3 肖瓊;沈立成;楊雷;伍坤宇;陳展圖;;西南喀斯特流域風化作用季節(jié)性變化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2年04期
4 A.J.Fleet ,宋云華 ,沈麗璞;稀土元素在風化作用中的行為[J];地質地球化學;1985年S1期
5 孫繼敏;;風化作用研究動向[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1990年04期
6 廖士范;關于風化作用涵義的探討[J];貴州地質;1997年01期
7 竇傳偉;連賓;;一株巖生真菌對方解石的風化作用[J];礦物學報;2009年03期
8 莫彬彬;連賓;;長石風化作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地學前緣;2010年03期
9 柳俊山;;風化作用對遙感圖像影像特征的影響[J];遙感地質;1988年01期
10 連賓,陳駿,傅平秋,劉叢強,陳燁;微生物影響硅酸鹽礦物風化作用的模擬試驗[J];高校地質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基敏;于萬里;關廣岳;;論雷暴風化作用[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丁麗君;連賓;;幾種微生物碳酸酐酶測定及其對碳酸鹽巖的風化作用[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莫彬彬;連賓;;硅酸鹽礦物風化作用研究進展及分析、展望——以長石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胡濱;顧兆炎;劉強;許冰;;黃土高原粉塵沉積-風化作用的地球化學記錄[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5 唐紅;王世杰;李雄耀;;空間風化作用對月球多光譜遙感探測的影響[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6 肖瓊;沈立成;楊雷;伍坤宇;;嘉陵江溫塘峽段風化作用季節(jié)性變化研究[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鄭厚義;;礦物微生物風化作用的鍶同位素示蹤——以磷灰石和方解石為例[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0非金屬礦產地質專業(yè)委員會換屆暨 2013 年學術研討會分會場[C];2013年
8 曹鐵寧;侯青葉;楊忠芳;秦雯雯;;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流域風化作用碳通量及CO_2消耗量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丁麗君;巖石微生物對碳酸鹽巖的風化作用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2 陳亮;產多糖根瘤菌Q32對硅酸鹽礦物的風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59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5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