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控EGR柴油機?分析及控制策略優(yōu)化
發(fā)布時間:2017-09-21 17:02
本文關鍵詞:電控EGR柴油機(?)分析及控制策略優(yōu)化
更多相關文章: 熱力學定律 ?分析 低溫燃燒 廢氣再循環(huán)(EGR) 進氣壓力 噴油壓力
【摘要】:面對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guī)與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高效低排放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科研工作者與工程技術團隊研發(fā)的首要目標。柴油機燃燒新模式低溫燃燒(LTC)由于能同時實現NOx與Soot低排放而備受研究者推崇,通過高EGR率降低缸內燃燒溫度實現。本文從熱力學(第一與第二定律)角度評估低溫燃燒過程,對比分析缸內燃燒能/?的分布與轉移情況,評估不同EGR和噴油正時對缸內燃燒過程能/?的影響及其分布規(guī)律,并通過改變進氣壓力與噴油壓力模擬分析不同燃燒控制參數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為控制策略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本文在原型機YC6A上加裝EGR系統(tǒng)進行試驗,采用試驗與數值模擬相結合,應用熱力學定律對燃燒過程進行評估分析。研究發(fā)現0%EGR時不可逆?損占燃油總?比重高達30%;隨EGR率升高不可逆?損隨之降低,可見EGR可提高發(fā)動機性能。普通噴油正時工況,燃料幾乎均參與燃燒,此時EGR對燃燒過程影響較小;晚噴正時工況下參與燃燒燃油量隨EGR升高而降低,這是由晚噴與EGR共同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燒所致。相比早噴,晚噴燃燒重心后移排氣溫度升高,氣缸周壁傳熱?較低而換氣?較高。相同噴油正時工況下?lián)Q氣?均隨EGR升高而升高,這是由EGR延遲點火所致;氣缸與周壁傳熱?均不隨EGR變化。在改變進氣壓力與噴油壓力的模擬分析中,得出提高進氣壓力可提高發(fā)動機動力性,降低油耗,實現動力與經濟的統(tǒng)一,同時高進氣壓力下進入氣缸氧氣增多有利于Soot氧化,降低其排放。采用高EGR結合高進氣壓力的技術手段可實現發(fā)動機低排放的同時滿足動力性要求。噴油壓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燃油噴霧質量,提高燃燒質量,降低油耗。由于工質混合質量得到提高Soot排放降低,可采用提高噴油壓力手段降低EGR工況下Soot排放。
【關鍵詞】:熱力學定律 ?分析 低溫燃燒 廢氣再循環(huán)(EGR) 進氣壓力 噴油壓力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421.2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1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2-13
- 1.2 文獻綜述13-19
- 1.2.1 EGR對低溫燃燒模式影響13-15
- 1.2.2 發(fā)動機?分析的背景及現狀15-19
- 1.3 本課題意義與內容19-21
- 1.3.1 研究內容19-20
- 1.3.2 研究方案20-21
- 第二章 內燃機燃燒?分析理論基礎21-30
- 2.1 ?系統(tǒng)21
- 2.2 寂態(tài)21-23
- 2.3 一般?平衡方程23-24
- 2.4 發(fā)動機?分析理論基礎24-29
- 2.4.1 氣缸?理論基礎24-25
- 2.4.2 燃料?理論基礎25-27
- 2.4.3 缸內不可逆理論基礎27
- 2.4.4 柴油機?效率理論基礎27-29
- 2.5 本章小結29-30
- 第三章 柴油機仿真模型與試驗平臺30-55
- 3.1 模型假設30
- 3.2 缸內工作過程基本微分方程30-34
- 3.3 仿真數學模型34-40
- 3.3.1 流動理論方程34-35
- 3.3.2 燃燒模型與標定35-38
- 3.3.3 傳熱模型38-39
- 3.3.4 摩擦模型39-40
- 3.3.5 排放模型40
- 3.4 低溫燃燒仿真模型40-45
- 3.4.1 原型機參數40-41
- 3.4.2 計算仿真模型41-45
- 3.4.3 EGR柴油機整機模型45
- 3.5 試驗臺架平臺搭建45-51
- 3.5.1 EGR形式選擇46-50
- 3.5.2 EGR系統(tǒng)加裝50-51
- 3.6 臺架布置與測試裝置51-53
- 3.7 試驗與模型校驗53-54
- 3.8 本章小結54-55
- 第四章 缸內燃燒熱力學分析55-68
- 4.1 研究方案55-56
- 4.2 缸內燃燒過程分析56-58
- 4.3 熱力學分析58-66
- 4.4 本章小結66-68
- 第五章 燃燒控制參數對柴油機影響68-80
- 5.1 進氣壓力對燃燒排放的影響68-73
- 5.1.1 進氣壓力對燃燒影響68-70
- 5.1.2 進氣壓力對油耗影響70-71
- 5.1.3 進氣壓力對排放影響71-73
- 5.2 噴油壓力對燃燒排放的影響73-78
- 5.2.1 噴油壓力對燃燒影響74-76
- 5.2.2 噴油壓力對油耗影響76-77
- 5.2.3 噴油壓力對排放影響77-78
- 5.3 本章小結78-80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80-83
- 6.1 總結80-81
- 6.2 展望81-83
- 參考文獻83-8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88-89
- 致謝89-9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長祿,岳玉嵩,周磊,張付軍;6V150柴油機熱力循環(huán)的熱力學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2 李建文,周龍保,潘克煜,岳德文;渦流室式柴油機與直噴式柴油機工作過程的,
本文編號:895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8957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