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南部海域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分析
本文關鍵詞:臺灣西南部海域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分析 出處:《應用海洋學學報》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物理海洋學 風應力旋度偶極子 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ENSO 臺灣海峽
【摘要】:利用1995~2013年間NCEP風場資料,分析研究了臺灣西南部海域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特征,及其受ENSO事件的影響,結果表明:臺灣西南部海域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分布存在明顯季節(jié)變化,其分布期主要集中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夏季臺灣海峽不存在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分布;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強度異常要滯后ENSO 1個月,當厄爾尼諾事件發(fā)生時,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分布強度較正常年份要弱,而當拉尼娜事件發(fā)生時,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分布強度較正常年份要強;風應力旋度偶極子的分布還存在準16.0個月和準45.3個月的顯著年際變化周期,其變化同ENSO循環(huán)密切相關.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基金】: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助項目(XDA1102030104) 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資助項目(GASI-03-01-01-03)
【分類號】:P731.2;P732
【正文快照】: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廈門361005)臺灣海峽位于我國大陸和臺灣島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海峽北起臺灣省臺北縣富貴角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至福建東山島與臺灣鵝鑾鼻連線,長約350 km,寬約180 km,是溝通我國南海和東海的重要水道,有“海上走廊”之稱.受東亞季風氣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靄琛,段寶中,劉寶章,吳保民;利用偶極子技術遙測大氣湍流擴散參數(shù)[J];氣象學報;1983年04期
2 羅德海,紀立人;大氣中阻塞形成的一個理論[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1989年01期
3 羅德海;旋轉正壓大氣中的Rossby孤立波和偶極子阻塞[J];氣象學報;1991年04期
4 鹿翠華;羅德海;;近幾十年北半球孤立子阻塞和偶極子阻塞活動的對比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8期
5 羅德海;考慮β隨緯度變化下的Rossby孤立波與偶極子阻塞[J];應用氣象學報;1995年02期
6 龐洪喜;何元慶;盧愛剛;趙井東;寧寶英;院玲玲;宋波;;歐亞春季雪蓋對印度洋偶極子的影響[J];地理科學;2006年06期
7 羅德海;大氣中局地阻高和偶極子阻塞的動力學特征[J];高原氣象;1994年01期
8 肖鶯;張祖強;何金海;;印度洋偶極子研究進展綜述[J];熱帶氣象學報;2009年05期
9 何金海,張永新,徐建軍;冬季亞洲-太平洋地區(qū)低頻(30—60天)偶極子和低頻渦旋活動特征[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93年04期
10 袁媛;楊輝;李崇銀;;印度洋偶極子對熱帶大氣季節(jié)內(nèi)振蕩傳播的可能影響[J];熱帶氣象學報;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詠青;賈效忠;羅哲賢;;偶極子型熱源、高原局域熱源和西北干旱的形成[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氣候系統(tǒng)與氣候變化”分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瓊;南太平洋副熱帶偶極子的時空特征與大氣環(huán)流變異[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鹿翠華;北半球孤立子阻塞和偶極子阻塞觀測事實的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3 袁慧珍;印度洋偶極子及其與中國降水關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18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1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