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用斯特林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航天用斯特林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太空電源 FPSE 斯特林發(fā)電機 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 橫向磁通
【摘要】: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電機是一種性能優(yōu)越的空間電源,其可靠性高和壽命較長的特點有助于提高探測器的安全性和最大巡游半徑?臻g斯特林發(fā)電技術的研究對新能源開發(fā)利用、提高探測器性能和空間電源技術應用水平具有重要研究價值。首先,根據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FPSE)工作原理,采用等溫分析方法建立其運動方程,對其采用線性動力學方法得到FPSE頻域線性模型方程,經過推導分析得出了振蕩頻率、活塞幅值比、活塞相位差、機械功率輸出表達式和FPSE起振、穩(wěn)定運行的判別條件,并對FPSE性能參數及動態(tài)行為過程進行仿真驗證。其次,由直線發(fā)電機工作原理,對直線發(fā)電機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方法進行研究。對FPSE單相直線發(fā)電機串聯調諧電容矯正控制、虛擬坐標變換前饋解耦矢量控制原理進行分析,并建立Simulink模型對其進行仿真驗證;對三相直線發(fā)電機直接電流前饋解耦控制原理及其模型進行分析,并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對其進行驗證,為后續(xù)實驗提供參考依據。再次,對三相圓筒型錯齒結構橫向磁通永磁直線發(fā)電機(TST-TFPMLG)原理進行分析,結合控制器與實驗平臺實際,介紹了控制器硬件功能;采用模塊化編程方法對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算法主程序、功能模塊程序以及中斷服務程序進行C語言編程。整合控制系統(tǒng)各硬件和軟件,對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系統(tǒng)進行綜合調試。最后,進行三相TST-TFPMLG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實驗。實驗之前搭建控制系統(tǒng)實驗平臺,首先對發(fā)電機串聯調諧電容矯正控制方法進行實驗,然后對振蕩原動機機械頻率為10Hz、20Hz時分別進行有源內功率因數控制實驗。通過實驗及數據分析,得出了控制器向TST-TFPMLG提供無功,有功功率輸出都增大的結論。
【關鍵詞】:太空電源 FPSE 斯特林發(fā)電機 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 橫向磁通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V43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9
- 1.1 課題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義9-10
- 1.2 斯特林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發(fā)展綜述10-17
- 1.2.1 斯特林發(fā)動機發(fā)展綜述10-11
- 1.2.2 斯特林發(fā)動機分析方法綜述11-13
- 1.2.3 國內外斯特林發(fā)電機控制研究綜述13-17
-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17-19
- 第2章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原理及模型分析19-35
- 2.0 引言19
- 2.1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工作原理分析19-21
- 2.2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模型建立21-25
- 2.3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模型分析及仿真25-34
- 2.3.1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fā)動機模型分析25-30
- 2.3.2 斯特林發(fā)動機模型仿真分析30-34
- 2.4 本章小結34-35
- 第3章 圓筒型直線發(fā)電機控制方法研究35-49
- 3.1 引言35
- 3.2 永磁直線發(fā)電機原理及其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35-37
- 3.3 FPSE單相直線發(fā)電機控制方法研究37-42
- 3.3.1 單相直線發(fā)電機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方法37-40
- 3.3.2 FPSE單相直線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仿真分析40-42
- 3.4 三相直線發(fā)電機控制方法研究42-47
- 3.4.1 三相直線發(fā)電機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方法42-46
- 3.4.2 三相直線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仿真分析46-47
- 3.5 本章小結47-49
