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海陸架15ka以來古海洋學演化
本文關鍵詞:羅斯海陸架15ka以來古海洋學演化 出處:《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羅斯海 沉積環(huán)境 沉積相 粒度 古生產力 接地冰架線
【摘要】:本文對羅斯海陸架JB04巖芯沉積物粒度、顏色反射率、地球化學元素及生源組分綜合分析,初步討論了研究區(qū)15 ka以來古海洋學變化,得出以下結論:(1)15 ka以來沉積環(huán)境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沉積相:15.0 ka.B.P.~11.7 ka.B.P.期間為無分層無結構橄欖灰色的冰蓋下混雜沉積,沉積物表現出明顯的冰蓋壓實特征;11.7 ka.B.P.~9.5 ka.B.P.期間為層狀深綠灰色的冰架下混雜沉積;9.5ka.B.P.~7.0 ka.B.P.,無分層深綠灰色的冰架前緣混雜沉積;7.0 ka.B.P.~2.6 ka.B.P.,為無分層黃綠色硅質泥和軟泥的季節(jié)性海冰沉積,主要受海洋環(huán)流及冰山的影響。(2)在15.0 ka.B.P.~11.7 ka.B.P.期間的冰蓋下環(huán)境時,由于上覆冰蓋隔絕了營養(yǎng)物質及陽光,沉積物反映生產力信號微弱;11.7 ka.B.P.~9.5 ka.B.P.期間的冰架下環(huán)境時,以鈣質貝殼類生物為主;9.5 ka.B.P.~7.0 ka.B.P.期間的冰架前緣環(huán)境時,隨著冰架的進一步后退,該階段鈣質生物開始減小,硅質生物增大趨勢較為緩慢;在7.0ka.B.P.以來的季節(jié)性海冰區(qū),該階段生產力較高,主要以硅質生物為主。(3)末次冰盛期時,接地冰架線受地形和變性繞極深層水的共同影響,在Joides海盆大致擴張到74.4°-75.3°S的臺地上。Joides海盆冰蓋大約在13 ka.B.P.開始后退;在13.0 ka.B.P.~11.7ka.B.P.期間,其后退速率很慢,而在11.7 ka.B.P.~7.0ka.B.P.期間,其后退速率可達50~60 km/ka。
【學位授予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73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童國慶;;現狀堪憂的羅斯海[J];海洋世界;2010年10期
2 高莉玲;南極洲羅斯海表層海洋沉積物放射性碳測年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0年01期
3 扈傳昱;潘建明;張海生;于培松;薛斌;;南極普里茲灣外海沉降顆粒物通量、組成變化及其與羅斯海對比研究[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6年05期
4 周立君;羅斯海中南極西部冰蓋系統(tǒng)的晚更新世—全新世后退:沉積學和地層學特征[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0年02期
5 ;意科學家發(fā)現能傳輸光的海綿[J];科學中國人;1997年12期
6 Garry ,D.McKenzie ,馮慶來;部分岡瓦納之謎得到解決[J];地質科技情報;1987年03期
7 ;意科學家發(fā)現能傳輸光的海綿[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信息;1996年12期
8 ;縱覽[J];走向世界;2013年06期
9 R.Geletti;M.Busetti;王威;;南極洲羅斯海西部的雙層海底模擬反射層[J];世界地震譯叢;2013年Z1期
10 ;巨型魷魚用發(fā)光偽裝自己[J];大自然探索;2008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寧傳德;南極羅斯?膳囵B(yǎng)微生物多樣性和功能研究及一株南極細菌新種的鑒定[D];山東大學;2017年
2 趙仁杰;羅斯海陸架15ka以來古海洋學演化[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
,本文編號:1322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2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