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拉曼光譜儀多平臺工作模式的設計與海試
本文關鍵詞:深海拉曼光譜儀多平臺工作模式的設計與海試
更多相關文章: 深海拉曼光譜儀(DOCARS) 工作站模式 傳感器模式 搭載平臺 海試
【摘要】:為了解決水下觀測平臺的多樣性與搭載儀器工作模式的匹配問題,將深海集成化自容式拉曼光譜儀(deep ocean compact autonomous Raman spectrometer,DOCARS)的工作模式分為配置外圍設備的工作站模式和單一探測功能的傳感器模式。在分析DOCARS系統(tǒng)結構的基礎上,對這兩種工作模式進行了詳細設計。系統(tǒng)先后于2009年和2015年搭載海鳥采水器框架和"發(fā)現(xiàn)號"水下機器人(ROV)進行海試,前者按工作站模式工作,成功獲得了自帶樣品的拉曼光譜和深海工作圖像;后者工作在傳感器模式,隨ROV下潛的4個潛次中,以1 Hz的頻率采集了移動路徑上海水的剖面光譜數(shù)據(jù)。海試結果證明了兩種工作模式在搭載相應觀測平臺時的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光學光電子實驗室;
【基金】: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2006AA09Z243,2012AA09A405)
【分類號】:P715.5
【正文快照】: 網(wǎng)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61212.1631.030.html原位化學傳感器的發(fā)展是研究海洋化學的重要過程[1],便攜可靠的化學傳感器可以搭載多種固定式或移動式的海洋觀測平臺,如海床基、海底觀測站、水下滑翔機(glider)、AUV、ROV、浮標等[2]進行海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建東;;“蛟龍”號海試亮出驕人答卷[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2年08期
2 左朝勝;;南海中央盆地海試任務圓滿成功[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12期
3 ;“蛟龍”號完成5000米級海試任務返航[J];科學大眾(中學生);2011年10期
4 本刊編輯部;;海上無小事[J];珠江水運;2011年16期
5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J];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6 ;“蛟龍”號7000米海試圓滿成功[J];世界科學;2012年07期
7 ;2011科技碩果[J];中國科技獎勵;2011年12期
8 ;“蛟龍”號載人深潛五千米級海試隊出征[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1年06期
9 鄭煒;;看,“蛟龍”發(fā)現(xiàn)了什么[J];少兒科技;2014年01期
10 ;“蛟龍”號沖擊7000米首次下潛即創(chuàng)新紀錄[J];傳感器世界;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季蓓;程健慶;曹志敏;;W&A技術的仿真應用研究[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電子技術學術委員會——2012年水下復雜戰(zhàn)場環(huán)境目標識別與對抗及仿真技術學術交流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羅沙;“蛟龍”將沖擊5000米深度[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記者 黃冉;“蛟龍”號完成海試任務載譽凱旋[N];中國海洋報;2011年
3 記者 張斌鍵;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聽取“蛟龍”號海試領導小組匯報[N];中國海洋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張斌鍵;劉峰:海試最大的收獲是這支團隊[N];中國海洋報;2011年
5 浦敏琦 葛靈丹 杭春燕;“蛟龍?zhí)枴眲P旋江陰海試基地[N];新華日報;2011年
6 特派記者 陳瑜;“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15日第一潛[N];科技日報;2012年
7 記者 高悅;“蛟龍”號載人潛器出征執(zhí)行7000米級海試任務[N];中國海洋報;2012年
8 記者 高悅;劉賜貴局長等領導接見海試隊員代表[N];中國海洋報;2012年
9 記者 高悅;戰(zhàn)前動員為海試鼓勁加油[N];中國海洋報;2012年
10 特派記者 陳瑜;海試首潛驗證80項功能[N];科技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鑫;海洋技術領域規(guī)范化海試管理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D];山東大學;2015年
2 王同洲;1000m海試中水面船運行過程可視化仿真[D];中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07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0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