- 第4章 新型橫向磁通直線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軟硬件49-56
- 4.1 引言49
- 4.2 TST-TFPMLG工作原理分析49-50
- 4.3 TST-TFPMLG控制系統(tǒng)硬件介紹50-52
- 4.4 TST-TFPMLG控制系統(tǒng)軟件設計52-54
- 4.4.1 主程序設計52-53
- 4.4.2 中斷控制程序設計53-54
- 4.4.3 軟硬件綜合調試54
- 4.5 本章小結54-56
- 第5章 新型橫向磁通直線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實驗分析56-63
- 5.1 引言56
- 5.2 TST-TFPMLG控制系統(tǒng)試驗平臺搭建56
- 5.3 TST-TFPMLG控制系統(tǒng)發(fā)電實驗56-62
- 5.3.1 無源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實驗57-58
- 5.3.2 有源單位內功率因數控制實驗58-62
- 5.4 本章小結62-63
- 結論63-65
- 參考文獻65-6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69-71
- 致謝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近藤時夫,模進正忠,中村員明,中山宏一,奧村暢朗,賈連書,張紹南;斯特林冷凍機[J];四川制冷;1994年Z1期
2 袁烽;今日建筑[J];時代建筑;2003年02期
3 ;“斯特林”瓷器收縮包裝[J];包裝研究資料;1979年07期
4 周文_";;不拘一格——評介斯特林的科勞美術館[J];新建筑;1988年03期
5 竇以德;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英國著名建筑師J·斯特林[J];建筑學報;1992年12期
6 鄧曉紅;;建筑,為時代而作——J·斯特林的成功之道[J];新建筑;1993年01期
7 薛求理;斯特林理解[J];世界建筑;1994年01期
8 舒咬根,林國星;不可逆斯特林熱泵的優(yōu)化性能[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1期
9 王世耀,姜繼善,于秀明,賈旭鵬;斯特林控制器的研制[J];真空與低溫;2002年02期
10 許國太;霍英杰;閆春杰;王田剛;;深空探測用斯特林發(fā)電器的發(fā)展[J];能源技術;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曦;張華;吳亦農;;斯特林制冷用于普冷的研究現狀及其關鍵技術[A];第五屆全國制冷空調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陳曦;吳亦農;陳楠;王維揚;;斯特林冰箱的關鍵技術分析[A];上海市制冷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鐵軍;張文君;楊海明;湯小亮;朱魁章;;便攜式斯特林深冷冰箱研制[A];第七屆全國低溫生物醫(yī)學及器械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向農;唐景春;吳昊;葉斌;;斯特林用直線壓縮機的傳遞函數法建模[A];第九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繼鳴;;分布式太陽能斯特林發(fā)電系統(tǒng)的應用[A];“廣東省光學學會2013年學術交流大會”暨“粵港臺光學界產學研合作交流大會”會議手冊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丁楊;中國讀者幸會奧地利兒童文學經典形象“弗朗茲”[N];中華讀書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薛京 周蓓蓓;對話“幸福經濟學”之父伊斯特林[N];中華建筑報;2012年
3 記者 楊茜 通訊員 葛國平;丹麥里比市政府訪問團來我市[N];嘉興日報;2008年
4 《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記者 柯白瑋;經濟發(fā)展優(yōu)先,也要注重就業(yè)與社會保障[N];東方早報;2012年
5 孔 迪;時時想變革的索尼新總裁[N];中國企業(yè)報;2005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劉洪恩;退休專家領軍攻克制冷難題[N];深圳商報;2006年
7 文 安武林;一個人的字母工廠[N];中國郵政報;2003年
8 臥松 編譯;雪天停課不停學 互聯網幫大忙[N];中國教師報;2003年
9 ;雪天停課不停學 互聯網幫大忙[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CNE記者 顏新華;熱聲發(fā)電:潛力無限的尖端發(fā)電新技術[N];中國電力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梁光照;航天用斯特林發(fā)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喬川;“歷史先例”與建筑的演變:斯特林早期探索之路(1941-1968)[D];青島理工大學;2012年
3 鄂青;熱聲斯特林系統(tǒng)微型化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趙耀;太陽能斯特林熱氣機熱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張海林;斯特林直線發(fā)電機控制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00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9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